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夜幕低垂,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斑驳地洒在我的书桌上,给这静谧的夜晚添了几分凉意。我坐在桌前,手边是一叠厚厚的论文资料,心中五味杂陈,仿佛被秋风卷起的落叶,无处安放。
今日,本应是我学术生涯中的一个小小庆典——论文通过了预答辩。那一刻,心中的喜悦如同夏日里突然绽放的烟火,绚烂而短暂。然而,这份喜悦很快就被导师的消息浇灭得无影无踪。他说,我的论文第三章分析框架尚显浅薄,不足以支撑起整篇论文的重量,因此,我无法参加今年9月的论文最终审核。那一刻,我仿佛从云端跌落,心中满是沮丧与不甘。
回想起为这篇论文付出的点点滴滴,我不禁苦笑。多少个夜晚,我独自坐在办公室的灯光下,熬夜至凌晨两三点,只为寻找那一丝丝灵感的火花。查文献、做分析、画框架图、绘制分析图,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我的心血。办公室的朋友们也颇为照顾我,在预答辩前的那段紧张日子里,他们尽量减轻我的负担,让我有更多时间专注于论文的完善。我亦不曾懈怠,认认真真地做好了每一张分析图,甚至为了预答辩,我还特意准备了两页的稿子,一字一句地斟酌,生怕有丝毫疏漏。
然而,当看到其他学校的同学们陆陆续续毕业,穿上学位服,笑容满面地拍照留念时,我心中的郁郁之情便难以抑制。我也想毕业啊,想穿上那身象征着学术成就的学位服,想让自己的努力得到应有的回报。可如今,这一切似乎都变得遥不可及。
我试图再挣扎一下,想跟着10月预答辩的同学们一起送审,却被学员的老师告知流程不交叉,顿时觉得前路茫茫,无所适从。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茫茫大海之中,四周都是冰冷的海水,找不到一丝可以依靠的浮木。
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同一批撰写论文的朋友青青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她说:“老师要求高是好事,这说明他对你的期望很高,你应该感到庆幸才对。”她的话如同一束光,穿透了我心中的阴霾,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是啊,这个论文总是要过的,6.6万的学费都交了,二导师丹姐也一直在不厌其烦地给我改稿子,还一直鼓励我支持我,我若放弃,岂不是对不起辛苦存钱读书的自己,也对不起辛苦改稿子的丹姐?更何况,从此以后在单位也抬不起头来,那得多丢人啊!
于是,我下定决心,除了起来继续研究别无他法。我登录了知网,精心挑选了导师和博士师兄师姐们发布的文章,这些文章如同一盏盏明灯,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下载完毕后,蹭单位的打印机,将这些宝贵的资料一一打印出来,准备在周六的时候,静下心来,细细研读,从中汲取灵感与智慧。
然而,心情的低落并未因此消散。我总觉得心中有一块大石头压着,让我喘不过气来。于是,我约了好友娟妹,决定在明天早上7点出发,去爬天子山,希望通过攀登这座雄伟的山峰,释放内心的压力,找回那份对学术研究的热爱与执着。我们计划爬完山后回家,再细细查看论文,分析框架设计的不足之处。
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在关键时刻给人开个玩笑。睡前刷抖音时,我意外地看到了一条消息:2025年1月,新的学位法将实施,其中明确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再需要撰写论文。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我瞬间陷入了迷茫之中。我不知所措,心中充满了疑惑与困惑。如果专硕真的不再需要写论文了,那我之前的所有努力岂不是都白费了?我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呢?
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旧伤的疼痛也在此时悄然袭来,仿佛是在提醒我,生活总是充满了不确定和挑战。我看到娟妹发来的消息,她说因为考试得了第一,心情激荡之下失眠了,拟取消明天的爬山活动。我理解她的心情,也欣然同意了她的提议。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对的挑战和困境,但是总归庆幸朋友们各有好事发生。或许,这就是生活吧,总是充满了变数与未知
吹雪于9月28日半夜1点27分起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