“啥法子?”赵大志一脸迫切地问。
林桐故作神秘地卖关子,“等我从山上回来,你就知道啦!”
刷完碗筷,她动作麻利地将今早买来的猪肉背面的肥肉切下来,弄成小块状,而后放在锅里熬猪油,熬完将猪油倒入灶台上一个以前装菜籽油的小罐子里。
又将剩下的瘦肉放到另一个小罐里存好,这里没有冰箱,虽说现在天气已经转凉,但还是不能放太久,这几天就得把它吃完,林桐心里盘算着。
灶房里收拾妥当,她给小宝抓了几块肉脂渣,自己也吃了两块,脂渣放在嘴里嚼开的瞬间,一股肉香混合着炸油的香味在嘴里爆开。
要是以前,林桐对这种肥肉脂渣,定然是不屑一顾的,但在这里没什么油水,肉更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这种肉脂渣对吃饭都成问题的乡下来人来说,无疑算是一种奢侈品了。
小宝嘴里吃着脂渣,软嫩的小脸上同样露出满足的神情来,吃完还咂摸着嘴回味无穷,“阿姐,这肉真香!”
“等阿姐以后,赚了大钱,天天给你买肉吃!”林桐信誓旦旦保证。
吃完脂渣,林桐背上鱼篓,里面放了一把砍柴的砍刀,再用荷叶包了几块吃剩的鸡骨头,就带着小宝出了村。
一路上碰到几个同村的村民,那些人看到她还是躲得远远的,在她走过后又在背后窃窃私语,嘀嘀咕咕。
林桐懒得理这些人,别人怎么想她不在乎,她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成,一家人不愁吃喝,健健康康,是她现在最大的愿望。
出了村,没走多远在一处山坳的位置,有一个天然形成的池塘,池塘不是很深,但也不浅,一眼望不到底。池塘周围长着不少杂草,还有几颗老槐树。
林桐将背上的鱼篓拿下来,掏出里面的砍刀和麻绳,在鱼篓收口的位置用麻绳缠了两圈,而后从地上找了块石头放了进去,再将家里吃剩的鸡骨头扔了几块进去。
这样一个简单的钓鱼装置就弄好了,她将麻绳的另一端系在岸边的一颗大槐树上,而后将鱼篓抛进了水里。
“噗通” 一声,鱼篓一会儿功夫就沉了下去。
小宝望着阿姐的一系列动作,目瞪口呆,“阿姐真厉害!”
想了想又说,“阿姐,我感觉你跟以前不一样了!”
正盯着鱼篓沉下去的林桐心下一咯噔,转头看向他,“哪里不一样了?”
小宝很认真地想了想,“总之,就是变得很厉害了!”
“哈哈!” 林桐揉揉小宝的头,“那你说说,是以前的阿姐好,还是现在的阿姐好?”
小宝:“都好!”
林桐:“那你喜欢现在的阿姐,还是以前的阿姐?”
这次小宝不假思索,坚定而又认真地说:“只要是阿姐,我都喜欢!”
哎呦,自家小弟怎么这么窝心呢!
小嘴也太甜了,太招人稀罕了!!!
林桐没忍住,捏捏小宝软嫩弹滑的小脸颊,“来,让姐姐亲一口!” 说着还不等小宝反应过来,就“吧唧”一口给了小宝一个大大的吻。
小宝捂着自己刚被亲过的左边脸颊,鸦羽般细长的睫毛,眨呀眨,扭捏道:“阿姐,小宝是大孩子了!” 言外之意就是,我长大了,你不可以再像对小孩子一样对我了。
“哈哈,好!大孩子,哈哈……” 林桐笑得不能自已,哎呀呀,自家小弟真是个宝贝呀!咋这么好玩呢?哈哈……
逗完自家小弟,林桐便带着小宝进了山,这次往里走了走。
曲陵县地处大矜西南,山多林密,西水乡一带更是群山环抱。因地势偏高,多山多林,良田有限,家家户户手里本就没有几亩良田,近年来朝廷大兴土木,徭税苛杂,国困民乏,老百姓早就苦不堪言。
所以啊,这山里能吃的野菜野菇也被搜刮得差不多了!
林桐带着小宝一路往里走,沿途留下记号,看到没被搜刮干净的野菜,野蘑菇就放到自己腰间别着的一个旧布包里。
路过一颗酸枣树,将底部够得到的全都摘到自己的布包里,酸枣营养价值高,本草纲目中记载其性平,味甘酸,能养心安神、补肝明目。既可以当零食,又可以在做鱼炖汤时加点进去调味。
再往里走,竟然有一大片的竹林,林桐没想到这里会有竹子,这是个不小的收获。竹子的用途可多了,可用来做竹椅,竹凳,竹床,竹篓,竹篮,竹席,竹篾……
竹筒可用来装水,还可以做竹筒饭,春天的时候甚至可以吃上嫩竹笋。
她兴致勃勃地留下记号,想着以后肯定用得上。
再往里就有点深了,她一个人还好,她胆子大可以再往里找找看,还有没有什么可以发家致富的玩意。但现在带着小宝,她不能让小宝跟着她冒险,所以做好标记后,就带着小宝往回返。
路过几颗槐树时,她挑了一颗粗细适中的,用砍刀将其砍断,将多余的枝丫也一并砍掉,再削掉顶端,用绳子捆住尾端,就拖着下了山。
回到她们放鱼篓的位置,林桐放下手中的槐木,将系在岸边槐树上的绳子解下,先缓后快拉起沉到水里的鱼篓。
鱼篓一离开水面,林桐明显地感到鱼篓变沉了,且有什么东西在里面拼命扑腾的感觉。
林桐将鱼篓放到地上,小宝也兴奋地凑过来,一大一小,四只眼睛,两颗头全都期待地凑到收口的位置往里瞧。
“阿姐,有鱼,真的有鱼!”小宝激动地嚷嚷。
林桐数了数,一共三条,瞧着个头大小一条接近两斤,其余两条小点,估摸着也就一斤多点。
收获不小,回去又可以做一顿大餐,他们一家人又可以饱餐一顿了!
林桐将里面用来压底的石头取出来,将鱼篓放在一边让小宝看着,她脱了鞋子,将鞋子扔在岸边,自己找了一处比较浅水的区域。
而后挽起裤腿,光着脚下了水,在水里摸啊摸。
小宝好奇,边看着鱼篓,边跃跃欲试,他也好想下水啊,脑袋一个劲地往林桐下水的位置瞅。
“阿姐,你在摸什么呢?”阿姐不允许他离岸边太近,他只能干瞅着。
“我在摸河蚌呢!” 林桐手下动作不停,双手在水里边摸索着边说,“这种静水池塘里最容易长这玩意了,回去把它用盐水泡一晚上,明天我们做辣炒河蚌。”
“哈,摸到了!” 林桐欢呼一声,不一会儿功夫就摸了四只巴掌大小的,她将摸到的河蚌拿上岸,小宝兴奋地用手指头戳戳蚌壳,问,“阿姐,这东西怎么吃?”
“辣炒,炖汤都可以!” 林桐想了想,她好像也就知道这两种做法。
她让脚自然晾干,而后穿上鞋子,又去岸边洗了把手,而小宝则屁颠屁颠地将河蚌当宝贝一样一个一个放到鱼篓里。
真好,他们不光有猪肉吃,这下又有了鱼,明天还能吃到蚌肉!他们家的生活似乎越来越好了呢!
林桐瞧见小宝兴奋的小样子,又想起自己小时候生活在乡下时,堂哥带着她像个假小子似的满山遍野跑,山里捉野鸡,河里摸泥鳅捉虾,池塘边钓小鱼。
在农村农忙的时候,你会看到几台抽水水泵架在岸边同时工作,没几天功夫池塘里的水就见底了,这时候就是大人小孩一起下到河泥里,摸鱼挖河蚌的时候了。
记得有一次堂哥带着她挖了一袋子的大河蚌,有的大河蚌甚至她两只手都捧不过来。
那天回家的时候,堂哥分了她四只碗口大的河蚌,说这样大小的正好,吃着不老,肉还鲜嫩,让她拿回家给奶奶做河蚌疙瘩汤吃。
她用身上的衣服兜着几只大河蚌就这样回了家,可想而知被奶奶训了一通。
她脏的跟个淤泥里的泥鳅似的,浑身上下只能通过两只眼睛认出她来。头发脸上全是黑色的淤泥,更别说胳膊腿,还有身上了,尤其是她身上那件奶奶刚给她做的花衬衣,已经看不出来原来的花色了。
奶奶虽嘴里絮叨,不过还是烧了水,将小泥猴的她按到大桶里给涮了个干净。
涮洗干净后,就是河蚌的处理问题了。
她不舍得吃,跟奶奶说她想养着,奶奶虽然嘴上说着这东西哪有家养的,不过还是找了一个好看的大陶瓷盆,将她那几只原本要做汤的河蚌,给养了起来。
她那时候小呀,哪里知道河蚌该怎么养,每日给河蚌勤换着干净的水,见河蚌壳表面似乎有些脏,还特意找了鞋刷给刷得干干净净。
奶奶眼瞅着她自己在那儿忙活得起劲,也没管她,任她折腾。
等着刷干净了,村里的小伙伴一喊自己,她又撒丫子跑出去,跑了没两步,想起来,河蚌每天都待在水里不见太阳,不健康,于是又屁颠屁颠,将装着河蚌的大陶瓷盆搬到了院子中央的太阳底下,这才放心地出去玩了。
等下午她在外面玩够了,回到院子里一瞅,一盆的河蚌集体开了壳,全都齐刷刷地张开大口,露出里面白花花的蚌肉。
她那时候虽然小,却也知道河蚌开了壳,那就是死了!
活的河蚌不会轻易开壳,即使开了壳,人一碰它们也会迅速将肉缩回去,而后将壳关得紧紧的。
但盆里的河蚌无论自己怎么动它们,它们都僵着蚌壳,再也缩不回去了。
所以她知道,自己的河蚌蚌们死了,再也活不回来了!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一边抹泪,一边去找在厨房忙活的奶奶。
她问奶奶,自己的那些河蚌为什么会死呢?
奶奶一听她这话,脸上就笑开了花,一边摘着菜,一边乐呵呵地说:“河蚌离开了池塘,本来就活不成,你还把它放到太阳底下晒,那中午的大太阳温度多高啊!这一晒,盆里的水温就跟着升高,这不就给烫死了么?”
奶奶边说边还似乎很开心,仿佛碰到了什么高兴又有趣的事。
她记得自己因为这事,气得好几天没理奶奶,奶奶每天还跟没事人一样,拿河蚌的事逗她,见人就说自己把河蚌给烫死了还怪她。
小孩子气性还怪大的哩!
然后村里的一帮婆婆婶婶们就跟着笑,她就更气了,好长一段时间,再也没挖过河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