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不止一次跟我爸妈说你们还是把我生晚了,要是把我早生几年(由于我是个不婚主义),说不定现在早就赚到能付一套房子的首付钱了。
尤其是现在毕业生的艰难生存困境。越来越高涨的数字,越来越紧迫的压力,越来越陷入内耗的我们自己……
似乎本来计划好的事情也逐渐朝着砝码(压力综合)重的一方偏移,而自己,因为种种不可抗力,尤其显得无能为力。
2.
刚刚吃饭时,我妈突然提到我妹明年就要十七岁了。匆匆掠过的耳朵捕捉的一瞬间觉得无波无澜,就只是家常便饭式而已。可再回顾这段话的头和尾,突感惊悚!
十七!即将成年的数字!马上就十八了!
可明明十八离我还这么近!
怎么我的小妹就要与我重叠了?
像是自由世界的开启,所有痛苦、烦扰在日复一日的更替中一点一点从脑中抽离,连带的副作用就是忘记时间。
是的,从前记得最为深刻,塞的最为满当的日程, 竟在碗与碗的交换中,与遗忘做了交易了。
3.
中国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自然开启亘古的习俗与传统。
年轻时不喜姹紫嫣红的衣物,到了如今,只觉它们万分可爱;年轻时不喜宴席嘈杂的唢呐响,到了如今,竟也能感同身受般欢笑流泪;年轻时不懂那些老人的惆怅,到了如今,也能主动搬出马扎晒个热烘烘的太阳……
以前的我是小小的我,小小的我是现在的我。等时间变长变宽,海风、花朵、树叶、雨水……
这些都是我。
4.
说年龄,总觉得是带着过来人的口吻,像是一位老人坐在藤椅讲他那过去久远的故事。
但事实也不近如此。
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包容。无论你是个怎样的人,只要你用它,就都是无拘的。
历史上有名或无名、有才或无才、有眼界或无眼界、有胸怀或无胸怀、有大志向或无大志向等等,这些人谁能保证不会用字呢?
包容、容纳。
当历史的轴线往地平线压过来时,人类的自省性才会更加强烈,对于死亡的恐惧将到达顶峰。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想,之所以人年轻时敢这样或那样做,大多都持有后生广阔空间的心理。
现实证明确然如此。
仔细想一想,谁去想新生儿面临的业报呢?因为他们初初来世,代表着蓬勃,能奔跑、跳跃、追赶。一切名为可能的事项,都会得到验证的过程。痛苦的疾病是与小年龄隔离开的,人们都这样认为。所以自然的有了年轻无极限这句口号。
越到大年龄,机能先于人脑感到可怕,从前没想过的病患和衰老,一时间都被骨骼察觉,而过去的婴儿呵护期,渐渐过渡为骨体呵护期。
这是很恐怖的。
却意料之中。
5.
想到近些年很火的词语:养成系。
又想到一句话:一个人送给另一个人最珍贵的礼物是时间。
人和星星的相伴时间是多久呢?
大概是从我认识你的年龄到你正式出道的年龄。
人与星星距离最近的时候呢?
大概是在周围拥挤不堪的闪光灯下,你唯独看向我的镜头。
一点不埋怨它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