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敛著春水渡月痕 > 二十四年春 朝朝如昨

二十四年春 朝朝如昨

    窗外似乎还像往常一样,褪去繁星布夜,徒留云丝的尾。

    荀觅只是靠在窗边,举起春水册的一卷竹简,漫不经心的,在昼夜不息的大战来临之前。

    朝堂上,诏书特下,立荀觅为太子之事迅传各宫,一阵轰鸣,甚至可以越过除夕夜的炮火声,众口不一,忠奸难辨。

    或许此时恰好郢都百年,正是衰亡落寞的“好时机”大抵奸臣恐无见缝插针的便利,字字句句都隐含着荀觅太过敏锐,像一把利器;贤臣道自古无女帝,实属不妥,既如此,不如以死效忠。

    可怜天下心,竟打不破陈规旧俗。

    而旁的,又有长子荀洵势力相阻,眼下皇帝极痛难忍,早已不适合征战朝野,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无奈之际,郢帝宣其长子荀洵为太子,不日登基,封荀觅为佥月长公主,辅佐左右,垂帘听政。此事算是终了。

    当夜,徐琏清等人便将旧诏书一把火烧了个干净,恐怕世间多了些琐碎的杂言。

    “殿下,前朝将册封诏书推翻了,徐大人以血洗公主府为筹码,逼迫陛下改诏。”荀觅身边的贴身丫头式微一路小跑而来

    荀觅早知是这个结果,父皇看似与公主府为伍,事事为荀觅着想,实则要借此机会除掉公主府。

    她当然也明白,百年大国,若是落到自己手中,那么父皇那些旧年的罪行便会一一公布于世,届时无论他如何辩解,处境也十分艰难。

    不,已经不是父皇了,而是和荀洵站在一起的谋杀至亲的仇敌。

    其实,早年间,郢帝对荀觅最为器重,她似乎有着不二的理政才华,正是这种先见之明,为荀觅招来杀身之祸,自生母离奇而亡后,更甚。

    她记得十二岁与荀洵争论瀛洲

    “那瀛洲不过蛮夷之地,如今众国围困,似是要拼个你死我活,我郢都既已强大,如若真因此引火上身,不如割让出去,让各国争抢,倒也免了一桩祸事。”

    荀洵说的看似轻巧,哪是什么容易之事,失了瀛洲便是失了天然屏障,依兵书道理也不可信服。

    “父皇,我认为不然,瀛洲山虽只偏安一隅,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割一地等于割百地,向诸国示弱,等于待宰羔羊,不日灭亡,留存此地,或有一统天下之机。”

    彼时,郢帝至少是赞同荀觅的观点,出兵镇压了诸国军队,至此至少十年内不敢来犯。

    自从荀觅瀛洲之谈后

    每每郢帝都邀荀觅参与议政,起初看似和谐平静,可时日愈加,荀觅年岁渐长,周围竟多了些守卫的军将,和与刀剑一同入朝堂的兄长荀洵。

    荀觅绝顶聪明怎会猜想不到父皇已起杀心,只是等待一个合理的时机,和一个劣质的理由。

    实际上,多年积淀,不理朝政,郢帝在郢都早就没了威望,近年来身弱多病,更是以无心上朝为由,私下却对朝廷士大夫培育兵马,筹集军饷的行为毫不理会

    大家都在遥望着瀛洲那片仙山,好一个肥水不流外人田。徐琏清便是其中一位,觊觎叠巘阁至高无上的秘术。

    不过,这便是郢帝劣质的理由,假意退位。

    郢帝布局初成,宣荀觅觐见

    “觅儿啊,朕老了,近来染了风寒竟也不见好,大抵年岁已尽,朕的这些皇子公主中,最为欣赏你,朕立你为太子,振兴荀氏百年家业国业,如何?”

    “父皇,儿臣担待不起,满朝文武皆为您的忠臣,我何谈太子”

    只是辩解无果,次日,郢帝便拟好诏书

    一纸退位,一纸立新。

    回忆起种种往事,朝朝如昨,只叹没有早日识破父皇奸计,帝王最是无情,果真不错。

    “可悲啊,可悲啊。”

    “式微,京城就要沦为荀洵的地界了,我逃脱不掉和兄长的直面”

    荀觅转身从梳妆台的一盒胭脂里拿出一只铜片,上面的字迹斑驳不堪,似乎尘封好久。“这个铜片,拜托你上一定要交给沅缘小姐”

    式微走后,荀觅终于卸下一口气,对着铜镜发呆。

    今日后,要换个身份活。

    她拖出陈腐的剑柄,大概没有忘记,宋覃昔日教他的剑法

    那般如蜻蜓波浪式的婉转,却又致命的。

    或许今朝战死,或许今夜另辟山河。

新书推荐: 喜欢能把你一口吃掉么? 安陵容重生[甄嬛传] 未落华庭【探案】 自救从掀翻异世开始 小师妹她样样精通[穿书] 神都少女斩妖录 饲蛇 和我拼亲·朱门娇魂 我的小熊居然变成人了?! 我的妈妈叫招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