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口中的林姑娘

    沈知夏在贾母书房中被问话后,虽未透露半点破绽,但心中已警觉。

    她回到屋中,关上门,熄了灯,只点了一盏小烛,将那封匿名信取出,反复端详。

    烛火摇曳,映得她面色微沉。

    信纸泛黄,字迹凌乱,似乎是刻意伪装过,却又藏不住其中一丝熟悉的笔锋。

    她将信纸翻过来,借着微光细看背面,忽然发现一道极浅的墨痕——“风起于青萍之末”。

    她心头一震。

    这句诗出自《楚辞·宋玉对楚王问》,意指细微之处往往酝酿风暴。

    写信之人竟用此语警示,可见其深意不凡。

    沈知夏轻轻抚过那行字,眉头紧蹙。

    这封信的来源、目的,以及背后隐藏的人,都像一张看不见的网,悄然铺展开来。

    但她没有时间犹豫。

    这一夜,她提笔给冷子兴写了封信。

    他是扬州人,在京城开了间古董铺子,因常与王府往来,颇受几位权贵青睐。

    两人曾是旧识,彼此信任。

    她在信中提及:“林姑娘诗词才情,近来在文人圈中颇受称道。”又附上几首黛玉曾在诗社中题过的诗作,言辞含蓄却有心机地暗示,若能将此事传入北静王耳中,或可为贾府添一份助力。

    信写完后,她亲自交给了自己信得过的贴身丫头,叮嘱道:“送去冷掌柜手中,务必亲手交到。”

    那丫头点点头,转身离去。

    沈知夏站在窗前,望着夜色如墨,心中思绪万千。

    林黛玉如今在府中的处境微妙,上有王夫人暗中扶持金玉良缘,下有赵姨娘蠢蠢欲动,更有宝玉的糊涂性情让她忧心不已。

    若要真正改变她的命运,单靠一人之力远远不够。

    必须调动资源,从外围打破僵局。

    数日后,一则消息在荣国府内悄然流传——

    北静王遣使拜访贾政,言语间不经意提起:“听闻贵府林姑娘才思敏捷,尤擅七律,不知可否一见其手迹?”

    贾政闻言大惊,虽面上敷衍带过,内心却开始重新审视黛玉的地位。

    林家书香门第出身,林如海更是探花郎,女儿自然不会差。

    只是贾政一直偏爱长子贾珠,对次子贾宝玉寄予厚望,对黛玉的关注反倒淡了些。

    可如今连北静王都对她起了兴趣,他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位外甥女的价值。

    书房之中,贾政独自坐在案前,神色复杂。

    他缓缓翻开一封书信,正是北静王使者带来的推荐名单之一。

    名单之上赫然写着“林氏女,聪慧通达,才情出众”等语,落款竟是北静王亲笔批注:“可教,可养。”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黛玉那副清瘦面容,心中五味杂陈。

    林家虽已败落,可若真能借此机会,让黛玉成为贾府与王府之间的桥梁……

    他睁开眼,眼神不再迟疑。

    与此同时,沈知夏正在房中整理账目,忽听得外头脚步急促,有人低声唤她。

    她抬起头,只见赵嬷嬷匆匆而来,脸上带着几分掩不住的惊讶。

    “方才北静王府来了人,说是王爷听闻林姑娘才情,特意托人索要手迹。”赵嬷嬷压低声音,“老太太那边已经派人去拿林姑娘平日写的诗稿去了。”

    沈知夏嘴角微微一勾,

    第一步,成了。

    但她知道,这场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

    果然,没过多久,赖大家的便笑嘻嘻地凑了过来,一脸神秘地说:“哎呀,我说沈嫂子,你听说了吗?这林姑娘怕不是要成第二个探花小姐了!”

    她嘴快舌滑,话语里带着几分嫉妒,也有一丝艳羡。

    沈知夏只是淡淡一笑,未置可否。

    赵嬷嬷却在一旁轻声提醒了一句:“这事,怕是没那么简单。”

    她话音落下,气氛顿时凝重了几分。

    谁都知道,林黛玉若是真的受到北静王关注,势必会引来更多人的目光。

    而在这府中,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掀起滔天波澜。

    沈知夏垂眸,心中却早已有了打算。

    接下来,她需要做的,不只是保全黛玉,更要让她站稳脚跟,不再被动。

    她抬头看向窗外,夜风拂面,吹起一片落叶。

    风起于青萍之末,而真正的风暴,才刚开始。

    赖大家的一番话在屋内激起微澜,几个管事媳妇你一言我一语,仿佛黛玉真成了那待选的贵女一般。

    她故意说得轻佻,实则字字带刺,像一把钝刀子慢慢往人心口剜。

    “哎哟,林姑娘这回可真是飞上枝头了,连王爷都惦记着诗稿呢!听说王府那边还特意备了谢礼,说是‘才女之笔,当供于雅堂’!”她边说边笑,眼角余光却偷偷瞥向沈知夏。

    赵嬷嬷听出其中酸味,冷哼一声:“你这话听着像是恭喜,倒更像是下绊子。”她年老嘴严,平日最不喜背后嚼舌根,此刻也忍不住插了一句,“林姑娘若真得了王爷青眼,将来婚嫁可是要走正门的大红花轿。”

    赖大家的笑容顿时僵住,讪讪地退了两步,没再吱声。

    沈知夏端坐在案前,手指轻轻摩挲着账本上的墨痕,面上却不显分毫波动。

    她知道,这场风波远未结束。

    赵嬷嬷说的没错——她动了某些人的根基。

    金玉良缘背后有王夫人撑腰、薛家财力扶持,更有贾母默许之意。

    如今一个外人忽然插手,意图将黛玉推向风口浪尖,岂能不引发反扑?

    果然,不过半日,消息便传到了梨香院。

    薛姨妈接到心腹婆子报信时,正在与宝钗品茶。

    她手中瓷杯猛地一顿,茶水溅出几滴,落在绣着牡丹的袖口上。

    “你说什么?北静王派人索要林丫头的手迹?”她声音陡然压低,眉间阴云密布。

    宝钗见状,放下茶盏,轻声道:“母亲莫急,或许只是偶然听闻,未必有深意。”

    “哪有什么偶然!”薛姨妈咬牙,“冷子兴那古董商素来滑头,若不是有人授意,他怎敢擅自将林丫头的诗送去王府?这分明是有人暗中推波助澜!”

    她猛然起身,唤来贴身丫鬟:“去请大太太过来,就说有要事相商。”

    另一边,沈知夏站在垂花门下,看着北静王使者骑马离去的身影,心头并未轻松。

    风起了,但她无法预知风向最终会吹向谁。

    “冷掌柜做事一向稳妥。”她在心中自语,“不该会有疏漏……除非……”她忽然想起那封匿名信上那句“风起于青萍之末”。

    她是否,真的低估了这场棋局的复杂性?

    夜色渐深,府中灯火渐次熄灭,只有她房中的烛火仍亮着。

    忽而,窗棂轻响,一道黑影悄然闪入。

    来者正是冷子兴。

    他神色凝重,递来一封没有署名的信。

    沈知夏接过,缓缓展开。

    纸上仅一句话:

    “你引来的风,不止吹向金玉。”

    她瞳孔微微一缩,指尖不自觉收紧。

    风吹过,窗外树影摇曳,似有看不见的暗流正在涌动。

    她终于意识到——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舆论战。

    而是一场,牵涉更广、更深的角力。

    而这,才是真正的开始。

新书推荐: [罗小黑战记]山遥遥,水迢迢 霍格沃兹之灰烬与冰棱 [HP]阿拉丁的王国 风来自有归处 开局被扔,技能加满[玄学] 开局就满级法师啊? 你失忆不了一点 我们人鱼就是要被宠着的 重生八零,窝囊老太怒掀桌 百万偶像大冒险[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