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推荐一部电影啊叫某种物质,在看的时候我就产生一种疑问这个本体和分裂体本来就是一个人呀,为什么分裂体会无休止的抽补给液,她是知道规则的呀,没有本体她会死的呀。最后我其实明白了她俩就是一个人的两种意识的缠斗,自然衰老的本体是真实生活的意识,分裂体是女主追求成为电视符号化所谓完美女人的意识,或者更直白一点是被资本物化了的自我。这两种意识其实在电影开头女主未分裂的时候就存在,电影多处暗示了。剧情的走向其实就是追求电视符号化所谓完美的自己杀死了真实的自己已至于最后分裂不可控制腐烂死亡的故事。
主角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追求自己电视符号化完美自己的意识呢,这种意识是谁塑造的呢
其实电影中已经隐喻了,女主的职业电视健身主播,电视领导因为年纪辞退她招年轻性感新人,等等,名场面的就是分裂体站在屏幕前那段,都指向一个方向是不是,是媒体。
这个时候我就想起来一个词叫景观社会
景观社会(或译为“奇观社会”、“表象社会”等),是德波在《景观社会》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特殊形态。在这个社会中,景观成为资本,景观的生产是资本追逐剩余价值最有力的方式。同时,景观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它通过影像等视觉表象来构建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通俗来讲就像奢侈品的价值,其实已经脱离了其本体的使用价值,而是其背后通过媒体塑造的奢侈生活符号的价值。那么其被媒体所塑造的奢侈生活符号就是景观。而这样的景观塑造了我们对社会方方面面的认知,也就是我们想要成为的样子,带瑞士表表开德国车等等,其中包括对外貌的价值定义。
但景观所塑造的无阴影的社会,其实已经与人的现实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割裂。景观社会通过媒体和广告等手段,不断制造和强化着人们对奢侈品的欲望和需求。这看似是人们消费欲望的不切实际,其实是景观社会被塑造的自我与真实自我的人格割裂,而这种资本塑造的景观社会带给人们的极端表现就是资本所扭曲的虚假意识彻底吞噬人的真实感受。
女主之所以会不接受自己现实自然的外貌变化,而通过完美物质变成资本所定义的性感美女,主要根源在于扭曲的景观社会塑造下,她内心的价值认同已经不可避免的与现实出现了严重的割裂。这种割裂导致她无法再正视真实的不符合资本景观中性感符号的自我,而本体与分裂体就是真实自我意识与景观社会影响下符号化自我的具象指代。原本应为一体的两者,却开始互相看不惯,甚至走向互相残杀的地步。这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景观符号对人的本体意识进行摧残的恶果。
当分裂体最终杀害并脱离本体时,其衰败的命运便已经注定。因为,这个分裂体原本就是为了剥削剩余价值而诞生的资本主义景观社会符号,它脱离了人现实的本身价值,注定无法长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分裂体开始产生不可控的进一步分裂,直至最终走向腐烂。
这一连串的变化,其实都是资本主义景观社会在科技与所谓觉醒的偏离发展下所带来的恶果。它让人们不断产生认同危机,不断自我割裂,直到人们被资本榨干最后一滴剩余价值。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过程。
其实资本主义下景观已经左右了人们都认知从而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权利的延伸,我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羊毛战记,其中构建的末日地下筒仓,通过人们看到的不同影像,就可以操纵整个筒仓社会的行为。
同样,最近火的音乐剧《芝加哥》也展示了媒体如何塑造公众认知,进而操纵舆论,将杀人犯无罪释放。这种景观操纵社会的讽刺,终于在□□与马斯克的合作后赢得大选到达巅峰,他们的景观还挺成功的哈,用媒体激化的极端某权,种族矛盾,所谓过度觉醒成功掩盖了资本集中,铁锈带,毒品枪支,政治贪污等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