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明月来了先生府上。
当年闻先生游历至西域时就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
如今已经年逾六旬。
明月肯定不放心自家老头在这里。
万一战乱真起。
他和师娘肯定跑不过那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啊。
一辈子就这么一个师父。
那么多东西还没教完呢。
可得看好了。
如今明月就愁,该怎么忽悠啊。
她可晓得,这老头固执得很。
午膳时。
明月压下满脸愁绪,笑嘻嘻道谢,“师娘这手艺没得说,在外面哪里吃也找不出这个味道来。”
师娘捂嘴笑,“月儿便多吃一些,在外面奔波都瘦了。”
明月看自家师父面色不错。
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先生,阿月想请您和师娘与我家一同入蜀。”
“去蜀地作甚?不去不去……”
果然,这老头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明月故作伤心道:“那可惜了,我还在蜀地为师父师娘置办了宅子,给师父精心装点了书房,给师娘购置了衣物首饰……”
明月说着轻瞥,老头耳朵动了一下。
“内有许多名士大家的字画无人鉴赏……”
老头手指微动。
“还有美酒佳酿无人品尝……”
老头看似淡定地喝了一口茶。
明月:呵,你继续忍。我广撒网,总有一个你心动的。
明月继续抱怨,“最主要的是,再也尝不到师娘的手艺,也没了师父教我功课……”
“身为先生也不能来参加月儿的生辰和及笄礼……”
“为师何时说不参加你的生辰和及笄了?”
老头吹胡子瞪眼,“何时又落下你的功课了?”
“这么说您答应啦?”明月笑盈盈地问道。
“为师何时说——”
还没说完呢就被师娘打断了。
师娘吐槽他,“答应了,月儿这样贴心。什么都为我们想到了,你还倔个什么劲儿啊。”
从月儿说字画,她就看出来自家老伴儿心动了。
一件件全都往他心尖上落啊。
不心动那是神仙。
“不过月儿,房子和贵重的东西就不必准备了。”
师娘年岁虽然大了,但气质温和,“购置房产的银钱你师父可不缺。”
明月摇了摇头。
“师娘,明月拜师也十年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明月是真心将您二人视作亲人的。”
“先生教给明月的,明月受益终身。于明月而言,这可比身外之物贵得多。”
她笑了笑,“明月是女子,不能将师父的教诲用到朝堂之上为民分忧,如今也只能用这种简单的方式博师父和师娘一乐也好。”
“油嘴滑舌。”
明月知道,老头这是不适应煽情的氛围。
当初自己十岁第一次远行的时候,表面上嫌弃,最后不还是悄悄一个人来送。
别以为她没看见。
“既如此,师娘可遣仆人先收拾着,约莫月底启程。届时就与我阿耶和阿娘一道离开,我雇了些人护送大家周全。”
“走得这样急?”
明月无奈,“现在走凉爽些,入冬便到了。且如今秋收,路上的匪盗也能少一些。”
这是明月编的。
老头瞥了她一眼。
明月讨好一笑,看破不说破。
对方又收回了目光。
好在师娘信了。
“那行,我这几日便收拾着,月儿可同我们一起?”
明月摇了摇头,“我先行一步,探探路顺便将各处打点打点。主要是先去看看蜀地的生意。”
“那好,你的及笄礼定下具体日子了吗?”
“还没有,到了蜀地后阿娘与师娘商量即可,晚几日不碍事的。”
明月也吃饱了,“那月儿就先走了。”
明月作揖离开。
师娘看着明月的背影感慨,“月儿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女郎……”
转头一瞧,自家老伴儿眼眶都红了,无语问他,“你这是做甚,月儿走了开始感情流露?”
“老夫感慨还不行!”老头撇嘴,“脑瓜灵活嘴又甜,月儿不入仕途真是可惜了……”
师娘翻了个白眼,“天天想着入仕途,月儿那些个师兄还不是被你教的,性子刚直。如今一个个地被贬,我看着都心塞心疼。”
“我看月儿如今做生意就挺好,能交朋友也不愁吃穿。”
老头又理论,“月儿她那些个师兄是本身性子直,同我教的有什么关系。”
“嗯嗯,你说没关系就没关系好了……”
师娘也不管老伴儿,自己招呼下人收拾去了。
老伴儿的东西让他自己收拾,不是说他不走么。
***
“阿耶,阿娘,我先行一步。”
明月又换回了小郎君的装扮。
没错,才回来三天的明月又要启程了。
王知蘅感慨,“才回来这么几日就又要走了。”
“月儿只是先去探探路,日后咱们就经常在一块了。”
明月笑着安慰阿娘,“护卫的事情交给胡三即可,他手下这十几人都是有武功的,定能护您们周全。”
事实上胡三不是明月花钱雇的下人,而是和武师傅借的人,另外明月又给这些人一大笔银子。
他们都是有真本事的。
至少以一打十。
寻常的匪盗压根干不过他们。
也因此明月敢放心把阿娘她们的安全交给这些人。
至于武师傅是谁,那就是明月经商游历过程中的另一个故事了。
“月儿放心好了,阿娘这里不会又什么问题,”
王知蘅担忧地看着明月,“倒是你路途遥远,阿娘如何放心。”
明月笑笑,“月儿可是会武功的,阿娘就莫要担心了。”
明月抱了抱阿娘,然后后退一步。
作揖。
“阿娘、阿耶,还有师父、师娘,明月先行一步。”
说罢,明月上马。
彩珠和彩玉也上马。
明月朝着门口看了一眼,然后策马出发。
“驾——”
马蹄声逐渐消散。
***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但秋意似乎并未给蜀地带来丝毫风霜。
“李十二!”
后面的小郎君追了上来。
有些气喘道,“再比一场。”
他面前的是一位风姿卓越的少年。
李白摇了摇头,“一局定胜负,大丈夫当守诺言。”
那位小郎君也很有些失落,不过没有继续要求。
“你剑术确实比我强,”他拍着李白的肩膀,“日后等我精进了再找你打!”
“那需等日后我归家休息时再言。”李白将剑收好佩戴在腰间。
“归家?你要去哪?”
“戴天大匡山,读书。”
说罢,李白持剑离开。
小郎君表情龟裂,“读…读书?”
“你还读书?唉,还让不让我们活了。”
他怎么这么不会挑,偏偏和李十二生在一个地方。
文章写不过……
剑术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