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由

    这位神棍法号“云明”,端是一副慈悲面相,嘴上无时无刻不念叨着“阿弥陀佛”,但做出的事情却如蛇蝎。

    至少在听了亲娘和她贴身侍女讲过的旧事后,李望舒是这么觉得的。

    这位云明上师揭榜后被禁军们请来了皇宫,那时先帝已经近乎油尽灯枯了,太医院每天派人过来都得抽签,谁也不敢让皇上在自己的手上没了,这可是是实打实的、要背一辈子的污点,甚至可能会上史书,标红加粗的“医术不精”。

    就在这种噩梦降临、太医院人人心急如焚的情况下,这位云明上师简直就像一束超强力粒子光束一样,“噔”的一下子照亮了太医院众人灰暗的前路。

    只要云明上师肯接手,这口黑锅就能甩出去,太医院的人再也不用思考自己会背上一个“治死过皇帝”的名号了。

    云明上师,大善啊!

    在这种情况下,太医院自然十分配合,一副药也不给开,完全听云明上师的指挥。

    毕竟现在的局势已经很明朗了,老皇帝大概率是要退出争霸赛了,而明日新星——太子殿下会不会怪罪他们?

    这个问题不已经很明显了吗?

    不会吧不会吧,你们该不会以为备受打压、忍辱负重的太子,会是这么一个心胸宽广、不计前嫌的大善人吧。

    败则怀恨在心,胜则反攻倒算,才是世间永恒的真理呐。

    至于其他皇子?不重要!老皇帝只要醒不过来,就都不重要!!

    永远忠于天子,谁是天子忠于谁。这可是墙头草们矢志不渝的初心,谁也不能让他们改变!!!

    至于说老皇帝真的醒过来,那也不重要。他们也没做什么,就是摸鱼了点,老皇帝应该已经习惯了,再说就算不习惯,他也不能单方面取关太医院,没在怕的!

    而就在这种近乎诡谲的气氛之下,云明上师踏进了老皇帝的寝宫。

    一个时辰以后,伴随着晋云明上师为国师的旨意,并道而来的还有一道荒唐的、专门颁给皇子们的暗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朕深以为然,命诸皇子暗中搜寻福子,会与诸皇孙一并入宫,以全朕一片慈心。”

    圣旨唱完了,捧着圣旨的太监挑着双吊梢眼,似笑非笑的看着一众跪在地上,未曾起身的皇子们,声音尖细,开口问道:“太子殿下,还有诸位皇子,还不接旨?”

    下方皇室的金枝玉叶们都面面相觑。

    不是他们不想接旨,而是这道旨意真的很奇怪。

    “暗中搜寻福子”、“诸皇孙一并入宫”……

    好小众的词汇。

    有点脑子的人都大致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了,喉间顿时就是一片干呕,却碍于眼前的颂旨太监,是老皇帝身边的心腹而不敢表现出来。

    值此之时,还是险境更能考验人心。

    只见二皇子挺身而出,一马当先的对大太监就是一阵输出,重点表明了自己的拳拳钟爱君父之心:“臣谨遵父皇圣旨,能得父皇垂爱,乃是臣子的荣幸,臣在此立誓,只要父皇想要,臣必定拼尽一切,也要为父皇尽忠!”

    大太监闻言顿时笑了起来,就连皱成了鸡皮一样的老脸都舒展开了,他暗暗点头,还是二皇子上道啊。

    其他皇子看向二皇子,就连太子也是深深皱眉。

    但二皇子没理会他们,他眼神热切的看向了大太监。

    同时握紧了拳头,默默的对自己还在王妃腹中的儿子道歉。

    “儿啊,别怪我,我实在是太想进步了!”

    当看见大太监赞许的神情时,他心里的大石落地,妥了!

    接着,所有人又看向了太子。

    虽说圣旨上写了皇孙,但天可怜见,因为年龄的原因,也只有太子和二皇子娶了妻。

    而众所周知,太子妃与二皇子妃几乎是同时怀了孕的。现在二皇子献出了他的忠心,就轮到太子了。

    可在大家盯了太子许久之后,他竟一言不发?!

    不是吧大哥,WTF?你这么敢的吗?!!

    见他始终不曾发话,大太监的脸也逐渐阴沉下来。

    最后,他甩下一句,“既然太子没什么想说的,那老奴也只好这样回禀上去了!”

    望着大太监离去的背影,太子心中天人交战,但还是没能突破人类的底线,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离开。

    在场众人都面色各异,二皇子更是神情得意,所有人都清楚的意识到一件事情。

    天,要变了!

    果不其然,之后的十五年,皇帝几乎是歇斯底里的针对所有的一切。

    他穷竭民力,全国范围内修建佛寺、宠信贵妃和其所处的二皇子,甚至直接赐了封号——雍王。

    太祖以雍为国号,而现在老皇帝以雍为皇子封号,那他在想什么已经人尽皆知了。但关键是:祖宗,你已经有太子了啊!

    这简直就是在崇尚礼法的儒家脸上拉了泡大的,就算经过了五胡乱华、五代十国的儒家懂了些变通,但好歹腰杆还没直接弯成清朝那样,“水太凉”和“头太痒”还不敢大行其道。所以老皇帝这一通操作,简直像是往水里扔了一颗石头一样,顿时天下群情激奋。

    太子为什么是太子,因为他拜谒过太庙,在太庙之前接受过满朝文武的朝拜。名义上,满朝文武都是他的党羽。

    为什么历代对太子的废立都极为谨慎?因为要废他,就要先废了他的党羽。而太子的党羽嘛……

    所以这就是太子废立如此谨慎的缘故。君不见孝武皇帝晚年废太子后,抄起把西瓜刀,从东砍到西,再从南砍到北以后,汉朝国势就“日渐倾颓、不可再问”了吗。

    当然我大唐自有国情在此,不参与此种讨论。但是就大雍而言,还是要考虑一下的。

    不过就算清楚这种坏处,就算有天下的大儒拼死力谏,即便宣政殿的大柱几乎被这些人的鲜血染红,老皇帝也一意孤行,执意如此。

    独夫民贼。

    就算太子拼命反抗,可又能做到什么程度?

    他的权利合理性不来自于自身,而是来自于血缘——他的生父,现在坐在皇位上的老皇帝。

    如果他要动摇皇权,就是在动自己的名位。

    所以即便是满心的愤怒,他也只能看着。

    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宫中来的内侍立刻上前,将这位尊贵却可怜的皇孙带到一边,但结果出来以后,却震惊了一干人。

    是个女婴。

    国师说:“以阴补阴,以阳补阳,以血脉补血脉,方能逆天而行。”

    所以只能男婴炼丹,女婴是没用的。

    可太子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却不是惊喜,而是惊愕。

    他惊愕的看向了刚生产完的太子妃,她满头冷汗,几近力竭昏迷,但眼中却含着热泪。与他双目相对的一刹那,太子就全都明白了。

    知道太子妃怀孕的消息后,他惊喜异常,暗中请来了外家供奉的明医看诊,无比确定她腹内的就是男婴。

    虽然不知太子妃是如何操作的,但的的确确,他有了一位郡主。

    于是太子也只能沉默。

    宫中的人来了,又走了。而二皇子府诞下一位郡王,但却因下人照顾不周,痛又夭折的消息,也在上层悄悄传开了。

    于是就这样,李望舒当了十五年的郡主,不对,不能说是郡主,因为老皇帝根本没有赏赐他爵位。

    而太子也在这十五年的针对中忍无可忍了。

    是以,元年十月冬,太子“清君侧”,诛杀了国师等一干人等,次年六月,先帝去世,庙号“玄”。

    一语双关,不外如是。

    看得出来太子,也就是当今有多么怨念了,你不是爱修仙吗,那就给你个“玄”字。

    又因为多年的穷尽民力,大雍简直像个火药桶一样,就差两个人一句话,就要和这个世界一起爆了,也是很符合唐玄宗晚年的境况了。

    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毫无二致了。

    李望舒被今上如此宠爱放纵,不得不说,除了对子嗣的宠爱,以及故去发妻的怀念,皇上对他还是有愧疚的。

    但因为先帝倒行逆施天下靡乱,世家做大威胁皇权,皇上一时也没法恢复他的皇子身份。

    他现在手里没权,要恢复李望舒的身份,就得将事情的真相公开,至少是对朝廷的官员公开,但这无异于对本就飘摇的皇权雪上加霜。

    因为本来先帝就不像个人样子,这事情一出那就更不是个人了,而经由他手被当今继承的皇位还会有多少威慑力,那就只能说是问老天了。

    就从先帝已经向天下展示了,他有多么荒唐残虐的情况下,都不敢明着发旨的样子,便可得知一二了。

    所以李望舒想恢复身份,重新成为皇子进行皇位争夺,怎么也得皇帝大权在握,没人敢问他要个具体解释才行了。

    但李望舒能等到那时候吗?

    真等到那天,黄花菜都凉了。那李望舒不如干脆就以公主身份出家算了,还能避免新帝上位后的清算。

    今上现在明面上已经有了四个皇子,都已经陆续进入朝堂了。

    所以他现在就得进入朝堂,至少手下也得有人,才算勉强赶上他们的进度。

    故而看着面前的老头喋喋不休的训斥洛伊伊,李望舒才会气急。

    你是在训斥洛伊伊吗,你是在挡我们大公主的登基路!

    真怨不得人家生气!

    但杨凌元哪里知道这些呢,知道这些皇城秘事的都被灭口了,在皇后故去以后,还知道的也就李望舒和当今了。

    所以杨凌元的辩解真的很无力。

    当然他也知道很无力。

    有大唐的公主“珠玉在前”,谁还能不知道这位李望舒公主想要做什么呢?

    尤其她们还都姓李!

    对上了对上了,这就是血脉在召唤啊!

新书推荐: 星星不在角落 偏执自私的我 《心之归向 | 铂金与墨玉》 朝悟陨惘痴守爱 [咒回]加入高专后我和最强交往了 战锤乙女短篇集 穿书后我抱紧主角团大腿 快穿之元宁的渣男之旅 假少爷错养真千金 不烬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