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宴会

    转眼大半个月过去了,黛玉每天给马娘娘诊脉施针,马娘娘的病基本稳定了,身上的毒也被黛玉借着施针用功逼出了体外。黛玉本想把马娘娘中毒之事告知洪武帝,但苦无证据,她也不想过多暴露自己的本事,也就作罢,待日后再慢慢查探,皇宫事毕,黛玉也就请辞回贾府了。

    马娘娘十分不舍,特意设宴犒赏黛玉,宴席设在马皇后住的“慈庆宫”里,就请了十几个有封号的王子和公主。

    慈庆宫陈设素简,青砖墁地,未铺织毯。

    东暖阁临窗设一榉木书案,案头供着粗陶瓶,插几枝山野采来的黄雏菊。西墙悬马皇后手书“勤勉”二字,底下条几摆着纺车一架,纱锭犹缠着未纺完的麻线。

    慈庆宫正厅难得悬起四盏素纱宫灯,楠木八仙桌上铺着杏黄云纹锦缎——却是用旧年节庆裁剩的料子拼缝而成。青花缠枝莲餐具虽是官窑正品,却专挑了纹样最简朴的一套,与乌木镶银箸相配,庄重而不奢靡。

    马皇后特意命人将黛玉的席位设在左首上手,紫檀圈椅上垫了杏林春燕绣枕。宴间一道黄芪炖乳鸽、一盅茯苓枣泥糕,皆是对症的谢礼。最隆重的莫过于案头那尊鎏金药葫芦香炉,原是洪武帝赐她调养所用,今日特燃了御医调的安神香,满室清苦药香里,自有一番郑重。

    黛玉见了此等摆设,不由对马娘娘更加敬重,看来史书中对马娘娘素来简朴的描述一点也不错,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妇,做了一国之后后还能保持简朴的作风,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今天的洪武帝和马娘娘都是家常打扮,穿着随和,洪武帝开口说道:“今天都是自家人,黛玉不用拘谨,我其实最不在乎礼仪什么的,今天大家都不要什么王的妃的称呼了,都用你、我说事。黛玉你就当上次在你们家里用膳好了。”马娘娘接道:“皇上说的对,黛玉就当在自己家里好了。我先敬黛玉一杯,若不是有黛玉在,我怕是不能坐在这里了,来大家举杯,替我谢谢黛玉。”

    众人举杯喝干。二皇子秦王说道:“想不到林小姐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医术,不知师承何人?”

    黛玉站起道:“臣女从出生就身体虚弱,后来有个游方郎中给了臣女一本医书,臣女又跟着学了一年,但师傅不肯告知名姓,想来是位世外高人。”

    “仅学了一年就有此成就,林小姐可谓聪慧过人啊!”

    众皇子兼赞道。黛玉谦逊谢过。

    这时燕王起身道:“听闻贾府几位小姐都是才女,琴棋书画无所不能,那天我们已经欣赏了林小姐卓绝的舞技,今天不知能否一展歌喉让我等欣赏?”

    黛玉心想:看来燕王是一心想要探查那天画舫上唱歌的是谁,我偏不如你的意。

    黛玉起身道:“唱歌实否臣女所长,未免贻笑大方,抱歉不能从命了。”

    燕王还想说什么,允炆见状忙解围道:“既然林小姐说了,非她所长,伯父就不要为难林小姐了。”

    马娘娘点头道:“允炆说的是,今天是答谢黛玉的救命之恩,怎可为难恩人,黛玉坐下,不必理会。”

    这时昭宁公主出列道:“父皇、母后,昭宁刚学了一段舞蹈,我跳给父皇、母后看可好?”

    洪武帝十分宠爱这个小公主,笑着说道:“宁儿会跳舞啊,好好好,你就跳来我们欣赏欣赏。”

    昭宁公主踏着乐声缓步而出,身着杏黄蹙金绣鸾纹舞衣,动作如行云流水般规整。她双臂舒展似迎风柳枝,腰身回转间裙裾荡开圆润弧度,虽无惊鸿之姿,却合节合拍,分毫不差。

    最后那“卧鱼”一式,她徐徐俯身,云鬓上的累丝金凤钗稳如磐石,只耳畔明珠轻轻晃动,更添优雅灵动。舞罢敛衽一礼,恰如她为人——虽活泼却不失端庄,恰如其分。

    “好好好!”洪武帝鼓掌说道。

    众人也随即鼓掌说好。

    昭宁归坐时对着黛玉眨了一下眼睛,又狡黠一笑,黛玉会意,举杯谢过。

    这时一个宫装丽人站起道:“说起来,我也要叫声林小姐妹妹,贾家有此医术高超,舞艺超群的外孙女,真是三生有幸。我敬妹妹一杯。”

    黛玉忙站起恭敬举杯。

    贾妃举杯喝了酒又道:“我也听家母说过,妹妹的诗非我家几个姐妹可比,今天就刚才公主的一舞赋诗一首可好?”

    黛玉心想:“你们是真不放过我啊,不过这也难不倒我。”

    黛玉今日方有机会仔细打量贾妃。一袭藕荷色云锦翟衣,遍绣金丝团凤暗纹,日光斜照时方显粼粼辉光。银红霞帔垂落膝前,缀着的南海珍珠随步轻摇,如星河倾泻。

    梳凌云髻,戴点翠侧凤簪,凤口衔三串水晶璎珞,长仅及肩,耳畔一对翡翠滴珠坠,衬得肌肤莹白如新雪。唇染胭脂膏子,色若樱桃初熟,既艳且矜,端的是国色天香。

    黛玉心中暗赞:的确有一副富贵好相貌。随即起身道:“遵贾妃娘娘懿旨。

    鸾袖徐开引凤箫,

    琼阶玉影动宫绡。

    云随步转香尘细,

    风入裾回锦带飘。

    非效惊鸿争俗目,

    自持仪度合仙韶。

    天家气韵浑如许,

    不藉春光亦傲饶。”

    “好诗,好诗,不媚不俗,恰如其分。”

    “真是好诗,难为小小年纪,分寸可以拿捏得这么好!”

    “吟诵的也好,声如黄莺出谷,节奏承转起韵都把握的好!”

    洪武帝、马娘娘都不由点头称赞,几个皇子眼里都是钦慕又佩服的目光。马娘娘看向允炆,见他笑得舒心,心中十分高兴:看来这个皇太孙妃是选定了。

    贾妃见黛玉回绝了燕王的唱歌要求,本想为难一下黛玉,她以为黛玉小小年纪,不可能出口成章,谁知黛玉几乎不假思索地吟诵出一首七律,心中暗惊。她看向燕王,见燕王正低头思索,忙移开了目光。

    宴毕,马娘娘单独留下了黛玉,宫灯将马皇后鬓角的银丝照得发亮。她执起黛玉的手,腕间九鸾金镯滑到黛玉纤细的腕上:"好孩子,你与允炆……"

    黛玉指尖一颤,茶盏里的龙井泛起细纹。

    "臣女愚钝,恐负娘娘厚爱。"她垂睫低声道:"臣女今岁才十二,年纪尚小……”

    马皇后摩挲着青瓷盏上冰裂纹:"你父亲当年也是这般推拒入翰林。"忽然叹道,"罢了,这镯子就当我给你的谢礼了,你好好收着罢。"

    黛玉叩头谢恩。

    洪武帝也赏赐了黛玉黄金千两,锦缎十匹,珍珠玛瑙三斗。

    允炆知道黛玉拒绝了婚事,心中有些失落,他站在东宫的海棠树下,指尖摩挲着黛玉退回的《楚辞》——书页间还夹着她惯用的杏花笺。

    "殿下……"小太监捧着马皇后赐下的选秀名册,被他抬手制止。夜露浸透锦袍,他忽地轻笑出声:"好一个林黛玉。"

    她宁可违逆凤旨也不肯敷衍姻缘,这般风骨,倒比那些趋之若鹜的贵女更显珍贵。远处传来三更鼓响,他攥紧书卷,惊落满树残红。

    "孤等的起。"允炆将杏花笺贴近心口,那里烫着一团火:"三年,五年……这东宫正殿,终要等它的女主人。"

    第二天黛玉出了宫,出宫前给马娘娘开了药方,吩咐御医要每天给娘娘服药,不可懈怠,她会每月进宫一次为娘娘看诊。

    允炆依依不舍把黛玉送出宫门,看着黛玉的马车没了影子,还在宫门口伫立良久。

新书推荐: [hp]双向爱恋 梦惊棠 她没死 错入君怀 宗主今天追妻吗?(三分尘色) 异能力『木偶奇遇记』,但谎话连篇 长夜之间,一灯荧荧 掀起灵气复苏,但神经病 玄黄异事录 我那不共戴天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