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

    这个模式进展得相当顺利。

    宋盈君的民宿是早就做起来的,她只需要把自家的几块田投入经营就行了。

    这个时候很多游客都是城里的单位组织的旅游,他们在尝试过海边渔船自己钓鱼的乐趣之后,又到宋盈君的玻璃房尝试了自己摘瓜果蔬菜的乐趣。

    最后付点钱让渔民把鱼和瓜果都煮了,大家乐融融的。

    宋盈君的民宿还有帐篷和户外场地租,她是沿用上辈子的露营热,让大家自己搭帐篷,烧烤,她的民宿提供各种肉类和烧烤一应用具。

    所以有的人也把自己钓的鱼拿去烤,另外还会从村里专门养鸡或者养鸭的农户那里,自己挑活鸡,想自己杀鸡或者给点人工费让人帮忙杀好褪好毛也行,最后自己拿去烤。

    当然,大多数来旅游的,都不太想自己再下手干这种脏活,就都愿意给点钱让人帮忙处理。

    游客们还从宋盈君的另一块地里,自己挑着红薯挖,同样可以烤。

    江城整体的气候偏暖,雨季不长,日照时间挺长的。

    来旅游的人在海边看看海,踩踩沙滩,烤着肉喝着小酒聊着天,特别惬意。

    这一整套下来,每样都是需要钱的,但给钱的开心,赚钱的也开心。

    地里种的东西也不愁没销路,再也不用苦哈哈地自己收,自己挑着或者载去镇上等着人买。

    不用多久,村里大多数人都心动了,纷纷学着宋盈君家的模式把自家的耕地投入了经营。

    毕竟没多久他们住的地方就要拆了,他们得搬到镇上作为临时安置房的厂房宿舍那边住。

    这样一来,真要管田地,还得回来村子里一趟,这让本来就不太想种地的人家觉得麻烦。

    要搁以前穷的时候,那当然不觉得麻烦。但现在他们有拆迁赔偿,还有临时安置费,村里还有每年给每家每户的分红。钱多了,谁还愿意受那苦?

    也就城里没干过农活的人才喜欢种地,觉得这是亲近大自然。

    什么忆苦思甜,苦过的人,那是一点苦也不愿意吃了。

    但是老一辈的思想,觉得田地丢一边不管不舍得,年轻的不是出去大城市打工,就是不想再吃种地的苦。

    宋盈君这个经营模式,正好合了两代人的意。

    这事儿就这么自然而然地成了。

    所以没半年时间,村里大多数耕地都进入了经营状态。

    生意还不错。

    卫家涌村子的分布很规整,一条贯穿整村的主干道把耕地和居住地一分为二。

    主干道在解放前是个堤坝,本来就不窄。当年为了建村尾连通向宁镇的大桥,为了大车进出方便,又扩宽过不少。

    村里为了维护耕地的生意,在耕地的另一边,围绕着村的边沿,建了条环村一周的新路。

    所以拆迁并不影响耕地的生意。

    眼看宋盈君在海边的民宿生意越来越红火,很多人也都坐不住了。

    他们手头上有了拆迁款,有了本钱和底气,就都跟村委申请,也在那边建了民宿和各种烧烤营地。

    村委本来就乐意大家都活动起来,所以审批特别快。

    村干部还害怕宋盈君不高兴,还开了会想着怎么给宋盈君做思想工作,还推了个新人去跟宋盈君说,怕挨骂。

    结果宋盈君特别高兴:“这个好啊,到时这儿形成一个品类集聚,我的生意更不用愁了。”

    新人不明白:“品类集聚?”

    宋盈君笑着解释——

    “这么说吧,如果这个地方只有我一间民宿,除了团体订单,普通游客可能会考虑来不来我这儿住。”

    “但如果这里一条街全是民宿,那游客只会想‘我订那儿的哪间民宿’,他们就会默认来咱们这儿旅游就一定住这边。”

    “同理,也可以用在其他吃的,喝的,玩的品类上,到时这里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商圈,人流自然就来这里,我连广告费都省不少。对于你们来说,也能集中管理,更省力。”

    新人感觉自己被上了特别深刻的一课,回到办公室就埋头写报告递上去。

    干部们一看,又是一番感叹。

    卫疆真是好福气,上辈子得做了多少好事才能娶到宋盈君这种媳妇。

    这格局!就是做大事的人!

    内力外力一起使,海边那一带很快就形成了一个以民宿群为主的小小商业圈。

    海边的地湿,盐分高,加上卫家涌气候问题,本来就不怎么能种东西,用来办民宿最合适不过。

    拆迁的范围也没到海边,游客呢,除了环村路进村,还可以从镇上经村里的新桥从村尾进村,一进村就有旅游车免费送他们到海边。

    整体的旅游生意那是一点儿影响也没有。

    这些都是宋盈君跟村里的干部一次又一次开会给商量出来的。

    当然实施的过程中有阻力,但宋盈君自己带头干,她个人生意做得大,大家都相信她,见她干了,大家都愿意跟着。

    没过几年,卫家涌就并村成功了,成了卫家镇。

    又过五年,卫家镇的回迁房全面建好,村民们都搬回了回迁房里。

    这一下,向宁镇就空了一大半。

    又过了两年,向宁镇上的大部分厂房因为一直丢空,也没人愿意再去接手,镇上的基本设施也跟不上了,一问就是没钱了。

    宋盈君和卫疆在相关人员牵线的情况下,捐了钱建好了镇上主要的几条大路,但是经济还是没有起色。

    因为向宁镇之前算是重工业小镇,镇上百分之八十都是厂,剩下百分之十几就是员工宿舍,还有百分之几的人壮着胆子自己干个体。

    别的就没有了。

    所以工业没了之后,商业发展不起来,旅游业就更别提了。

    但听说镇上有心搞,上面就拨款。

    可这几年下来,还是一点儿起色也没有。

    最后上面查出了,镇上的不少内部人贪了不少钱,把上面拨来的款都吞了,才导致这样的局面,上面一怒,就把相关人员给双规了,向宁镇也并给卫家镇管。

    卫家镇顺势升成了卫家县,原向宁镇成了卫家县北区,原来的卫家涌本村,成了老区,也叫卫家县南区。

    卫家县接手“北区”之后,还是多次请了宋盈君做顾问,一次次地讨论,想办法“活化北区”。

    宋盈君再怎么在外生活多年,她也是在向宁镇长大的,对这个地方熟悉得很。

    上辈子年轻的她不懂向宁镇的优点,但上辈子老年的她,曾经是遗憾过的,向宁镇其实可以参考乌镇的发展模式。

    这辈子她既然知道了这个事儿,自己也有能力参与进了家乡的发展,那她就不可能袖手旁观,马上跟自己的团队一起讨论策划方案。

    上辈子她因为餐厅和酒店的发展,也去乌镇考察过,她才知道乌镇的基建是下了大功夫的。

    乌镇虽然是看着是个青砖瓦顶的古风小镇,但是景区甚至以景区为中心的一定辐射范围,那都是纯科技支撑。

    宋盈君觉得有些事不能光凭她嘴上叭叭,所以方案一出,她也不着急实施,而是先让干部们跟她一起去乌镇旅游一趟。

    旅游时间不长,主要重点景区其实也就东西栅。

    里面也就是走走,感受一下古朴的房屋,环境,民风。

    一行人走走停停吃吃当地的特色小吃,什么葱包烩,定胜糕,萝卜丝饼,还买了酱鸭做伴手礼。

    大伙走累了,在一个老太太家门口买乌梅汁。

    老太太一高兴,就指着一个方向小声说:“你们走过那道桥,往前走,看到人多的地方就走过去,那就是茅盾故居啦,那儿旅游团多,都有导游,就跟在导游后听讲解,不用钱!”

    大伙儿一听,都赶紧谢过老太太,按老太太说的,去转一圈茅盾的家。

    人是挺多,但导游讲解也挺详细,一圈转下来还挺有意思。

    晚上河边那灯光一亮,大伙儿都在小桥上拍照留念,还特意坐了摇撸船,纷纷感叹这晚上比白天更美。

    旅游回来,大伙儿就更信服宋盈君出的方案了。

    在开了一轮又一轮的会之后,方案终于落实。

    参照别人,但还得沿用卫家镇老区的发展模式,还要利用北区也就是从前的向宁镇多瓦顶屋的特色,保留这种老式的住宅样式,新建的房屋也都沿用这种外观。

    镇上的排水系统要统一改过,要跟商户说好统一修建外观,改修补的修补,该重建的重建,期间商户的损失得做得赔偿。

    上面对这个项目申请也很满意,审批很快就通过了,拨的款项一到,马上开始施工了。

    款项拨得足,宋盈君和卫疆也无条件提供技术和人力支持,镇上的人也配合,懂的人都懂,麻烦一阵子,但后面能持续发展商业,长远来说是对大家有利的事儿。

    于是这项目,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了。

    卫家县政府还由宋盈君和卫疆牵线,跟江城的领导一起合力,给卫家县宣传了一波。

    毕竟这个对于江城的领导来说也是省内的项目,这个项目做好了,对他们也有利。

    大力宣传下很快就见了成效,过年的时候,从前还不怎么有外人踏足的小镇子,北区光是新建的那条古屋小吃街,单日接待的游客流量就达到了二十万人次!

    再加上到卫家县老区那边的,整个过年,民宿就没一家是有空房的。

    之后几年,卫家县的旅游热度并没有降下去,因为设施越来越完善,住宿游玩吃喝的店更加多,管理也一步步跟上,来的人只多不少。

    卫家县的政府收入大大增加,把一直没弄好的河道也治理好了。

    学校,医疗资源也都越来越强大,其他地方的人看到了这里的发展,更愿意往这边找工作和定居生活。

    各项目标都达到后,卫家县,正式升级成了新一线卫洲市。

    宋盈君五十岁的时候,在卫洲市新建的城市公园建成开幕式上,获得了全国妇联颁给她的“乡村振兴代言人”、“最美巾帼企业家”、“文化传承宣传大使”等一系列奖项。

    宋子君特意给自己安排了几天的假期,回来观礼。

    卫佳佳更不用说了,提前回国,就为了拿着摄像机坐前排记录这一刻。

    卫疆也有奖,但还没轮到他,他陪着儿子女儿坐在台下,骄傲地说:“看看,你们妈妈多厉害!”

    卫诚说:“那是!”

    卫心看着她姑转过来的镜头,握拳大声说:“我妈就是我偶像!咱们女人就是要搞事业!”

    晚上一家人还是在老院子里吃饭。

    说是老院子,但是是新建的,只是按着卫疆家从前的老布局从新建过,当初拆迁的时候就说好了,他不要拆迁补偿,但要回原来的这块地,对方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卫疆跟宋盈君的老院子建好,还请了以前村里的所有乡亲们连吃了三天的席。

    大伙儿都特别喜欢这个老院子的设计,觉得亲切,古朴,但又不老旧。

    卫疆每对一个来参观的人都骄傲地介绍:“我媳妇出的主意,她定的设计师,说这叫什么新中式园林,这个解释起来麻烦,反正她审美好,我都听她的!”

    这次卫家各人难得聚在一起,还是在老院子吃饭。

    酒过三巡,卫疆又开始谈起旧事——

    “当初这儿要重建,挖地基的时候,你们猜怎么着?”

    小辈们虽然早听了无数遍这事儿,但卫大爷嘛,还是得哄哄的,眼神一对,纷纷附和“怎么着”。

    卫疆就满足地往下说——

    “这地里,挖出了一箱金条!”

    “我妈留给我的!”

    “我妈疼我,知道我两个哥哥会耍小聪明,当初说好一人一箱,结果老头先走了,我妈走的时候,他们把我那箱都分了……”

    “他们没想到老太太留了一手。那箱子还是个石箱子!上头就刻了几个字——”

    “‘给我儿卫疆’!箱里头还有我妈按了手印的一封信!”

    “我那两个哥哥,知道了这事儿,吱都不敢吱一声,有事也不敢求到我这儿来,不像我媳妇她娘家那些人那个不要脸……”

    提到了宋盈君娘家,大伙也是无奈摇头。

    宋盈君也喝了酒,也不阻止卫疆,她也是很感慨。

    宋子君坐宋盈君旁边,低声说:“姐,前阵子宋志国和伍美梅来找过我。”

    宋盈君不意外,呵了声:“想要什么?”

    宋子君竖起了大拇指:“姐,你果然了解他们!”

    宋盈君笑着摇头:“不是我了解他们,是人嘛,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说,他们找你干什么。”

    宋子君觉得挺解气:“他俩的宝贝儿子,宋家耀,他不是说创业嘛,是个财务公司,被查出来是搞非法集资的,税也有问题,查出来的时候,没钱补,来找我托关系,借钱。”

    宋盈君嗤笑:“真敢想。”

    宋子君同感:“他们总想着用血缘关系搞亲情绑架,以前的事我都记着呢,我不吃他们那套。”

    宋盈君举起酒杯:“这就对了,他们的事他们着急,我们只要对自己负责。人生嘛,不过三万来天,我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宋子君会心一笑,拿起酒杯轻轻一碰,仰头一饮而尽。

    卫疆也听到了,立马把自己的杯满上,重重往媳妇的杯壁一碰:“对!过好自己的日子!”

    宋盈君觉得从来没有过的舒心,也仰头饮尽杯中酒——

    “对!往后的日子,都是好日子!”

    —全文完—

新书推荐: 配角栏D组的路人甲同学 蝴*刀 此生有你足矣 揉碎春潮[上位者沉沦] [HP]我本该是个海盗的 把故事讲给风听 和反派身份对换后 与你 灼梧 【海贼】在伟大航路的攻略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