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陛下!”,于青脸色铁青,同为军职,又共事多年,温将军是什么样的人他比所有人都清楚,
“臣跟随温将军多年,清楚将军为人,她虽年轻,但自幼从军为人稳重,而且爱兵如子用兵如神,全军上下无有不服,臣不能接受大将军被这样诋毁!”
有人反驳,“就是因为‘从无败绩’所以才会战场轻敌。”
又有人出列:“臣也听说宋家大公子提前回京处理婚约事宜呢。”
于青大怒:“你!。。。”
“陛下!”宋挽,也就是宋公子的娘不得不为儿子说句话,
“犬子不才,一手医术承袭家夫,小有所成,是作为大夫在军中任职的,并不是赵大人所说随侍军中!”
“还请大人慎言!”
又有人出言挑衅,“可令公子提前回京却是事实,难道不是因为婚期将近?”
宋挽挑眉,不跳他的陷阱“大人,您所说也只是基于您自己的猜测。您说温将军战场轻敌以致决策失误,您又有什么证据?”
有人开口:“宋大人护子心切大家都可以理解,但这显而易见的事实您可不能否认吧?”
宋挽:“事实胜于雄辩,在下不否认。还是那句话,你们说这两者之间有关系,证据呢?”
宋挽声音清冽,“还是说赵大人没有证据,只因私仇而落井下石?”
“宋挽!”
赵秉忠赶忙自证,“老夫一心为国,光明磊落!现如今事实摆在眼前,陛下,臣只是就事论事,绝无私心!”
宋挽不屑,“你说没有就没有?证据呢?”
赵秉忠——也就是最先质疑温暖恃功自负的那位老大人哽住,这这。。这让人怎么说?
自由心证?搞哲学呢!这是朝堂可不是学堂,不是谁说无私就真有人信他无私!
更何况他赵家与温家的过节可以说是人尽皆知,赵家及其拥蹵会跳出来落井下石也是情理之中。
赵国舅早有心理准备,不像温暖死人闭口无法自辨,他赵秉忠就算活着站在这里也不会有人相信他真的大公无私!
可那又怎么样呢?
弹弹衣袖,赵秉忠有点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漫不经心,“首阳一战指挥失利是事实,毋庸置疑。”
事实摆在眼前,还需要什么证据?
况且温暖已死,有没有证据已经不重要了,她又不能重新活过来给自己辩驳,更何况。。。
上次传来的还是消息还是捷报,然后首阳城差点就被攻破了,这谁能信?总得有个原因吧?
赵秉忠继续,“退一万步说,就算有人泄露军情,那温暖身为一军主帅,志军不严,防御不利没有提前发现危险总是事实,军中死亡惨重,如此大的代价,她温暖不该负责吗?”
战况如此急转直下,于统领在回来前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可临到头心里还是无法控制的感到悲哀。
将军百战死,铁血卫家国。
没有人真的可以算无遗策,长盛不衰。
于青急道:“陛下!此次虽然出现意外,可是战前计划我们几路部将都有参与,并不是温将军一人决定。而且虽然局势有变,但沈小将军也算是力挽狂澜,稳定了战局,他是大将军一手教出来的,将军并不是徒有虚名!”
“于统领,我并没有说温将军徒有虚名,也不否认她过往功绩,但对战失利,伤亡惨重是事实!”
赵秉忠继续道,“你不说我还忘了,沈青川是温庭钧养子,温暖如此年轻就开始培养继承人,难说没有想让他坐镇边疆的打算。”
“可见温暖说不定早有谋划,这次战中指挥频变,不只是局势所迫,更可能是为了一劳永逸大败北辰的同时替沈青川铺路!”
朝堂霎时一静。
不少人都侧目看向赵秉忠,前面那些就算了,毕竟损失是事实,这些就有些过分了吧,这种话这姓赵的也说得出口?
【咦惹~这人真是。。。】
【但他说的也不无道理啊,我们又不了解真实情况。】
【?那是谁?小动作好多】
人群里赵秉忠的侄子赵世杰悄悄揩了揩手中的汗,虽然知道他这族叔脾气急躁头脑简单,不过仗着有个姐姐运气好入宫为后,得封国舅。
早在收到温暖战死的消息时他这叔叔还慌张失措生怕亡了国,后来得知守住了就开始喜形于色,准备着落井下石。
唉,赵世杰轻舒口气,又往人群里藏了藏。
他也没想到他叔准备了那么多天,结果就这?
说这话谁信呢?
温暖是谁?
那可是临危受命,十三岁稚龄掌兵,打的北辰节节败退,一战打破三国分食西楚美梦的西楚战神!
更何况这又不是第一次上战场,她领兵也已十二年,在浮躁的心思也历练出来了,而且她温暖就不是儿女情长的人!
知君朽木,不可雕也。
真是高看他了。。
看样子他叔是掀不起啥风浪了,这样想着赵世杰不知道思绪飘到了哪里,眼神悠远。。
赵秉忠再度开口,“陛下!未尝一败不代表不会失败,可怜那些死去的军民百姓,谁又能为他们做主呢?”
而且,“温暖是主将,无论战前谋划还是战中指挥都是她来执行,她不负责谁负责?”
赵秉忠拱手,“陛下,臣虽没有证据但首阳一战温暖在胜局分明的情况下还指挥失利是事实!”
他语带哽咽,“主力军队伤亡惨重,首阳城险些沦陷,第三军全军覆没,未有活口!”,
说到这里他抬起头,眼眶通红,“青山松柏翠,原是不名魂啊,陛下!”
这是西楚有名的文士多年前游历边疆一处战场遗迹,感念山间松柏青翠茂盛有感而作的一首诗。
说的是两国边界的青山松柏常年翠绿盎然,是因为有很多不知名的士兵埋葬在那里,蕴养了那里的土地。
此话一出,朝堂内不少人为之动容。
更何况首阳一战确实指挥失利毋庸置疑。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温暖会如此调派,也不是他们真的相信温暖自负轻敌。
而是得有人为这场战争的损失负责。
有人想反驳,欲言又止。
说什么呢?
即使温暖没有贪功冒进,大意轻敌,首阳一战失利是真,主责在她也是真。
【啧,这老头,还挺能打。】
【你们不懂,就是年纪大,经验足,才能在本人资质平庸的情况下凭借经验也能直击重点啊。】
【不好说,按照惯例,像这种官员应该有谋士的吧,说不定找的代笔呢】
【也对,看面相就不是聪明人。】
【那可说不准呢,老当益壮,正是拼搏的好年纪呢~】
【早就想问了,说话带波浪号的道友是怎么回事?】
【呵,他浪荡】
【道友,是荡漾~】
景深:“在说些无关紧要的,都给你们清屏!”
【唔,好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