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临大地,王朝都城汴京仿若被大自然精心点染,焕发出勃勃生机。
城内大街小巷,行人如织,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街边垂柳依依,嫩绿的柳枝随风轻舞,似是在向世人展示春日的温柔与俏皮。远处的汴河,波光粼粼,舟楫往来,运输着各地的奇珍异宝与民生所需,河面上偶尔泛起的涟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洒下的点点碎金。
皇宫内的御花园,繁花似锦,恰似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桃花嫣红,如少女娇羞的笑靥;杏花洁白,若天边的云朵飘落人间;梨花带雨,仿佛佳人垂泪,惹人怜爱。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飞檐斗拱在阳光的映照下金光闪耀,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奢华。曲径通幽之处,潺潺溪流蜿蜒而过,溪水清澈见底,水底的石子圆润光滑,鱼儿在其间自由自在地嬉戏,溅起的水花如碎玉般晶莹。溪边的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垂落在水面,随着溪水的流动而轻轻摇曳,似是在与鱼儿低语。花丛中,彩蝶翩跹,它们或停歇在娇艳的花朵上,或在花丛间轻盈地飞舞,翅膀上的色彩斑斓夺目,为这春日的御花园增添了一抹灵动的气息。
今日,一场备受瞩目的春日诗会在御花园盛大举行。名门闺秀与青年才俊们身着华服,从都城的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有的乘坐华丽的马车,车帘随风飘动,偶尔露出车内佳人的惊鸿一瞥,那精致的面容和高贵的气质令人心生向往;有的骑着高头大马,英姿飒爽,意气风发,马蹄声在石板路上清脆作响。
沈婉兮随家人一同前来。她出身名门世家,家族对文化教育极为尊崇,自幼便在名师的悉心教导下,沉浸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学习之中,因而养就了一身的才情与优雅的气质。
她身着一袭淡粉色的罗裙,裙上绣着的梅花图案精致细腻,仿佛能闻到那清幽的暗香。腰间束着一条丝带,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她的纤细腰肢,行走间如弱柳扶风。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垂至腰间,仅用一根羊脂玉簪轻轻挽起,几缕发丝垂落在白皙的脖颈边,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她的面容白皙如玉,眉如远黛,双眸清澈明亮,恰似星子落入其中,眼波流转间,仿若藏着一泓清泉,顾盼生辉。琼鼻秀挺,樱桃小口不点而朱,微微一笑,便如春风拂面,令周围的景色都为之失色。
诗会现场,众人围坐在摆满珍馐佳肴与美酒香茗的圆桌旁,相互寒暄,笑语盈盈。几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依照传统礼仪,焚香净手后,出题要求众人以春日为主题,即兴赋诗一首。在评判诗作优劣时,不仅考量诗词的文采、意境,还注重其是否遵循格律、用典是否恰当等诸多方面。
对于格律,需严格遵循平仄、押韵、对仗等规则,如五言绝句,要求每句五个字,有严格的平仄格式,韵脚需统一,且颔联和颈联要对仗工整。用典则要求引用典故自然贴切,能深化诗词的内涵,或借古喻今,或抒情表意,展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典故的精准理解与运用。
众人纷纷陷入沉思,片刻后,有的摇头晃脑,低声吟诵,那模样仿佛已沉醉在自己的诗意世界里;有的眉头紧皱,苦苦思索,手中的笔在纸上不停地比划着;有的则胸有成竹,提笔蘸墨,准备一展身手,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期待。
此时,一位公子率先起身,吟道:“春日迟迟风袅袅,绿杨影里莺啼晓。”此乃赵公子,他是京城有名的富贵闲人,虽喜好附庸风雅,可才学不过尔尔。
他家中富有,自幼生活优渥,身边不乏阿谀奉承之人,虽常参与诗会等文化活动,却未下苦工钻研诗词,其诗虽有几分意境,但略显平实,用词较为寻常,且在格律上也略有瑕疵,如“袅袅”一词与下句“莺啼晓”的对仗不够工整,韵脚也稍显勉强。
随后,又有几人相继赋诗,各有千秋。一位身着青衫的孙公子吟道:“春景悠然映翠湖,繁花盛绽韵难书。”此诗意境尚可,描绘出春日湖边繁花盛开的景象,但在用典方面有所欠缺,略显直白,未能借助典故增添诗词的文化厚重感。
沈婉兮略一思索,灵感涌上心头。她轻启朱唇,声音清脆悦耳,如黄莺出谷:“春韵悠悠入画笺,繁花盛绽映云天。风拂翠柳千丝媚,燕舞晴空百啭绵。”
此诗一出,众人皆惊。诗句用词优美,“悠悠”二字开篇,将春日的闲适与悠长韵味缓缓带出,“入画笺”则赋予了春日如诗如画的意境。“繁花盛绽映云天”描绘出繁花与天空相映成趣的壮丽画面,对仗工整。“风拂翠柳千丝媚,燕舞晴空百啭绵”进一步以细腻的笔触,通过风拂翠柳、燕舞晴空的景象,将春日的生机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且韵律和谐,严格遵循了五言绝句的格律要求,用典虽不直白显露,却能让人联想到诸多春日的经典典故,如“燕舞”可使人联想到“旧时王谢堂前燕”,含蓄地表达出时光流转与春日的永恒主题。
在座的青年才俊们纷纷投来赞赏的目光,其中,苏御辰的目光尤为炽热。苏御辰出身将门,家族长辈期望他能成为文武双全的栋梁之才,故而他自幼在严格的武艺训练之余,也饱读诗书。此刻他身姿挺拔如松,一袭月白色的锦袍穿在身上,更衬得他气宇轩昂。剑眉斜飞入鬓,双眸深邃有神,仿佛藏着无尽的星辰大海,深邃而神秘。高挺的鼻梁下,薄唇微抿,带着一丝坚毅与冷峻,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英气,行走时衣袂飘飘,却又不失沉稳,仿佛带着久经沙场的豪迈与诗书熏陶的儒雅融合而成的独特魅力。
他自幼饱读诗书,武艺高强,心怀报国之志,对这等才情出众的女子自然多了几分欣赏。然而,这欣赏并非一蹴而就。在诗会开场前,苏御辰便听闻了沈婉兮的才名,心中暗自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女子能在这京城才女云集之地独树一帜。当他看到沈婉兮踏入诗会场地的那一刻,她的仪态万方瞬间吸引了他的目光,那淡雅的气质仿佛春日里一缕清新的微风,轻轻拂过他的心弦。但苏御辰并未轻易表露心迹,只是不动声色地观察着。
待众人都展示完诗作,苏御辰起身,向沈婉兮走去。他步伐沉稳,风度翩翩,每一步都似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来到沈婉兮面前,微微拱手,行了一礼:“沈姑娘的诗作清新脱俗,苏某佩服。今日得闻此佳作,实乃幸事。尤其是‘风拂翠柳千丝媚,燕舞晴空百啭绵’一句,将春日之景刻画得入木三分,且格律严谨,用典精妙,苏某自叹不如。”他的眼神专注而真诚,带着对沈婉兮才华的敬意与对进一步交流的期待。
沈婉兮微微起身,还礼道:“苏公子过奖了,小女子不过是有感而发罢了。”此时,沈婉兮微微低下头,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一抹红晕从脸颊蔓延至耳根。她心中对苏御辰的夸赞既感到欣喜,又有些羞涩,毕竟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受到如此出众之人的赞赏,难免有些紧张。她偷眼打量着苏御辰,见其气宇不凡,心中也对这位有着独特气质的公子有了一丝好奇与好感。其实早在诗会筹备期间,沈婉兮便偶然在花园中看到苏御辰练武的身影,那矫健的身姿和专注的神情在她心中留下了一抹淡淡的痕迹。而此刻,近距离的接触,让她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苏御辰身上独特的魅力。
沈婉兮似有所感,微微侧头,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诗会角落。苏御辰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涌起一股护犊之情。他轻轻靠近沈婉兮,低声道:“沈姑娘莫怕,有我在。”
沈婉兮心中一暖,抬眸看向苏御辰,轻轻点了点头。这细微的互动,却似在两人心间种下了一颗更为特殊的种子,在未来的风雨中,不知会开出怎样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