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我们吃了饭后在大厅集合。
成员为,舰长一人,成员十二个,原本成员九人,老齐要加入,带了一男一女两个助理,成员增加到十二人。
集合完毕,舰长郭伦给大家强调了一些注意事项,这些注意事项在培训时已经交代完毕。
下午五时,一辆中巴车来到门口,我们带上各自简单的行李上了车。
下午六时,我们在航天塔做最后的准备,六点四十,我们登舱,七点四十,再次做最后的检查。
直到此时,我方才确定本次的新世界项目,不再是室内的虚拟行动,因为我真实的登上了火箭。
下午八时,点火启动,我们承受着数十个大气压升了空,半个小时后,耳朵里穿了一个温柔的女声,道:“恭喜各位,本次火箭发射非常成功,接下来,各位将进行为时6个小时的环绕地球之旅,你们将会看到月亮和太阳,在六小时后我们将启动轨道调整,与新世界航母对接,祝大家旅途愉快。”耳膜里再次传来那首舒缓的、好听的、催眠的音乐。
但是我这次一点睡意都没有,我继续感受着加速,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随着失重感传来,我知道,我们进入地球轨道了。
三年前的一切感觉随之翻涌出来,不错,一切都很熟悉,因为这一切就跟三年前的一模一样,只是透过舷窗往外看的时候,脚底下的那抹蓝,好像有一层淡淡的薄雾,而三年前我记得很清楚,那抹蓝色那么纯洁彻底。
当登陆舱转动我面向宇宙的时候,我又再次看到那片黑,那片纯净、深邃的黑,跟三年前的感觉一模一样,我直接又被震撼了,但是这次看到这片黑,也带着点薄薄的雾。
坐在我身旁的恩雅,突然说话了,道:“林,有没有觉得这次和三年前有什么不一样吗?”
我还没回话,老李先说话了,道:“外面都带了层雾气。”
我这才醒悟过来,我们都穿着宇航服呢,彼此通过耳机对话,难怪恩雅说话老李听到,我回道:“我也注意到了,是有层薄雾。”
一个声音咯咯笑了,道:“那是舷窗,舷窗的玻璃都是特制的,从里往外看,就显得有层雾气。”说话的,是一个女声,我记不得这个声音是谁了。
那个发通知的柔和女声又响起,道:“各位船员朋友们,登陆舱即将进入轨道调整,会有三次变轨道,都是常规操作,请大家保持镇定,预计明天下午八点左右,与航母进行对接,这期间大家有足够的时间欣赏我们美丽的地球,祝大家有个美好的旅程。”
我听到老齐的助理,那个女生再问老齐:“齐先生,你还好吧?”
我跟老齐不是坐在一排,看不到老齐的情况,似乎老齐状态不是很好。
老齐略显疲惫的声音传来,道:“暂时还好。”
那个女生随即问郭伦,道:“舰长,咱们还有多久与航母对接?”
郭伦回道:“半天,十二个小时左右,请齐先生坚持坚持。“
老齐嗯了一声,道:“没问题。“
登陆舱里又恢复安静,恩雅扭头看了我一眼,然后朝我微笑,我最喜欢这个微笑了,我也报以微笑。
我们的登陆舱变了三次轨道后,即将进行对接。
那熟悉的感觉又来了,我们终于看到那艘航母了,在我们转动的时候。
那是一艘庞然大物,然而并不像三年前我们看到呈雪花状的空间站一样的航母,而是整体呈子弹型,我猛然醒悟过来,不错,子弹型才符合高速运行的形状,雪花形状显然不符合动力学需求,三年前我没有意识到这点。
航母外表看上去镀了一层膜,整体呈现哑光黑,很显然,那层哑光黑是航母表面有隔热层,航母表面没有反光,我大脑里有个不好的比喻,那就是,这艘航母活像一口棺材。
我摇摇头笑了一下,这个才是真正的航母,一切的一切都是满足高速运行的需求,不管是隔热层,还是外形。
胡思乱想中,我们的登陆舱开始对接航母。
似乎地球上的工程师们正在调整我们登陆舱的方位,我明显感觉登陆舱在转动,按照流程,登陆舱首先要与航母的轨道保持在一个高度,然后保持一样的速度运行一阵,随后登陆舱加速,再减速,调整角度对接。
我心里默数着,时刻等着对接的那阵震动,然后又出乎我的意料,直到广播声再次响起,那阵震动并没有来。
广播里还是那个柔和的女声,道:“恭喜各位,登陆舱已与航母对接完毕,即将开启舱门,请大家入驻新家,接下来,将由舰长郭伦先生安排行程,感谢大家,一路辛苦。”
只听一阵噗噗的声响后,郭伦接管了广播,道:“现在我们开始进入航母。”
大家都松了口气,陆续解开身上的安全带,然后各自拎着行李飘着朝舱门走去。
我和恩雅是最后两位走向舱门的,走向舱门之前,我再次回头看了一眼登陆舱,我问恩雅道:“你说这艘登陆舱会不会跟我们航母一直连在一起呢?”
恩雅知道我的意思,转身看了看我,冲我点点头,那意思是,不用想太多。
我和恩雅通过舱门后,舰长确认人都离开登陆舱了,这才关闭封闭门,于是我们十二人都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通往航母的地方还有一道门但此时是封闭的。
又是一阵声响,通往航母的那道门缓缓开启,透过那道门,一个长长的甬道出现在眼前,不错,并不像一个客厅,而是一个狭长的,呈整体呈圆拱状态的通道。
舰长率先进入甬道,随后舰长背靠一个地方,让宇航服固定,不错,那是专门用来脱宇航服的装置,这个操作我们熟悉,三年前我们就是这样脱去宇航服的。
这里备注一下,宇航服如果不借助外力,是脱不下来的,同理,穿的时候也得借助外力。
我们陆续进入甬道,各自找到位置把宇航服脱去,然后将宇航服扣上带子以固定在舱壁上。
在脱去笨重的宇航服后,我们终于轻松了,甬道里央企充足,我们正常呼吸,恩雅上前拉了拉我的手,朝我靠近了一些,道:“林,我们终于上来了。”
我朝她笑了笑,道:“就不知道这艘航母有没有仿重力系统,否则咱们要一直飘着,那漫长的日子就不好受了。”
我与恩雅手拉手跟着众人往甬道深处里飘去,甬道两侧的舱壁上陆续有一些关闭着的舱门,这些舱门里面,自然是物资、 休息、科研等舱室,与上次不同,这次不需要在航母上种植和养殖,因为据说带了足够的食物与水源。
甬道的中间是一个诺大的舱室,这里是主要活动区域,饮食休闲娱乐都在这里,可以称之为客厅,再往前,便是整个航母的操作区域,整个航母的造型可以比较为一个大型的民航飞机,我们目前所处的区域是顶层,底层主要是设备室。
所有的人员都齐聚在客厅后,舰长先是介绍本次新世界项目的成员,随即再次安排任务,我随即做了记录,如下:
郭伦,四十八岁,本航母的舰长,也是新世界航母的主要操控人。
张宁,四十五岁,本航母的副舰长,新世界航母的主要维保人员。
潘毅,四十七岁,国内少有的博物学家之一,尤其对天文学,是世界上少有的权威之一。
孔超,四十二岁,航空动力学、天体力学博士,提供本次旅程的理论支撑。
古玉(女),三十五岁,郭伦的助手,新世界航母的操控人。
张英(女),三十九岁,张宁的助手,新世界航母维保。
林凯,三十三岁,记者,舰长助理,将记录本次航程所有细节。
恩雅(女),二十九岁,植物学家。
李国栋,四十八岁,职业厨师。
看得出来,本次行动的成员,除了恩雅,老李与我,其余都是各行业专家级别的,另外,吸取了上阶段模拟项目是,中外人员文化、习性不同容易产生矛盾,本次成员都是中国人,除了恩雅。
另外,还有我认为是临时加入,实际上在计划内的三人,分别是:
老齐,原名齐国斌,六十五岁,本次项目投资方代理人,将作为六十岁以上年龄普通人参加星际远航的实验代表,老齐对本此旅程只参与不干涉。
袁娅(女),二十六岁,老齐的保健医生,也是航母上唯一的医生。
赵闯,二十八岁,武警退役,老齐的私人保镖。
舰长接着介绍一下航母的主要空间:
航母有两层,目前我们所处为顶层,从头到尾分别是,操作台、公共活动区域、八个休息舱,还有两个舱室分别是医疗舱与日常设备舱。
底层布置与顶层相似,我们主要的物资、设备、整个航母的动力系统都在底层。
航母采用核动力驱动。
接下来舰长安排休息舱室,左侧四个舱室,分别是:靠端部一个休息舱则是我与恩雅共有,接下来是赵闯与李国栋共有,老齐及袁娅各一个舱室,袁娅的隔壁就是医疗舱。右侧四个舱室,分别是:靠端部是郭伦、张宁各一个舱室,潘毅、孔超共有,古玉、张英共有。
可以看出,本次安排有意将人员打乱,避免了上一次出现分派的情形。
最后舰长简单介绍了本次计划,我们的目的地位于一百多光年后发座星系,航母将进行三次星锤加速,达到第五宇宙速度,然后利用星体弹弓效应,实现空间跃迁航行,预计五年后,我们抵达后发座星系,然后再次利用星锤减速。
后发座星系号称完美太阳系。
我对天文学、天体力学以及航空动力学都不曾了解,只是培训的时候简单知道一些概念。
随后我们先各自回到自己的休息舱,我和恩雅进了我们的休息舱,与上次不同,本休息舱并没有正常的床铺,而是两个休眠舱,休眠舱不启动的时候,就是一张普通的床用,在航母启动长距离巡航飞行时,我们将启动休眠舱。
我贴着舷窗往外看,此时我们正在地球上空绕地球运转,蓝色的带有薄雾的我们的母星,就在我们看似不远的地方。
经历了上一次模拟,再看到我们的母星,我和恩雅变得从容多了,我想看看我们的那颗灰扑扑的月球,但此时我们舷窗正对着地球,要看月球得到另一侧去。
简短休息之后,舰长吩咐大家回到公共活动区域,也就是我们的客厅,待大家都到齐后,舰长首先宣布启动航母日,今天也就是航母日0年1月1日,随即舰长与地球操控中心建立联系,宣布航母旅程启动。
广播里地球上那个温和的女声再一次响起:“亲爱的先驱者们,接下来航母将有舰长郭伦先生接管,在诸位离开太阳系之前我们将保持联系,预祝大家旅程愉快。”
舰长郭伦随即接管了航母的操控,随着郭伦的一声令下,各自回到岗位,我们的异星之旅,启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