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既没有给孩子遗传高智商,也没有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能顺利高中毕业就行,有个基本的文凭,进入社会找份工作踏踏实实生活,我们就很欣慰了。
回顾养育孩子的这些年,除了勉强提供基本的生活吃住穿,我们并没有更多的付出。相反,我们给孩子造成了很多阻碍,万幸的是两个孩子都没学坏。
从学习时间来讲,我们家田地多,秋夏两忙孩子都要跟着干活。平日里我们养猪养牛,特别是养牛,每天都要铡草,孩子回家总是先干活。抱怨只能换来丈夫发脾气,挨骂是轻,偶尔要挨揍。
我们夫妻二人文化程度不高,有自己忙不完的活,是没有时间辅导孩子作业的。偶尔提醒孩子要写作业,至于写没写,写的怎么样,作业是对还是错,从来没有检查,基本全由老师去负责。老大懂事些,从来没收到老师的投诉。老二调皮些,没少去学校接受老师批评。去完学校回到家,简单说教老二,我们又得忙自己的事情去。
小孩子难免会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甚至产生矛盾动手打架。别的家长都是给自己孩子撑腰,丈夫从来不问缘由,先揍自家孩子。教育孩子最常说的话便是少惹事,惹了事不管谁对谁错,都是自己的孩子错。也就造成孩子打小和人相处胆小慎危,受了委屈也不敢反抗。
家里大人经常吵架,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我们沟通就很少,学习状况和思想状况我们不得而知。没有安全感、敏感是两个孩子的通性。丈夫易怒的性格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两个孩子,作为父母,我们是不称职的。
或许是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逼着孩子早早成熟。是把这些困难和问题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还是以此为借口选择自暴自弃?小儿子虽然只比老大小一岁,但成熟的要晚几年。大儿子懂事些,这点让我很是欣慰,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几年,很多事情我依然历历在目。
大儿子身体好,我还在家时,大儿子跟着我们干了很多农活。刚开始也抱怨发脾气,发现无论怎么逃避和抱怨都无济于事。后来就很坦然接受这样的家境,接受我们安排的家务劳动。通过长期劳动锻炼,身体更结实,对父母的辛苦也有更深的体会。每到农忙季节,大家都抢时间选择相互帮忙,丈夫忙完自家的收成就要赶着上班,大儿子顶替大人给邻居们帮忙。干活认真,踏实,得到邻居一致好评,成为我们的自豪。多年的家务劳动、田间劳动、陪我爬山采药,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塑造了孩子乐观的性格,坚毅的品质。
孩子初二时我离家到西安打工,虽然住校,每到周末回家都会帮着他奶奶干活。我放假回家听村里人说,孩子周末也会利用早晨和晚上到村边河滩背英语单词。到了寒暑假,也会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我是看到床头他贴的作息时间表才知道的。很快大儿子就改变了唯唯诺诺的性格,主动和自己的父亲沟通,奶奶做的不对时也敢劝说。这都是在孩子初中时的改变,虽然我不在身边陪伴,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承担家务,不忘学习,尽自己所能改变丈夫和婆婆,我们都感到很欣慰。
上高一时在班主任教导下儿子喜欢上了看书,更加成熟了。有时问丈夫要钱买书,也会利用暑假到我工作的苗圃打工赚钱买书。孩子的成长速度总是超出我们的预期。偶尔我们和婆婆发生矛盾了,孩子会反过来劝我们,不要和奶奶一般见识,毕竟年龄大了,容易糊涂。老二调皮些,上完初中就学技术打工,性子跳脱些,丈夫总是看不惯,大儿子就主动站出来做丈夫的思想工作,帮着弟弟争取自主权利,可以说,高二之后的大儿子,已经当家。丈夫是很放心地让他做决定,大事小事都听他的建议。
想着让儿子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高三我们找人托关系给大儿子转学,到我们镇上比较好的高中学习。孩子知道我们花了钱,还求了人,就很努力地学习。不过有两门课确实底子差,跟不上学校的进度,好几次考试都是倒数。儿子找我说想放弃,不想白花父母的钱,想出去打工挣钱报答父母,我安慰儿子说:“第一年,就当是适应,这是重点高中,有差距很正常,考不上没关系,咱可以复读”。听了我的劝,孩子放平了心态,坚持完高三学习。他采取的策略是把自己的强项语文、文科综合继续强化,尽力提升英语成绩,适当放弃实在学不好的数学,最后高考成绩竟然出乎老师的意料。和当年二本线差了不到四十分。我听从孩子的想法,去读专科。
看到孩子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激动万分,感谢老天爷终于开眼,孩子十几年的苦读终于有了回报。孩子的父亲更是喜出望外,自己吃了没文化的苦,到了他的孩子这一代,终于可以依靠知识吃轻松饭了。
供大学生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压力徒增。每年六千多块的学费,我们自己也就能拿出两三千,剩下的全靠借。为了让孩子继续上学,我们想尽各种办法,比如承包生产队四亩多地种植庄稼,我和丈夫更加省吃俭用。我到西安打工也都是自己带上家里的面粉,这样可以减少一些开支。我们苦点没关系,只要孩子能上大学,毕业后去大城市闯荡,离开贫穷的农村,走自己想走的路,作为父母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去黑龙江上大学,从西安出发,中途要转车,都是儿子一个人。毕竟多一个人要多花很多钱,孩子让我们放心,自己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每年暑假孩子都留在学校,做暑假工挣钱,靠自己的努力赚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寒假选择回家,还给我们带地方特产。大学让孩子更加独立,性格更加沉稳,也开阔了眼界,结交更多全国各地的同学,我们非常自豪。
回想孩子的成长历程。在孩子初中时有自己想法了,我们没有打压孩子,这点我们做的还不错。高中时放权给孩子深度参与家庭事务,培养孩子做决定的魄力。高中之后丈夫自知已经不能给孩子什么建议,就把孩子交给上研究生的表哥去带,孩子自大学开始完全独立。后来的找工作、谈对象、结婚、买房,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
我们没有能力帮孩子,就把相应的决策权交给孩子,这或许是我们做的最正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