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藜仔细看完尸检记录后,神色凝重,挥了挥手,让人将达瓦重新关押回牢里。
当天夜晚,判决结果传来唐府,达瓦被指控涉嫌杀害唐老爷子和唐夫人,还被认定有与望都国通敌的罪证,证据确凿,明日便要被斩首于菜市口。
唐巡检听到这个消息,悲痛难抑,当场扑倒在地,放声大哭。
随后,他又重重地跪在地上,向着燕王和长平公主所在的方向,磕头致谢,口中念念有词,像什么感激他们断案如神、自己以后做牛做马也会报答的话。
唐老夫人听闻此事,原本就苍白的脸上更无血色,她紧紧握住拐杖的手指因用力而泛白,指节微微颤抖。
她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可喉咙像是被什么哽住了,终究只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家门不幸呀……”
随后,在唐家二姨娘康桃枝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回了房间。
回到房里的唐老夫人缓缓拿起唐老爷子的遗物,坐在床边轻轻抚摸着。
她没有说话,可泪水却如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滚落,打湿了手中的遗物。
在一旁的二姨娘康桃枝见状,连忙上前安慰:
“老夫人,您的眼睛本就因用眼过度才失明的,郎中千叮咛万嘱咐,说您要是还想重见光明,可千万流不得泪啊。”
唐老夫人却不言语,只是轻轻避开了康桃枝安抚后背的手,她的手紧紧攥着唐老爷子的遗物。
不曾想用力过猛,竟将遗物的包裹撕裂了一个小口,几块药渣悄无声息地掉落在床边,却无人察觉。
站在门外,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的唐巡检,眉头紧紧皱起,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可很快,他似乎又想到了别的事情,眉头渐渐松开,神色复杂地转身离去。
此时,沈藜从狱中问完话出来,夜幕已经悄然降临。月色如水,洒在她的身上,勾勒出她修长的身影。
她和小丫鬟披上轻薄的纱罩,准备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溜回驿站。
还没走到马厩,沈藜便被一声呼喊叫住。她微微侧身,只见燕王正站在不远处。
沈藜神色微微一动,下意识地想要行礼。
可刚一动,她突然想起自己如今已是安定公主,无需再向燕王行丫鬟之礼。
然而,多年的丫鬟生涯早已让行礼成为她的本能反应,在她还没来得及思考清楚时,身体就已经条件反射般地要半跪下去。
好在,还没等她完全跪下,就被一只有力的手扶住了。
沈藜抬眼望去,正是快步跨过来的燕王。
对于陌生男子的触碰,沈藜还是有些不自在,她站直身体后,不着痕迹地往后退了两步,与燕王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殿下……”
“抱歉,不是有意冒犯你的。”
两人的声音同时响起,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燕王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又连忙补充道:“抱歉……你先说吧。”
沈藜低着头,紧了紧身上的纱罩,轻声问道:“奴婢是想问,殿下是有什么事情要吩咐吗?”
燕王看着面前的沈藜,从第一次见面起,他就觉得这个女子似曾相识。
尽管她的面容是自己从未见过的,但每次见到她,自己的心脏就会不受控制地剧烈跳动,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他心中有一个猜想,可又害怕这个猜想是错的。
燕王平复了一下心情,对着沈藜作了一个揖说道:
“大人,刚刚的推理十分精妙,在下十分佩服。只是还有一疑点,还望大人能帮忙解疑。”
沈藜听完燕王的疑惑后,耐心地一一为他解答。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山间清泉,流淌在这寂静的夜晚。
燕王听后,如获至宝,看向沈藜的眼神中满是钦佩。
看着面前微微俯首,准备离开的沈藜,明明疑惑已经得到解答,可他还是鬼使神差地叫住了沈藜。
沈藜回过头,眼中满是疑惑。
燕王被她这么一看,脸颊微微发烫,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找什么话题来聊。
他既想和她多待一会儿,又怕自己的言语冒犯到她。
但心底有个声音一直在催促着他,最终,他遵从了内心的想法,将自己一直带在身上的护身符解了下来,递给沈藜。
还没等沈藜反应过来,就强行塞到了她的手心里。
似乎是害怕沈藜拒绝,他又连忙开口补充道:
“这是我之前在慧觉大师那里亲自求得的护身符,从我第一次上战场开始就一直带着。我一直相信它能带来福运,我现在希望这份福运能在望都国的时候保护你。”
说完,他生怕沈藜强行拒绝,转身便快步离开。
燕王走得太急,不小心带起了沈藜身上的纱罩。
紫色的薄纱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丝带划过了燕王的手心。
是风动了。
沈藜看着在自己面前快步离开的燕王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手里还带着余温的护身符,不禁有些愣神。
就在她愣神的片刻,身后传来小丫鬟的喊声。
她下意识地将护身符揣进怀里,然后快步朝着牵着两匹马走来的小丫鬟走去。
两天后,沈藜还是坐上了去往望都国和亲的马车。
这辆马车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车身上精雕细琢着繁复的花纹,龙凤呈祥的图案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
车辕处,镶嵌着璀璨的宝石,红宝石红得似火,蓝宝石蓝得如渊,在日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马车的车顶,覆盖着一袭绯红色的锦缎,锦缎随风轻轻飘动,仿佛天边的云霞。
四角处,悬挂着小巧玲珑的银铃,微风拂过,银铃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宛如一首美妙的乐章。
踏入车内,更是仿若置身于仙境之中。
车内的地面,铺设着柔软的白色狐皮,脚踩上去,暖意瞬间从脚底蔓延至全身,仿佛被冬日的暖阳包裹。
四周的车壁,悬挂着绣工精美的丝绸帷幔,上面绣着花鸟鱼虫,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巧思,仿佛将整个春天都装进了车里。
车的中央,摆放着一张雕花的矮几,几上放置着珍贵的茶具,茶具由羊脂玉制成,温润洁白,触手生温。
矮几的两侧,是厚实的坐垫,坐垫上绣着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牡丹图案,色彩鲜艳,针法细腻,让人忍不住想要坐上去感受这份美好。
这辆马车是望都国送来的,沈藜需要乘坐这辆马车入境望都国。
望都国新上任的王十分谨慎,不仅送来了本国的马车,还只允许周国的宫女和太监进入城门,侍卫和官员们则被阻挡在了城门外。
沈藜坐在马车上,挥手告别了周国的百姓。
这是她两世以来,第一次踏上望都国的土地。
望都国国土面积狭小,地势却十分险峻,整个国家依附在崇山峻岭之上。平原稀少,意味着可种植的粮食也很少。
沈藜一入城门,眼前的景象就让她震惊不已。
只见饿殍遍野,穿着破烂的妇女们,每个人都抱着好几个小孩沿街乞讨。
小孩们穷得连衣服都没有穿,裸露的上身能清晰地看见一排排的脊骨,瘦骨嶙峋的模样让人揪心。
甚至有好几个大人,几个人混着穿一条裤子,生活的窘迫可见一斑。
外面的世界仿若人间地狱,而马车里的装饰却如仙境一般,将沈藜与外面的苦难隔绝开来。
在城门处迎接的望都国官员们,却个个肥得流油。他们大腹便便,脸上堆满了油腻的笑容,看见眼前的悲惨景象,既不惊讶,也没有丝毫羞耻之心。
甚至,还有官员对着上前乞讨的妇孺儿童,直接一脚将他们踢飞,那副凶狠的模样,与周围的凄惨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沈藜看不下去,想要上前阻止。
可还没等她行动,坐在她旁边的小丫鬟出手更加迅速。
小丫鬟先是用路上寻来的小石头当作暗器,“嗖”的一声飞过去,精准地击弯了踢人者的腿。
等那人倒在地上后,小丫鬟又将马车上的点心统统往那人身上砸去。
路边饿极了的流民们一看见食物,便如潮水般涌了上来,也不管那官员的死活,踩着他争抢起了食物。
等望都国侍卫们匆匆赶来,驱赶走那些争抢食物的难民们后,才把那官员扶了起来。
此时,那官员已经被踩得面目全非,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全是肿胀的伤势,狼狈不堪。
其实,从望都国的城门到宫殿,路程并不远。
但沈藜怀中的生死簿却在不停地书写,每走几步,就有新的名单出现。
不到一个时辰,便到了望都国的宫殿。
马车停稳后,沈藜正准备扶着小丫鬟的手下马车,马车的帘子突然被掀开,一只宽大粗糙的手伸进了马车。
沈藜抬眼向那人望去,只见一个满脸络腮胡,身材高大魁梧的男子出现在马车前。
沈藜再定睛一看,这人不就是从周国就一直跟在使臣旁边的男子吗?
在沈藜疑惑防备的眼神中,男子率先用周国语言向沈藜介绍了自己:“安定公主你好,本王就是多吉坚赞。”
沈藜满眼震惊,这表情完全在多吉坚赞的预料之中。
不过沈藜的情绪很快就调整了过来,对着多吉坚赞甜甜一笑,将手搭在他手上,扶着他走下了马车,接受望都国的民众跪拜。
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望都国所有官员和百姓们,再看看眼前奢靡无度的宫殿,回想起刚刚在自己面前乞讨的流民们,沈藜面上虽然还是笑的,但心里五味杂陈,不是滋味。
但还没等沈藜站稳,多吉坚赞就将急忙手收回,继续伸向马车里,邀请沈藜的小丫鬟下马车。
等小丫鬟下马车后,多吉坚赞便当众猴急地掀开小丫鬟的面罩,眼里不经意流露出惊艳的神色,随后用望都国的语言对着小丫鬟说道:
“哦~美丽善良的女孩,刚刚你善良仗义的举动打动了本王,本王之后要册封你为我的王妃。”
多吉坚赞就是欺负沈藜听不懂望都国语言,不过就算沈藜能听懂,也不敢轻易生气。
而这边听到多吉坚赞话的小丫鬟,立马表现出欣喜若狂的样子,这也在多吉坚赞的预料当中,然后她对着多吉坚赞娇媚一笑,害羞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