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迷糊糊中王敏睁开了双眼,眼前陌生的景象让她有些迷茫,大脑一时短路。
自己这是还在梦里?
伸手掀开蚊帐看清屋子的布局,这是间土房子,用泥巴做的。
看着有些眼熟,床正对这一个狭窄的窗户用报纸糊着看不清楚外面。
屋里唯一的光亮来源于门口,房间大门敞开着,屋外阳光照射进来,能看得见堂屋大门外的院坝,是泥巴地。
眼前来了一个人,逆光而来,王敏隔着蚊帐听到声音觉得有些耳熟,正想掀开蚊帐又听见。
“川儿,不要怪你爸都怪妈没本事连花生都没资格给自己儿吃上几颗。”张翠兰看着躺在床上的人默默摸眼泪。
王敏大惊,川儿?这不是奶奶叫她爸的称呼?
自己这是做梦吧?
怎么可能?再加上熟悉的房间心底有个答案但不敢承认。
自己一定实在出租屋里睡懵了,醉酒还没醒呢。
其实王敏忽略了自己没有宿醉后的感觉,只是眼前的一幕实在太匪夷所思实在没办法接受
不断睁眼闭眼,眼前的景象还是没有变化,自己依旧在床上,白色的蚊帐像是自己的灵堂。
又掐了掐自己的手,有痛感,这不是梦!
王敏心一沉,看到自己真的是重生了,而且重生对象还很有可能自己的老爸王孝川?!!
心里又有了一个疑问,自己重生成了她老爸,那她爸又去哪里了?
家里老房子几十年没有变过农村人田里刨食总是修修补补没有大的变化。
王敏自幼就跟随奶奶住在这个老房子里,自然是熟悉的,两张床奶奶和她一张爷爷自己一张。
王敏故意弄出声音,张翠兰连忙拉开蚊帐,“川儿醒了?饿了吗?妈给你煮了鸡蛋在锅里温着呢?”
鸡蛋,张翠兰本来是准备攒下来换钱的但是孩子受了大罪,忍痛拿一个煮了补补,还好,小儿子出去了不然这个鸡蛋还得出事。
看了正脸眼前人是她奶奶张翠兰,是年轻版的张翠兰。
对比2024年六十九岁的张翠兰此时的她脸上还没有皱纹,一头卷发更是让王敏认定了眼前人就是奶奶。
王敏在做好心理准备后才叫出了这句“妈,饿了”
等张翠兰去厨房拿吃食的时候王敏这才注意到自己怎么全身上下都疼。
试图调动回忆但是脑子里一片空白看来王敏是没有继承她爸的记忆,这下就困难了。好多人他都不认识了看来只能装失忆了。
虽说奶奶经常讲她爸小时候的经历来鼓励她,让她知足。但眼前这事翻遍记忆没有印象。
等张翠兰拿着鸡蛋回来,王敏半趴着捂了捂头,问:“妈,我这是怎么了?”
“怎么你不记得了?”
王敏晃了晃脑子,“嗯没有印象了。好多事我都好像不记得了”
张翠兰:“可能碰到了头吧,唉都怪我给你找了这么个爸。
昨天你吃了你爸的一颗花生米,这是你爸的下酒菜,你爸拿着凳子打了你,凳子都打断了呀!”
张翠兰颤抖的嗓音,让王敏有些吃惊,印象里的爷爷从来是不喝酒的最多抽点烟喝点茶。
不过也正常,几十年了人是会改变的。
说起,打人打断凳子这事,王敏曾经听到过她爸说过的,还记得她爸愤恨的表情。
那难怪了她爸十二岁时就偷跑出去打工了,原来是在家呆不下去了啊。
王敏一时沉默更下定决心,一定不要让她妈再嫁过来。
是的,在王敏意识到自己穿成她爸时,就做了这个决定,阻止她父母的相遇,要改变妈妈的命运。
虽然代价是自己不会出生,但很划算了。
说起来,王敏竟然对她爸有些佩服,爷爷都这样对待他了,居然还很孝顺爷爷。
怪不得她妈说她爸愚孝,他作为老大就承担起老大的责任。
打工挣的钱也带回家用来改善生活了,还给弟弟们零花钱用。
说起来王敏的爷爷王德贵也是个奇人,在他眼里家人没有朋友重要。
回家的爷爷总是扳着一张脸和奶奶无话可说,而和朋友的他总是和和气气有说有笑的,可他的怪脾气朋友也是没几个的。
听叔叔说,爷爷之前有个古董,给了他一个朋友钱也没要,没多久那个朋友就全家搬走了,一分钱没给她爷爷。
过年时叔叔曾经问过爷爷,爷爷否定了,但王敏基于爷爷爱面子的事实,古董的事情多半是真的了。
爷爷古董拱手让人,爸爸无偿借钱送人。一对冤种父子,全是成全外人,让家人受苦。
朋友没有家人重要,她爸爸王孝川快五十了还不懂这个道理。
依旧觉得朋友很重要但是自己又没有识人的能力。
教育刚出社会的王敏,多交朋友对自己没有意义的朋友就不要交往了,王敏没说话。
奶奶讲述中爷爷不是个好人,对奶奶很苛刻他们经常吵架,动不动就是一巴掌给奶奶甩过去了。
在家里,爷爷是权威没人敢轻易挑战他,或许是年龄大了脾气变好了。
王敏记事起就没有遇到爷爷打奶奶,不过王敏唯一一次被爷爷打是8岁那年,自己伙同其他人卖书只想换几块钱买零食。
但是奶奶也是很苦的,被奶奶的妈妈定给了爷爷,18岁就结婚了19岁就生下第一个儿子两年后又生了一个儿子。
年轻时为了养育孩子而奋斗,老了又为儿子带孩子,吃了一辈子的苦,婚后祖母教唆爷爷,爷爷每次弄什么好东西回家,都是祖母他们三母子分着吃,奶奶一口都吃不上。
分家又被婆婆嫌弃,分了一对烂碗烂盘子。
受尽了委屈!但那个年代的人有谁不苦呢?
各有各的不容易,盲婚哑嫁害死人但自由恋爱耳朵母亲也没有结果。
王敏听说奶奶曾和爷爷离婚,不知道是奶奶为了吓唬爷爷还是真的动了离婚的想法各种原因下没有成功,爷爷依旧是老样子。
就算爷爷对自己很好,这次王敏也要帮助奶奶把这个婚离成功!
对于家人,王敏从来做不到理智看待。
爷爷年少丧父和祖母一起拖着三个兄弟姐妹过活。
爷爷是老大,十几岁就肩负起养弟弟的责任,养大的弟弟也因为各种原因关系僵硬。
不知道是脾气古怪还是什么原因,祖母只喜欢她的小儿子,连分家也只跟着小儿子,他们这里的农村老人是跟着老大过的。
不仅如此爷爷每次孝敬祖母什么好的东西不出三分钟就到她小儿子那里去了,四十岁就已经不下地干活了靠两个儿子的供养。
奶奶受气时就会对小王敏说:这个大队上没有比你祖母更悠闲的长辈了。
祖母闲暇时就帮小儿子养养鸡鸭。老大家的活从来不干的。
就算下雨了,宁愿帮邻居收粮食也不会管大儿子。
听奶奶说更气人的是把爷爷奶奶自己晒在屋檐下的柴火都搬到了小儿子家去。
爷爷气极了,以至于十几年快二十多年了还念叨这件事。
但在王敏看来祖母对自己还是很好的,王敏小时候总是特别亲祖母。
在祖母家吃饭就算是酱油面条也愿意在祖母家吃。
积攒的压岁钱也愿意给祖母放着,不愿意给奶奶。
因为奶奶不会给王敏钱而祖母会给,每次奶奶总是“气的半死”每次过年时,祖母总是会额外给王敏一份压岁钱瞒着所有人这是她对王敏的偏爱。
作为小辈的王敏没办法苛责祖母。
王敏想祖母偏爱小儿子大概是小儿子最像她吧。
叔公和祖母一样有很多朋友,叔公家里每天总是有很多朋友,而爷爷像早逝的祖父性子沉闷不善交际。
祖父去世时爷爷才十一二岁,那是祖母才三十出头,害得祖母年纪轻轻守了活寡,实在爱不了像他的大儿子。
他们王家真的奇怪,她爷爷王德贵求祖母爱他,她爸爸王孝川想要她爷爷爱他,而王敏想要她爸爱她,无条件支持她,但是爱是有条件的,他们家里就没有爱这个温馨的东西,漠然、打压、甚至暴力一代又一代传递了下去。
爸爸说家庭不合多办半是老人作祟,道理他都懂但是他依旧没办法把家庭经营好。
无视大女儿,而大女儿想要关注,加倍关注小女儿,而小女儿只觉得窒息。
或许是得不到的永远的最好。
祖母偏爱小儿子,爷爷平等的谁也不爱、奶奶也爱小儿子、爸爸偏爱妹妹。
从王德贵、王孝川、王敏这三代人都受到了父母的伤害都没办法好好对待子女。
没被爱过又怎么去爱人呢?他们自己也不懂爱人,又怎么会传递爱呢?
看透这一切的王敏在20岁时就按下决心不要小孩。
想法很消极但也反应了王敏在家庭里受到的伤害转化成心理阴影。
工作后,同事们是在有爱家庭里成长的,他们好像永远有底气,永远是积极的心态。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王敏没办法忽视。
对方是家养的仓鼠是宠物包含着很多爱意长大的,自己是阴沟里的老鼠,胆颤心惊。
更加坚定下一代终结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