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座熙熙攘攘的拱形桥后,婉清停在了一家茶肆门口,“就是这儿了。”
林月朝里面望了望:“怎么没人呢?”
婉清推门而入,站在大厅中间,两手一摊,看向林月:“这不就有人了。”
“你已经盘下来了?”明月瞪大双眼,惊奇的问道。
“早上出门给你买衣服,顺便就把茶肆盘下来了。”婉清环望了茶肆一周,大手一挥,“怎么样,这茶肆还不错吧,我们接手可以直接经营,不用装修,反正都是卖茶。”
林月在里面兜了个圈,茶肆的大厅光线好,敞亮,摆放有致的雕花木桌椅精致整洁,各个席位的间隔舒适,还有取景绝佳的临河观光露台,晚上在这里看夜景绝美。论地段,这里位于集市的中心地带,过桥就到。屋顶的八角灯笼错落有致,库房的杂木门一打开,顿时泛起阵阵酒香。好一家透露着浓浓中式风格的小茶肆,接着上一家继续做茶肆,还不用装修,这是什么天掉大馅饼。“嗯嗯,挺好的,什么都是现成的。对了,上一个老板为什么不做了?”
“说是急需用钱,筹钱赶回老家有事儿吧!”婉清岔开话题,“茶肆的名字还是要换吧,你说换啥名?”
“若梦亭。”林月再没有继续追问。
“若梦亭”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行啊,就叫若梦亭。”
在街市找了家做牌匾的小店后,二人又马不停蹄的回到若梦亭,撸起袖子,换上粗布麻衣,开始打扫店里的清洁卫生。
林月抹着木桌,豆大的汗珠一颗颗的滴在抹布上,忽然好似想到了什么,“你认识茶叶吗?”
婉清此时也是满头大汗的拖着地:“当然了,我父亲以前做过一段时间的茶生意,我耳濡目染。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呀。”
“行吧,那配茶的糕点你会做吗?”
“不会。”婉清平静的回答。
林月急了,抹布往桌上一扔:“那你还敢直接接手茶肆?”
婉清笑了:“别慌嘛,就几个糕点,还难得倒我吗?我们一起努力啊。”
林月忽然有些头疼,两个不会分辨茶叶好坏,不会做糕点的人,盘了家茶肆,这倒挺稀奇。
据史书记载,明代茶道技法,一改前代的奢华富丽,开始趋于自然简约,走上返璞归真之路。
因团饼奢侈浪费,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废除团茶喝散茶,“唯采芽茶进贡”。由此开始,饮茶方式由煮茶变为冲泡,品饮艺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喝茶变得简单起来,饮茶之风逐渐从百姓中流传开来。
制茶者也开始依照茶叶的特征掌握炒青的火候,研制出了各种有特色的名茶。我们现在所喝的不少名茶都是明代出现的,比如龙井。
明代的文人也普遍反对在茶里添加果实、花朵或香草,追求茶叶的清饮,回归茶叶之本色,这也是明朝人是最会喝茶的缘故,明以前喝的是汤,明后喝的才是茶。
明代人喝茶的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喝茶贵在解渴舒心,清凉纯粹,回归茶道的精神——正和清雅。
明代市井文化相当繁荣,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明代的茶馆文化又表现出更加大众化的一面,其突出表现就是明朝末年北京街头出现了面向普通大众的大碗茶。
终于做完大扫除,二人打算出门觅食。走着走着,一座巍峨的府邸矗立在眼前,四周环绕着高高的围墙和厚重的铁门,门前有一对巨大的石狮守护,大门上镶嵌着精致的雕花,显示着主人的身份。
林月指着眼前的府邸问道:“你知道这是谁的居所吗?”
“我和你一样,初来乍到,怎会知是何人居所?”
“哈哈哈,也是。”
“快找东西吃去,我好饿。”
“我也是。”
边说边加快了步伐,二人的身影渐行渐远。
进入府邸的大门,可以看到一个宽敞的庭院,院内绿树成荫,花香袭人,处处可见精致的盆景。院内有一个石桌子,燕王正坐在此处,听着马三宝带回的最新消息。“殿下,据探子回报,虽多方打探,但秦明月此人仿佛凭空出现,毫无讯息,她究竟从何而来,属下尚未可知。至于和她一起开酒肆的婉清,是杀手。”
“杀手?”燕王看向马三宝,“她在北平盘下茶肆,她的下一个目标在北平?目标是谁?”
“回燕王,据属下查探,婉清此人无门无派,她杀人只看钱,只接价格高的单子。偶尔还,劫富济贫,助养了一班孤儿。”
“噢,杀手竟还有这份心智。”燕王摇了摇头,“这两人,一个查无此人,一个是杀手,有趣。你继续替本王盯着,有任何风吹草动,随时向我汇报。”
“是,殿下。属下告退。”
“嗯,去吧。”
府邸内,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院落内回廊曲折,楼阁错落有致,金碧辉煌的装饰让人目不暇接。建筑群落错落有致,每一座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有的以石材为主,显得古朴庄重;有的以琉璃瓦为主,显得富丽堂皇。
为了庆祝婉清盘下茶肆,二人打算大吃一顿,好好庆祝一番。位于集市中心的一家老牌饭馆“浮生阁”,这是一家花园型的两层楼饭馆,穿过大堂往里走,可见各种花木,房屋使用了靠背栏杆,很有园林特色,还附有亭榭池塘、秋千。
“环境这么好,价格不便宜吧?”林月怯怯的问道。
婉清大手一挥,豪气的说道:“嗨,没事儿,姐妹儿有钱。”
店小二热情的带两人上了二楼,在阳台靠角落的位置坐了下来,这位置挺好,闹中取静。往大堂里看,各个饭桌上摆满了美酒佳肴,人们聚在一起,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往阳台外看,波光粼粼的湖面泛着点点月光。
晚餐点了个清蒸鲤鱼、清炒菱角,主食选的店家推荐的燕窝粥,饭后再来个招牌山药糕。二人吃得尽兴,边抹嘴边回忆刚才的味道。明月打了个饱嗝儿,开始评论,“鲤鱼鲜甜味美,菱角白嫩爽脆,梅花形状的山药糕做得真精致,上面点缀的金黄桂花,香香的,山药入口即化,枣泥馅儿甜中带香。果然是老店,名不虚传啊!”
当然,也有可能是真的饿了。
林月提议:“吃饱了,我们找家酒馆小酌一杯。”
“行啊,走着。”婉清立马附和。
沿着斑驳的石板路向上走,闻着酒香,拐了几道弯,便见到一座古朴的酒肆,果然酒香不怕巷子深啊。牌匾上写着“杯莫停”。
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二人一进店内,小二立刻迎上来:“客官几位?”
“两位。”
“客官这边有请。”
“小二,你们窗边能坐吗?”
“当然可以,您跟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