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宣二十七年,九月。
适逢多事之秋,北方部族氐狄、伏竺、犭戎,三族南下掳掠,所过之处烧杀抢夺,边关百姓惨遭蛮夷侵扰、苦不堪言。
朝廷式微,便自民间大举征兵,徭役剧增,半数家庭老少壮年男子被迫服役。
而壁连山脉以南,暴雨三月不绝,腾江水势高涨。
因二十年来,淮水至腾江一带常年水患。朝廷遂投入大批人力、物力、财力,耗时十年修建了沿江水利工程。
然,大雨倾盆之下,当年修建之时便因地势走向、方位距离而颇受争议的西江水库水量激增。竟直接冲破后方拦河坝,与周边三条腾江支流曲河、瞐河、天河河道交汇,注入腾江主干。
腾江水势暴涨,不出三刻,沿线水流冲击最大的三十余处顺坝与梳齿坝接连被冲垮,沿江工程全线溃败。
六年前,为修建连积、连云、连都三处高坝,大举移民上万,迁至下游。而此举恰是——致使下游河堤水漫之时,周围四十余处县城遭殃,人口聚集之处洪水泛滥——的直接因故。
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洪水肆虐过处哀鸿遍野、生灵涂炭。
洪水过后,更是瘟疫肆虐。然朝廷下令严加封禁时疫、围城烧尸,百姓求救无门、诉苦无路。
南边一带正是全国粮食中枢,可惜一年忙活到头,不仅颗粒无收,甚至为赈灾水患、支援瘟疫,举国提高三成赋税,税负高达九成之多,百姓苦不堪言,致使民怨沸腾、山野之中尽是绿林草莽。
民间开始传唱一本名为《启示录》的书籍,其中内容发人深思。
值此之际,一则流言甚嚣尘上,传的便是三十年前、先废太子谋反一事隐有内情。
最为动荡朝野的一条便是:当今实乃弑父杀兄、谋权篡位、得位不正。天下正朔虽为梁,如今正统传位却存疑,致使风雨飘摇的时局愈发动荡不安。
当今恼于流言四起、反贼生事,又苦于灾祸横行,令朝臣献策。
朝廷之中,文武一派对立。
文官一派:以知枢密院事关郇与参知政事谢守为首,左右相持、政见不合。
关郇一党,御史大夫司常,上书重新彻查当年一事,以止民沸。
上届状元、现宣政使李遇请命前去游说、诏安以黄天为首的起义军。
谢守一党:当今宠臣,刑部侍郎孔渊任巡抚都御史,清查地方百官。
而武官一派:又以勋贵出身的宁国公与武将出身的辅国大将军蒋鹏为首,二者积怨已久。
怀化大将军路远同携兵二十万大举镇压北地蛮夷入侵边境,安定民心。
任宁国公世子李云信为主事,遣亲兵押送赈灾粮款至各县,左右散骑常侍武清为监事,协理归置流民。
今上为平息正朔之说,命刑部协理大理寺,任原废太子詹事、今观文殿学士薛敏之子薛护为监督参事,重新彻查当年废太子谋反一事,以告天下。
复位因前废太子而遭先帝贬谪的开国县郡公齐贤、柱国辛追,任原太子少傅曲靖为金紫光禄大夫。
赦免遭受牵连、流放塞外的定国公孟氏、林氏、蒙氏宗族等。
同时下令由节度使徐兆镇压造谣生事之人,收监《启示录》闹事文人,问斩罪魁姜缨。
各省州牧严查治下地方,焚禁书、绝书笺,尤其以《烹人录》《正道统》为最。
各方镇压下,乱象稍有平息,严峻的势态逐渐和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