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三坊七巷中的角落里有家古玩店,听说是民国时传下来的老房子了,建店时那一带还没这么热闹。听老一辈人说早期它是解家的古董店,卖的是古董但现在不让卖了就把最后点东西上交后改行做古玩了。当时解家在这边其实没什么名气,但因为他们干的那一行是与外国人打交道所以很有钱。
1841年秋,最早那代解家人到了厦门,一百多年后听传下来的几句散话是“他们从厦门到福州定居后家里很有钱,在全国开了好几家店但流到现在的也就剩西安一家和福州一家其他都倒了”最早那代的解家人也是我的曾曾祖父名为解万康,有两子一名为解明山一名为解明海。解明海有两子两女,两女夭折,一子溺死剩一子又诞子名为解欧润也就是我爷爷之后就是我爸解释平然后就是我在那几年四代孤子没绝后也是幸运的。
我前五代人都在干着一个大事,而且一百多年过去那大事好像还在继续。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干,这件事让整个家族里除了我全部死了。
这些是我偶然从祖宅中看到的,我爸把他生前知道的全写在了一本老旧的记事本上。我本以为我就是一个孤儿,因为在我三岁时父亲失踪了,他在失踪前把我交代在一个孤儿院里,这个也是从琴妈(孤儿院的院长也算是我的养母,全名为陈红琴)那里知道的,祖宅也是他偶然看到的。
这本记事本中的事情只有让我感到离奇,并没有恐惧,但最后一行字却让我脊背发凉。
“1936年冬,出生了一个儿子,全家都很开心可是我们时日无多了只能抛下,因为那件事我们只能要他偿命所以名为解偿命。”
……
其实我曾经一直以为我的名字是长命的意思,怪不得我刚来到孤儿院时琴妈要给我改名……
时间不早了,我带上那本记事本回到了孤儿院,琴妈过来问我觉得怎么样,我回答不上来。琴妈也不追究自己去干她自己的事了。
我回了自己的房间继续翻开那个记事本想从中知道“那件事”中的一些秘密。在连续看了八九个小时也算是知道了一些事。
“那件事”最初是由解明海起,当时解家的资金已经非常紧张了解万康也加入到这件事中。在喜马拉雅山上有坐皇陵葬的是谁还不知道,但是规模大到无法想象。他们第一次搜查皇陵时带了一位附近熟悉路的小孩子做向导(因为资金紧张小孩子的价格比大人便宜了不知道多少倍)在笔记中并没有提这个孩子的名字只有个别称叫阿雄。阿雄带他们上到海拔一千米左右的位置就下山了,剩下的路是由队伍里方向感比较好的人带头。在上到两千五百米左右的位置时队伍中的大半人已经死在了雪中,解明海见形式不对只能先下山。第二次上山时解明海只带了他的儿子解欧润和一个地质学家三个人,从解欧润回来之后的口述中得知他们找到了那座皇陵但进去后解明海和那个地质学家就把他留在一个机关上最后丢到山腰上被后勤带了回去。
第三次上山时解欧润成了活体地图带人上了皇陵,他们并没有到主墓室只是做了标记摸了几个明器就下去了。我甚至有点觉得是不是他们资金太过于紧张了先摸几个出来扶贫一下。但在他们进皇陵时并没有在里面见到任何一具现代尸体,或者什么物品。很明显解明海他们进到了主墓室,但他们进去之后并没有回来。
我想要了解更多的事情只能先去我爷爷那看看了,虽然人走了但才过了几十年他还有一些侄子,侄女房子肯定还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