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春季多雨,经常一连好几天都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今年却尤为特殊,除了昨日去寺庙回来的路上下了几滴,开春以来几乎没见过什么雨水。
即便昨日下了雨,夜里也停了,第二天天气依旧是极好的,天空像是被打翻蓝色颜料的画卷,一尘如洗到连云彩都未曾出现。
约莫是中午的时候太阳出现了,因为没云彩的遮掩,金黄色的阳光直愣愣的照在大地上,不一会便把昨天雨后略微湿润的地面烤干了。
空气中偶尔席卷一阵凉风,卷杂着被雨水洗涤的杏花,飘落在屋里。
御书房朝阳,靠近左手边却装着很大的门窗。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冬暖夏凉还收藏着不少名贵的藏书。
梁汇没什么事的时候便喜欢待在这里,看窗外簌簌落花、看卷帙浩繁的古籍画卷,没人叨扰,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忘却许多糟糕的事,确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放松。
梁汇右手拿着一卷书,左手摩挲着一串淡青色的佛珠,松散的靠在靠椅上。
手中的佛珠是昨日寺庙住持临走前送给她的,说是特地为她求的平安符。
梁汇觉得有些意外,在她的印象中这东西一般是母亲为自家孩子求的,虽说她贵为九五之尊,但住持没必要做到这个地步。
梁汇本想拒绝但那穿着袈裟的僧人态度实在坚决,她想着对方一片好心,便也欣然接受了。
她看东西的时候手边总喜欢握着什么东西,之前是那柄折扇,现在换成了这串淡青色的珠子。
太监通常在外殿候着,进来通报事情的时候总喜欢弄出些动静。
梁汇已经习惯了,一听见门外窸窸窣窣的动静就知道有人进来了。
果不其然,殿外出现一个身影。红松双手交叉放在腹部,低头走进来,说:“陛下,陈尚书求见。”
梁汇眉梢一扬,显然没忘记他昨日公然提出辞官一事。
她没好气的哼了一声,语气不善:“他没事来干什么?”
红松拱手道:“说是来通报案子的事”
“案子过了那么久终于有进展了?刑部各位官员也是好样的,怎么不等朕死了再来报呢?”
这话实在算不上好,不过也能从侧面看出她对这位陈尚书的不满。
红松扑通一声跪下,诚恳的说:“陛下万岁之躯怎能如此说自己。”
梁汇冷哼一声,摆摆手吩咐他起身。想到案子的进展还是叹了一声,道:“让他进来吧。”
红松麻溜的起身宣旨。
*******
陈平安早就在殿外候着了。
他跪在地上,双手垂在身侧,面色青一块白一块的,嘴唇几乎没有什么颜色。
就这样一副样子实在不像朝廷重臣,就是街边普通的百姓都看起来比他过得好。
红松来传旨的时候他还是这样一副如丧考妣的样子,甚至在接旨的时候都恹恹的。
红松看着他这样子忍不住提醒几句,不过陈平安毫不在意的笑了笑,眼底的乌青和沉甸甸的眼皮看起来已经很久没休息了。
他进来的时候梁汇还靠在椅子上看书,对于他的请安没有丝毫过问。
陈平安嘴角勾起一丝苦笑,从广袖里掏出一纸文书:“启禀陛下,经过臣的查实,先帝驾崩确实是遭人算计。”
梁汇终于抬了抬头,旁边的红松很有眼力见的把他手中的文书递了上来。
梁汇一目十行,草草的翻了一遍。
陈平安见她还是对此事有些上心的,便定了定心神,说:“臣经过太医院和仵作行的一起勘察,终于在先帝用过的香炉中发现蹊跷。”
乾清殿是历代帝王的宫殿,陈列和焚香如若没有提前说明基本上都是用一样的。
那个时候梁祈刚刚登基,位子还没坐稳,根本不会想到改屋内陈设的问题。
梁汇感觉心里发堵,像是一直被什么东西噎着难以呼吸。
她手放在心口,长舒了一口气,抬头看着他,说:“什么蹊跷?”
关于早逝的弟弟确实是她的心结,但最开始想做到这个位子上就是为了帮他沉冤昭雪。
如今真相就在眼前,她突然就有些畏惧。
“是一种叫春棠的香料。”
陈平安解释道:“殿内的日常用香基本以檀香为主,讲究精心凝神的作用。但臣根据搜集到的香炉残渣,发现其中有一味草药极为特殊。”
“微臣不敢怠慢,忙去太医院找太医过问,终于发现这味草药学名春棠,有活血救命的作用。因见效极快所以一般用在急救中。如果用于普通医治中那将是个极大的隐患?”
梁汇正色道:“什么隐患?”
“用太医的话说,人的身体机能是有限的,使用这种香料救命就如同拔苗助长,终究落下祸根。”陈平安语气很沉,每一句都像发自肺腑。
“先帝年纪尚轻,身体孱弱,经不得此花的摧残。微臣从香灰推断,那夜香炉中的用药量足够让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一个时辰左右离世。”
梁汇的目光不由自主的落在墙角的的兽纹香炉,香炉散发着寥寥炊烟。
彼时春光正好,几捋阳光落在香炉上面。
这种东西就是杀死梁祈的真凶?
她一直没说话,像是在静默。
陈平安有些心神不宁,心中有话却不知道该不该说。
他在官位中混了那么久,最知道怎么样明哲保身。
主子吩咐什么就干什么,如若多出力想要去邀功一定要斟酌。
帝心如渊,极难琢磨。
很多时候出力不一定讨好,稍有不测还会坠入万丈深渊。
陈平安斟酌了几秒,眼前浮现女儿俏皮的身影。
他闭了闭眼,睁眼时面上带着坚毅。
他俯下身子,铿锵有力道:“启禀陛下,微臣查验在那香炉时,还发现这种香料残渣有些蹊跷。”
梁汇有些意外,抬着下巴,示意他接0着说。
“这种香料烧出的香灰比较偏黏,微臣分析这个香炉时发现炉壁上有明显残渣挂壁。”
帝王用得东西马虎不已,即使是个小小的香炉,平日里依旧有宫女按规矩清扫。
“什么意思?”
陈平安嘴唇发紫,面颊通红,垂在身侧的双手微微发颤:“陛下,老臣觉得孝景帝的死另有隐情!”
梁汇微微发怔,眼眸里泛着微波。
没有人比她更了解自己的父皇,他骁勇善战、武功高强,怎么可能被一个小小的风寒拖出病,偏偏太医院那么多人束手无策,不到一个月便离世。
这事怎么看怎么蹊跷,偏偏太医院的人告诉她就是普通风寒,只不过孝景帝早年带兵打仗熬坏了身体方才难以医治。
梁汇至今还记得当时听到这话的不可置信。
陈平安看出她的信任,主动解释道:“这种香料急于攻心,如若控制量,几乎看不出来它正在掏空身体。”
“偏偏症状和风寒差不多,据太医所言,服用者前几日只是咳嗽,渐渐的力不从心,后来慢慢吐血……太医院没有对症下药,于是症状越拖越严重。”
梁汇的身体微微发颤,手中紧紧的捏着那串佛珠。她的眼睛渐渐的漫上红丝,许久之后,她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又问了一遍:“你确定吗?”
这不是件小事。连续两任帝王死于这种香料,如若散步民间当真是举国皆惊。
这种事没人敢作假。
陈平安闻言,行了个大礼,额头扣地久久不愿起身:“老臣愿以性命担保所说绝无虚言!”
梁汇手里摩挲着佛珠,缓过神来,问:“这些绝不是一朝一夕能查出来的,你为何挑这个时机禀报朕?”
昨日寺庙里梁汇还记得自己说了什么,刑部尚书身居高位她一点面子也没留,训斥的相当苛刻。
官员来往相当直白,看得不是什么交易就是简简单单的看得是否承蒙圣恩。
如此一来,众人见他失势只会疏远他,不落井下石都是好的。
通常这个时候,失势官员容易急攻进切,为了名头和势力疯狂在陛下面前刷脸,想着将功补过。
这样很容易弄巧成拙,但自家女儿的婚烟问题摆在面前,他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
可能是先前做好了孤注一掷的打算,听到这个问题陈平安甚至在心里笑了一下。
即便因为紧张鬓角都出了不少冷汗,双手即使握成拳头也止不住颤抖。
他还是直起身,直视圣容,面色坚毅:
“启禀陛下,春棠多生长在江南等温热的地区,在京城实属罕见。微臣本以为这是在江南做成的香料,被行凶者一路带到京都,可是昨日寺庙一见,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梁汇抬起眼眸,丹凤眼垂了下来,面色沉重:“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和昨日寺庙息息相关的只有那位深居浅出的太后,他这话是直接指明孝景帝和先帝的死都和太后有关。
梁汇把手放在心口上,感觉自己心跳跳的很快,尤其是寂静的屋子内更明显了。
如果这两件事真和太后有关,那她手中的势力和野心不言而喻——
远离朝堂已久却能在关键时刻利用手中的人脉杀了两任帝王,往长远的看,很难看清她这是见招拆招还是掌控着天下棋盘。
陈平安似乎知道这事的严峻,或者是已经做好了准备,反正接下来的话他没有一丝犹豫,像是已经在心里说了很多遍一样
“春棠气味特殊,太医院李太医早些年外出游医的时候有幸闻过。所以在寺庙一闻到熟悉的味道慌忙查证,确认无误后就告诉了臣。”
“臣知道这件事牵连颇多,知道结果后自己也去查验,确实和医术记载的别无二差”
窗子没关,一瓣杏花就这么悠然的飘进屋内。本该就此落下,忽然乘着一阵微风,就这么飘到了梁汇面前。
梁汇手指轻轻拈起那瓣杏花,看见它被雨水打湿的残躯。
她觉得自己这些天成长的很快,最起码在关于亲人的问题上已经不会像那夜班歇斯底里。
可如今看来她还是不够成熟,事情摆在面前她还是不能冷静自持的做出最佳决断。
“这片花你是在哪看见的?”她沉默半晌,忽然问道。
“是在昨日用午膳的那间屋子后面。”
陈平安想了想,多说了两句:“微臣去的时候没看见守卫,那些春棠周围还有遮寒保温的草帘,长势甚好,看起来就有多加照料。”
明明辛苦照料,马虎不得,却偏偏在朝中大臣来往最多的时候撤离守卫。
梁汇冷冷的笑了,这是故意让她知道这件事的。太后三番两次的挑衅,她还是搞不懂这究竟要干什么。
梁汇垂着眼眸,脸上的表情很冷,屈着手指有些下没一下的敲着桌子,腕骨一块突了出来。
陈平安早些年听话本的时候,说书人总喜欢讲那些魑魅魍魉。
这些凶神恶煞往往十分残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他还记得有一个鬼畜总喜欢听敲骨声。不过不是那种寻常的大鼓而是人的头骨。
寂静的山洞里,那鬼畜总会坐在尸骨之上,手中抱着头骨有一下没一下的敲着。
这声音光想想都很渗人,偏那说书人手中还拿着牲畜的头骨,拿着木棍敲打着,模仿得惟妙惟肖 。
陈平安心里犯怵,这些年都未曾忘却。
他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了这事,可能面前陛下敲桌子的声音和那敲骨声过于相像了。
陈平安心里打了个寒颤,感觉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凉。
本来想不在陛下气头上提起,但心里又知道这事拖不得。
他抬起眼,小心翼翼的看着正在沉思的陛下。
说到底,他就是个普通官员,一直都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
他惜命,这个皇位上坐着谁他管不着不想管。
当时梁汇刚坐上皇位的时候,其他同僚都在私下议论纷纷,甚至打赌女帝能坐多久?他闻之一笑而过,第二天依旧按时上朝。
他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收好自己的小家,将来有一日风风光光的告老还乡。
如若不是被建宁王一脉逼迫,他怎么可能冒这种风险?
只是那女儿是他的命根子,也是他唯一的软肋。
他做不到袖手旁观,也不可能拿着她去冒险。
陈平安心里一横,连双腿跪到发麻都没发觉:“臣有一恳求,求陛下恩准。”
梁汇轻飘飘的抬眼。
“求陛下驳斥小女和建宁王的婚事。”他说着,不知何时眼里已经泛起水花。
可能是自己也有个好父亲,梁汇一时心有所感,再加上他确确实实立了大功,她不像昨日那般无情。
“是太后想给你家女儿赐婚,找朕干什么?”
陈平安抬起头,脸色不太好看。太后态度坚决一意孤行,而从这案件的细枝末节来看陛下和太后的关系算不上好。
坐拥天下的到底是皇帝不是太后,如若此时陛下站在他这边,婚事问题也不是不可解。
“不过,就是因为这是太后赐婚,朕也想知道朕不准会如何?”
梁汇的眼眸渐渐变得狠厉,手中拿着的珠串不由自主的握紧了。
陈平安闻言什么欣喜,眼里泪水都控制不住留了下来。
他选择把这事今天报给陛下就是为了挑起太后和陛下相争,虽然他女儿的婚事只是这里面小小的一环。
但这也是第一局,没有人会不想把第一局打好的。
陈平安心里藏着这私心和算计,这让他面对陛下的时候有些心虚。
但利大于弊,现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