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高廉朝着卢兴伟呲出尖牙,似笑非笑,“你敢再动试试。”眼底是不容错认的精光。
卢兴伟怂了,“好好好,别气,别气,不做了,不做了。那说回方案,来,仔细说说,让我给你参谋参谋。”
高廉舒舒服服地躺回专属位置,卢兴伟的胸口,眼睛半阖,劳累过后的疲累开始席卷他。他用着微微含混的语气说话,“那个辅装工装,还是十年前为了节省时间改造出来的,本身不参与产品的最终制备。在这类产品开发过程中,有将近十个特殊零件是需要在先相对固定后再集成到最终产品侧部的,还是三个不同的部件拼接成的侧部,尺寸还非常细小,同时每个零件的位置需要相对精确,不能有超出纳米级的偏差。
一开始的时候,每个零件单独安装,位置偏差会带来很大的废品率,后来老师傅们就想了个办法,过程中先半固定到一个固定器上形成一个半成品,便于控制零件间相对位置,然后再将半成品焊接到其它部件上,脱去中间的固定器。因为先需要集成零件形成相对稳定的构造,然后再脱去中间固定器焊接到最终产品上,所以对于这个设备的精度要求不能太高,要不然不利于最后阶段的焊接。
这就是这个工装的精度始终无法优化到纳米级的原因,不是设备本身不可以优化,而是最终焊接上无法实现纳米级别的精度。后来,每次制备半成品太麻烦,又联系了个制造商专门做,久而久之,就变成行业内的通用设备了。”
卢兴伟没想到最终问题是出在半成品与其它部件的连接上,“那你怎么解决?”
高廉打了个哈欠,“既然不能解决问题,那就解决提出这个问题的设备好了。既然无论如何都不能提升精度,那就不要这台设备了。”
卢兴伟大吃一惊,“什么?直接取消这台设备?那十个零件也没了?”
“当然不是,”高廉被逗笑了,“那十个零件可是关键零件,产品可不了他们。”
卢兴伟疑惑,“既要零件,又不要设备?”
高廉点点头,侧脸摩擦着卢兴伟光滑的肋骨,微微有些痒,“十年过去了,新型设备的精度比完全提升了很多,完全可以让供应商在出品前就把零件直接焊接到每个部件上,然后以总成的形式供货,这样不就不需要中间半成品部件了,那么也就无所谓精度要求了。”
哦吼,预制件,这个思路清奇,卢兴伟越想越觉得合适,但,“材料供应商们同意?”
高廉好笑地反问,“不同意就停止采购,这有什么好说的。”
卢兴伟也知道自己问了傻问题,“但你怎么确定材料商能供应这种精度的总成部件?”
高廉的睡意更浓,“10个部件分到三个总成上,更改结构图,直接在锻造的时候就把零件锻出来,其它部件能达到什么样的精度,那这些零件自然也能达到相同的精度。几个材料商看了我们的图纸,评估说难度不太大,可以一试。”
很好,材料商可以接受,精度提升,AI程序能顺利运作,辅助工装取消又减少复杂度,更别提这个解题思路背后折射的创新思维及勇于任事,一举N得,如果骨头里挑刺,唯一受伤的应该就是辅助工装供应商了,根都被年糕刨了。
高廉已经彻底沉入梦乡,卢兴伟摸着他的后脑勺,“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你呀,还是早点辞职,跟我混吧。”
虽已睡着,高廉的大脑却像自动接收了这条信息,噫语一声,“嗯,干完就辞。”
这下轮到卢兴伟哭笑不得了,怎么感觉跟干完这一票就金盆洗手一个味儿。不管了,反正也是最后一票,啥事他都担了。
卢兴伟放下心跳盘旋的无数念头,抱紧高廉,在早起赶路又辛苦运动的疲惫催命下也渐渐没了声息。
周一,卢兴伟回玉安,高廉精神抖擞去见了潘越,余平陪同。
计划书还没做完,余平周末只赶工做出了方案细节。高廉把潘越请到隔壁会议室,把方案的所有细节对着潘越逐一介绍,图文并茂,细节详尽,看得潘越那叫一个心潮澎湃,仿佛明天就可完成实施,双眼都具象出了一个大大的30。
他对于技术方面没有任何异议,就问了一个问题,“什么时候能实现。”
这句话直接把余平弄懵了,就连高廉也哑口无言,“潘总,这还只是个设想,是我们刚找到的解题思路!”言外之意,这梦做得太早了点,天还没黑呢。
这下潘越稍微清醒了点儿,他不好意思地嘿嘿直笑,“我看这个思路很好,肯定可以成功,直接按这个实施就好。”
。。。。。。
好了,高廉跟余平两人又被潘越的急切弄无语了。
余平惊叫出声,“潘总,这个还需要找材料商们讨论的,而且,辅助工装供应商那边,如果要取消,也要谈的。”
高廉也帮腔,“潘总,这个方案可行性确实很高,但没经过实践还是不建议直接实施,我们可以找供应商先改几台测试下,如果没有问题,制定计划逐步推广到全厂,这样更稳一点。毕竟如果设计有什么缺陷的话,测试过程可以给出更直接的反馈。”
高廉的建议确实持重,尽管潘越心情急迫,但仔细考虑之后,还是采取了两人的建议,“那行,就先改两个车间吧,还需要什么资源,什么支持,你们做个详细的方案,工厂能解决的直接调用,工厂解决不了的,我拿去找董事会要去。”
高廉跟余平对视一眼,“那辅助工装供应商那边?”
潘越摆手,“那个你们就不用操心了,采购那里会解决的,毕竟没能力解决问题不怪他们,要是连善后都做不了,荣景也养不起他们。”
高廉跟余平虽然觉得有些对不起采购的同事,但不用自己善后,简直是太爽了,依旧抑制不了兴奋的心情,喜笑颜开。
潘越看到两人更加明显的高兴模样,手指点点两人,“放心吧,你们刚来,对荣景的作风可能不太理解,我们一贯的宗旨是对于这些重大提升项目,只要有人能解决,一切人力物力资源随他调,其它所有部门必需支持。”他想了想,又补充,“当然,后顾之忧都解决了,还没解决问题,损失也要你来抗。”
典型的狼性文化,不过,相比昌和,确实要进步太多了。
高廉脸上浮出职业化的微笑,“明白了,潘总,我们会尽己所能,尽快把详细计划书拿出来,呈交给您签批,也会近期会同采购挑选出一到两家材料商开始试制。”
潘越同意,但指出一点,“挑选材料商你跟余平要好好挑,你们拍板,采购那边让他们给你俩打下手。”
潘越的这个指示让余平喜出望外,来之前余平还在担心,如果采购那边耍滑头,材料商没挑好,直接影响最好的结果,但如果是高廉拍板,那就没问题了。
高廉却不怎么担心这个问题,以荣景目前对于效率提升的关注程度,在潘越的眼皮子底下,这个节骨眼上,采购暂时是不会跟他们对着干的,他担心的是另一个,但目前提这个还为时过早。
高廉按下浮动的心思,干脆应承下来,“好的,潘总,我会仔细挑选的。”
紧接着他又提起了另一个建议,“这样吧,潘总,这个项目可以说是近两年安北最关键的项目了,涉及部门也比较多,事情呢也比较复杂,我的建议是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相关部门把专人参与,责任到人,限时限责,避免出现任何沟通不及时不清晰带来的风险,促进实施尽快落地,您看?”
潘越同意,“嗯,各部门确实是要有专人来配合,定人定责,就按你说的办。”但他同时还要求,“但这个项目,必须以你们为主导,要不然我不放心。”
高廉明白这是潘越的底线,效率提升30%对于荣景太重要了,效率提升30%就意味着出货可以快一半,资金流转速度加快,回流的速度也会加快,这样对于荣景接下来应对市场萎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安北新工厂所有的改革其实都出于这个目的,无论是生产过程无人化,还是AI统筹管理,都是为了增加资金回流的速度,应对市场风云起伏。
高廉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跟潘越争辩,“这个您放心,我会亲自担任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听到高廉的承诺,潘越才放轻松,“那就拜托你了,这件事对于荣景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绝不容失。”也许是觉得语气太重了,他马上又开起了高廉的玩笑,“高总不是羡慕小食堂的菜嘛,等项目完成,我包下小食堂给你们庆功。”
余平早就馋小食堂的菜了,顺杆子往上爬,“那敢情好,潘总,我可就等着这顿饭了,到时可别心疼又反悔。”
潘越笑骂,“好你个余平,这就把我架上去了。去去去,不就一顿饭,我还舍不得。”
余平连忙拍了两声马屁,“还是潘越威武,大气,那就这么说定了。”
高廉拍了拍余平的胳膊,让他别捣乱,潘总什么人,答应的事哪有反悔的。
这话让潘越又吹起了胡子瞪起了眼,恨恨地点点两人。
开了几句玩笑后,三人又头碰头仔细商量了下项目组要哪些部门,又有哪些人是必需要参与的。因为高廉跟余平加入荣景的时间太短,潘越说了说自己的建议,对于各个部门的人员选择给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高廉当然没有意见,这一趟明面上汇报方案,但本质上就是来要人的,这种牵涉面广,参与人员复杂,多部门联同工作的项目,第一步如果没有争取来自管理层的支持,那就是步步维艰,高廉怎么可能犯这样的错。
跟潘越的会面结束没半天,高廉已经找到方法解决效率提升难题的消息就传遍了全安北,而三天后,连集团总部也有所耳闻。董事长还特地把电话打到了潘越办公室,专门询问了这件事。
潘越回以肯定,“是的,他已经找到了办法了。我仔细看了他提出的方案,可行性极大。”
董事长沉默了一分钟,“他跳过来才多久?有半年么?”
潘越语气坚定,“没有,大概五个月吧。我想他从我找上门去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我要他干什么了。然后他也不负所望,真的找到了办法。”
董事长再次沉默,“这样的人,你觉得我们能留得住么?”
潘越这下不确定了,“能留多久留多久吧,留下来是福气,留不下来那就是命。”
董事长不再说话,挂断了电话,沉沉叹了口气,见微知着,从不打无把握之仗,是个好苗子啊。如果能留下来,多磨练几年,是个接班的好人选啊。
董事长在跟潘越讨论高廉的时候,高廉也在跟卢兴伟说董事长跟潘越,【市场越来越不景气是大趋势,然后在几年前就已经预见这种趋势,还肯花大价钱优化自身,是两个猛人。】
卢兴伟好奇反问,【市场越不景气,不应该对投资更加小心么?荣景这次的动作这么大,也不知道伤筋动骨了没有?】
【市场不景气确实要攥紧手里的钱,但你首先得保证自身的硬实力在不景气的市场状况下还能稳定动作,如果连稳定都达不到,那再攥紧手里的钱也没用啊。大环境越差,突发状况越多,变化越快,如果自身实力不足,不能随市场变而变,钱再多也没用。只要钱不能生钱,那就意味着要花老本了。】
高廉想了想,又评价了一句,【还有,前几年环境因素还不突显,设备优化花的成本还不高,再过两年,为了应对经济恶化,制造商只会开更高的价,成本会越来越高,攥在手里的钱还值不值钱,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卢兴伟表示同意,【确实,这两年成本涨的多。】
高廉又调笑了卢兴伟一句,【市场恶化,首先萎缩的就是非实体业,锋锐正好就是,你做准备了没?别我跳过去,又立马失业。】
卢兴伟发过来一把刀,【你是看不起你老公我是么?等你过来,我让你看看锋锐这两年业务量比前几年涨了多少!!!】
【好好好,你牛,你能力强,锋锐赛高,卢总赛高,不愧是业界风向标。】高廉开始用年初杂志采访给卢兴伟冠上的头衔取笑他。
卢兴伟也不甘示弱,【我相信马上就会有关于高总引领未来科技的报道发出来了,我等着看。】
于是,两人又进入近日信息固定环节,互发信息取笑对方,谁也不放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