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风起云涌

    皇城之内,亦是热闹非凡。皇帝特旨,命礼部筹备盛大的欢迎仪式,太和殿前红毯铺就,彩旗飘扬,宫乐齐鸣,一派喜庆

    自前年起太后慢慢放权给皇帝李政和,不在朝堂垂帘听政

    大殿内文武大臣分列两旁,众大臣凑在一起窃窃私语,紫衣文臣和红衣武将如同棋盘上的黑白子,阵容分明又隐隐敌对之意。

    文臣之首向裴良向太师,面色和煦,神情期盼的望向大殿之外。

    以盛国公余渡平为首的众武将却面色沉重,让人意外。

    向太师往左挪一下拱手对余公侯爷行礼:“余侯爷,怎面色不佳?”余渡平圆目一瞪,“哼!”

    “邕王此次可是大退敌军,夺回了被朝国霸占了十年的铭城三城,逢旨进京领赏。再说邕王历练多年也不会像当年那般,年轻气盛。”向太师温声道。

    余渡平自知说不过他,随便开口又要叫他抓住漏洞,便背过身去不理他。

    首下众文臣见此情此景义愤填膺,向太师家中乃开国元勋,家族中出过几代帝师,又是先皇钦点辅佐圣上的肱股之臣。

    向太师都如此恭訓,余公侯还如此无礼。

    有些御史已经在打腹稿,明天上折子参他了。

    “邕王李奕到!”

    “邕王李奕上殿觐见圣上!”

    随着太监尖细又高昂的一声声通报,太和殿前衣着铠甲的邕王,身影渐渐清晰,沙场杀敌多年的将军,步履稳健那是无数次生死较量、战场拼杀所积累下来的威严与震慑力。

    无需言语,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他们的强大与不可侵犯。

    殿内气氛陡然随着邕王的靠近变化。

    心思各异的众人,目光追随着邕王走到大殿前,队伍中离那九五之尊最近的地方。

    李奕站定,向余渡平拱手行礼“侯爷!安好!”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余渡平伸手扶起弯腰行礼的李奕,拍着他的肩“长大了!都比我高了!”余渡平眼似有泪。

    李奕对上余渡平的眼神,眼底情绪翻涌同样不平静。

    “参见邕王!”李奕似有千言要同余渡平诉说,被身后的参见声打断。

    向太师携文臣向李奕行礼,武臣们如梦初醒般跟着行礼“参加邕王!”

    李奕免了众人的礼后,仿佛才看见向太师一般忙又拱手见礼“向太师礼安!多年不见向太师身体还是这般康健!”

    “托圣上的福,圣上体谅臣年老,对臣多有照拂。”

    “陛下驾临!”沧桑又高昂打断两人的寒暄。

    “参加陛下,吾皇万岁,大盛长青!”

    随着盛泽帝落座,众人跪拜行礼。

    “众卿免礼!”一个稍显稚嫩的声音在大殿响起。

    “谢陛下!”众人再次行礼。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臣李奕奉旨率十万长平军人京。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奕一边行礼,一边将早准备好的军符双手奉与头顶。

    半晌,一手骨节分明的手,扶起李奕。“皇兄多礼了!皇兄辛苦了!”

    李奕随着起身,这才抬头看六年不见的盛泽帝李政和。

    记忆里还有几分婴儿肥的孩童慢慢模糊,定格成眼前面庞稚嫩青涩却九五之尊气质难掩的少年。

    两人都有似父亲的桃花眼,眼神对碰。一个少年稚气朝气蓬勃,一个沙场征战虽尽力柔和还有几分锐利。

    李奕移开视线再次躬身“陛下厚爱,臣奉旨驻守边疆。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何谈辛苦!”一边将兵符奉上“不负陛下厚望,铭城三城已收回。”

    李政和扶起李奕,握了握他那拿兵器满是茧子的手顺势收回兵符。

    身后的大太监平安,屈身上前双手接过兵符,放与匣子中。

    李政和又拍了拍李奕肩膀“皇兄!”转身殿堂前坐下。

    大太监平安见盛泽帝落座便拿出另一个暗红匣子里的明黄圣旨朗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边疆烽火,邕王李奕英勇出征,披甲执戈,以护我朝安宁。

    今闻邕王凯旋而归,大破敌军,收服失城,捷报频传,朕心甚慰。

    将军之勇,可比古之良将;将军之谋,可赞当代英豪。

    竟邕王李奕为一等大将军靖远大将军。卿等之忠诚与勇猛,实乃朕之股肱,国家之栋梁。

    是以,朕决定对将军予以重奖,以彰其功,以励将士。

    兹赐将军黄金千两,锦缎百匹,良田千顷,豪宅一座,以显其荣。

    望将军再接再厉,继续为朕守卫边疆,保卫社稷,使朕之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

    率下将士按功行赏,特批三个月回乡省亲。期满再自行回驻守地,俸禄加倍!

    钦此!

    “多谢陛下!臣李奕领旨谢恩!”

    “吾皇万岁!政通人和,大盛长青!”

    李政和摆手免礼“今日,皇兄回朝。宫中已备下宴席,众卿同乐!”

    李政和大笑起身,欲往殿后走去,还为行至,只听身后一个朗声

    “陛下!臣有奏启!”

    李政和疑惑转身,只见大殿中站立紫衣官员,

    胸口绣着金丝锦鸡二品大员,是御史侍懈史钱启林,御史台有纠察百官之职。

    “钱卿啊!这个这个。明天再参行不行?”李政和最怕这个钱启林,

    要说御史台谁最头铁,谁一根筋。钱启林说第一没有敢说第二。

    他参的人,不管大事小事非得有所结果才行,不然他可以风雨无阻堵你到天荒地老,什么事都讲个有始有终。

    “陛下!明天有明天的本奏。今天既已上朝,何谈明天。”

    李政和无奈坐下“准奏”

    “臣参!邕王李奕。”

    话落!大殿一片哗然。知道他不怕死,谁知道他有这般不怕死。大臣们熙熙攘攘凑在一起议论。

    “皇兄,今日才入朝!你有什么参的!你参什么参!”

    一向和煦的李政和都有些恼怒:他没事吧!他不是没事找事吧!

    一边看下方和手站立的李奕:皇兄,看起来比以前还凶了,这钱启林应该不禁打吧!李政和还在腹诽着。

    李奕作为中心,却是风轻云淡!“既然钱御史有本参我,陛下不妨让我们听听。”

    李奕话落,钱启林就迫不及待开口“陛下,五年前邕王李奕是奉旨镇守边疆,以防朝国异动。

    如今朝国与吾大盛已经达成共识,商业互通。

    邕王李奕就擅自起兵,这是视陛下于无物啊!且没有户部粮草批准,邕王是哪里来的物资攻打铭城。

    臣怀疑邕王拥兵自重,有不臣之心啊!!”

新书推荐: 救命,被困在跑团游戏了! 贵族学院里的镶边炮灰[gb] 在诡异小区当保安[废土] 年纪轻轻就做了师祖奶奶 老李家的第七个女儿 v我50,聆听复仇计划 剑道第一,我拿定了 他说他来报恩(女尊) 爬错假未婚夫的床后 说好的早死将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