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
1. 孙德山:抗美援朝老兵,执着、坚毅,一心想要为战友们建一座纪念馆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2. 孙德山的老伴:善良、朴实,虽生活艰辛但始终陪伴在孙德山身边,一开始不太理解孙德山建馆的艰辛举动,但后来被他的坚持所打动,选择全力支持。
3. 年轻路人甲:在公交车上辱骂孙德山的年轻人,代表着现实中一些缺乏历史认知、不理解和不尊重先辈奉献的人。
4. 年轻路人乙:年轻路人甲的同伴,起初随声附和甲,但在孙德山的讲述后有所触动。
5. 参观者丙:对历史充满敬意和兴趣的中年参观者,认真参观纪念馆并与孙德山深入交流,深受触动后决定帮忙宣传。
6. 小学生明明:跟随学校组织来参观纪念馆的学生,通过参观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孙德山充满敬佩。
7. 社区主任:社区工作人员,曾因各种顾虑拒绝孙德山提供活动场地的请求,后在了解孙德山的事迹和精神后转变态度。
第一幕:侮辱
- 时间:2010 年清明节后某天的傍晚
- 地点:公交车上
(舞台布置成公交车内部场景,孙德山穿着洗得有些发白但整洁的旧军装,胸前挂满勋章,手里提着给战友扫墓用的袋子,站在公交车上,随着车辆行驶身体微微摇晃。年轻路人甲和乙站在旁边,一脸嫌弃。)
- 年轻路人甲:(大声地)这什么味儿啊,真难闻!离我远点!
- 孙德山:(温和地)小伙子,不好意思,车上太挤了。
- 年轻路人甲:(瞥了一眼孙德山的军装和勋章)你这穿的什么破玩意儿,还挂着这些假牌子,想骗人啊?
- 孙德山:(震惊且愤怒)这是我的军装和勋章,是我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每一枚勋章都代表着我和战友们的一段英勇战斗经历,它们是真实的,是历史的见证!
- 年轻路人甲:(不屑地)就你?别吹牛了,你以为我会信?现在骗子可多了,谁知道你是不是为了骗钱编故事。
- 孙德山:(气得浑身发抖,眼眶湿润,声音颤抖)我不是骗子,我是一名老兵,我的战友们在战场上为了国家和人民牺牲了,我怎么可能拿他们的荣誉开玩笑!我只是想让大家记住那段历史,记住他们的付出。
- 年轻路人乙:(跟着附和)就是,别在这装了,看着就不像好人。
(这时,车上其他乘客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但大多只是默默看着,无人出声。孙德山默默忍受着年轻人的辱骂,紧紧握着手中的袋子,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悲伤。)
第二幕:决心
- 时间:回到家后的晚上
- 地点:孙德山家中
(狭小简陋的房间里,灯光昏暗。孙德山坐在桌前,看着自己的军装和勋章,陷入沉思。老伴在一旁收拾家务。)
- 孙德山:(坚定地)我要建一个纪念馆,纪念我的战友们,让大家都知道他们的牺牲和贡献。不能让现在的年轻人忘记那段历史,忘记那些英雄。
- 老伴:(惊讶地)建纪念馆?咱哪有那么多钱啊,别瞎想了。咱们的日子本来就过得紧巴巴的,你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 孙德山:(严肃地)我一定要建,哪怕捡破烂我也要建起来。他们是我的战友,是国家的英雄,他们不能被遗忘,不能让他们的血白流。我想让后人知道他们的故事,知道我们今天的和平是多么来之不易。
- 老伴:(无奈地)唉,你这倔脾气,我知道劝不住你,好吧,我支持你。但你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别太累着了。
(老伴轻轻叹了口气,走过来坐在孙德山身边,握住他的手,给予他无声的支持。孙德山感激地看着老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第三幕:筹备
- 时间:之后的日子里
- 地点:垃圾场、建筑工地、孙德山家中
(每天清晨,孙德山骑着破旧的三轮车出门,前往垃圾场和建筑工地。在垃圾场里,他不顾刺鼻的气味,在堆积如山的废品中寻找可用的材料和能卖钱的物品。双手残疾的他干活很吃力,但依然坚持着,仔细地挑选着每一件可能有用的东西。
在建筑工地上,他向工人们讨要一些剩余的建筑材料,如砖块、木板等。工人们起初对他有些疑惑,但在了解他的目的后,纷纷对他表示敬佩,并主动给他提供一些帮助。
回到家中,孙德山把捡来的废品分类整理,能卖钱的就卖掉,换来的钱用来购买建馆所需的其他物品。能用的材料则小心翼翼地存放起来,准备用于纪念馆的建设。他把自己的革命军人证书和勋章拿出来,放在桌子上,一边擦拭一边自言自语。)
- 孙德山:(自言自语)战友们,我一定会把纪念馆建起来,让你们的故事被大家记住。你们的牺牲不会白费,我会让后人知道你们的英勇事迹,让你们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老伴也在一旁帮忙,虽然生活变得更加艰苦,但他们没有怨言。老伴帮忙整理废品,为孙德山准备简单的饭菜,在他疲惫时给予安慰和鼓励。)
第四幕:建成
- 时间:几年后
- 地点:孙德山的纪念馆
(一个简陋但充满意义的纪念馆终于建成了。虽然它没有华丽的装饰和先进的设备,但每一件展品都倾注了孙德山的心血。纪念馆里摆放着孙德山收集来的志愿军的军装、生活用品、文物等,墙上挂满了照片和文字资料,详细记录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和他战友们的故事。
孙德山穿着整洁的军装,站在门口,迎接参观者。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欣慰的笑容,但也难掩岁月的沧桑和疲惫。)
- 参观者丙:(敬佩地)孙老,您太了不起了,这个纪念馆虽然简陋,但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您对战友们的深情。它让我们这些后人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那段历史,感受志愿军的伟大精神。
- 孙德山:(欣慰地)只要大家能记住这段历史,记住我的战友们,我就满足了。我建这个纪念馆,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牺牲和奉献,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这时,参观者丙注意到孙德山残疾的双手,心中更加感动。)
- 参观者丙:孙老,您这双手……您为了建这个纪念馆,付出了太多啊!
- 孙德山:(微笑着)这不算什么,和我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相比,我做的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能让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我做什么都值得。
(参观者丙深受触动,决定回去后要把孙德山的故事和这个纪念馆介绍给更多的人。)
第五幕:挫折
- 时间:社区举办活动时
- 地点:社区办公室
(孙德山得知社区要举办红色纪念活动,主动找到社区主任,表示自己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可以无偿提供作为活动场地,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
- 孙德山:(热情地)主任,我那个纪念馆可以给你们办活动用,免费的。里面有很多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和展品,可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
- 社区主任:(犹豫地)孙老,您的心意我们领了,但是您那个纪念馆太小了,而且设施也比较简陋,可能不太适合举办大型活动。我们还是想找一个更正规的场地。
- 孙德山:(失望地)主任,我知道我的纪念馆比不上那些大的场馆,但是它里面的每一件东西都是我用心收集来的,都是有历史价值的。我只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记住我们的英雄。
(孙德山无奈地离开社区办公室,心中有些难过,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决定继续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纪念馆和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
第六幕:坚持与认可
- 时间:又过了一段时间
- 地点:孙德山的纪念馆
(记者听闻了孙德山的故事后,前来采访他。孙德山热情地给记者介绍纪念馆里的每一件物品和背后的故事,记者被他的执着和坚持所感动。
同时,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纪念馆。小学生明明在参观过程中,被孙德山的讲解和展品深深吸引,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孙德山充满了敬佩。)
- 记者:(感动地)孙老,您的故事太感人了。您这么多年的坚持和付出,让人敬佩不已。我会把您的故事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让大家都来关注您的纪念馆,传承这段历史。
- 孙德山:(坚定地)谢谢,我就是想让下一代记住这些英雄,记住我们的历史。只有铭记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 明明:(走上前,向孙德山敬礼)孙爷爷,您是英雄,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我会把今天看到的和听到的告诉我的同学们,让他们也来这里参观。
- 孙德山:(欣慰地)好孩子,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生活,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这时,社区主任也来到了纪念馆。他看到孙德山和参观者们的互动,深受触动。)
- 社区主任:(愧疚地)孙老,我之前错了。您的纪念馆虽然简陋,但是它所承载的历史和精神是无比珍贵的。我们社区以后会全力支持您的纪念馆,组织更多的活动让居民们来参观学习。
- 孙德山:(激动地)太好了,谢谢主任!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就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传承英雄们的精神。
(舞台上,孙德山站在纪念馆中间,身后是战友们的照片和文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显得格外神圣。全体演员围在孙德山身边,向他致敬,象征着对他的敬佩和对历史的铭记。音乐响起,激昂而庄重,舞台剧在这感人的氛围中结束。)
(注:以上剧本在创作过程中,力求真实地展现孙德山老人的经历和精神。通过不同的场景和角色互动,突出了他在面对误解、困难时的坚持,以及他为传承历史、缅怀战友所做出的努力。同时,也展现了社会上不同人群对他的态度转变,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最后的敬佩和支持,反映了人们对历史和英雄的尊重与传承意识的觉醒。希望这个舞台剧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孙德山老人的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