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招猛地抽回手,金光被拉直,绷出一道微弧,晃人眼。“闭嘴。”她声音压得低,淬着冰,“谁跟你咱们。”
老妪浑浊的眼珠动了动,目光在那道金线和两人之间逡巡,干瘪的嘴唇蠕动着,最终只化作一声极轻的叹息,低下头继续慢吞吞地扫地,畚箕边缘摩擦地面,发出沙沙的轻响,将这祠内短暂的动荡也一并扫入尘埃。
祠外鼎沸的人声并未完全散去,隔着墙壁嗡嗡作响,衬得祠内愈发寂静,一种难以言喻的紧绷在三人之间蔓延。
温招背过身,不再看那道光,也不看阮时逢。她走向祠内一侧陈列旧物的木架,指尖拂过积尘的签筒,几卷陈旧发黑的祈愿红绳,目光最终落在一本摊开的,边角卷曲严重的旧册子上。
那似乎是月老祠存放多年,供人翻阅的签文解注,纸页黄脆,墨迹黯淡。
她随手翻动,纸页发出脆响。
并非真想求什么签解,只是想找点事做,避开那道无处不在的金光,避开身边那人几乎能穿透面具的视线。
阮时逢倒也没再凑近,只倚在门边,白猫面具歪着,露出小半截线条流畅的下颌。
他瞧着温招那副强自镇定的模样,眼底掠过一丝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复杂情绪。
腕间的金线随着他细微的动作轻轻摇曳,另一端连着的温度清晰分明。
他忽然觉得有点意思。这世上万千求而不得,偏偏是他和她之间,多了这么一道甩不脱的玩意儿。天意弄人……他命定的妻,竟是她。
阮时逢曾卜过很多卦象,他却只为自己卜过一卦。
六岁那年卜出的卦象至今清晰。
本是学算仕途前程,指尖刚搭上卦盘便偏了方向。铜钱落地声响清脆,三爻成象,偏偏是姻缘线。
师傅在旁斥他胡闹,他却盯着卦象看了许久。
上面明明白白显了时日。二十二岁。
还显了人。一个女子。
卦象没说她是谁,只透着一股劲儿。
不是温婉和顺的路数,是能搅乱局面的气性。
当时他年纪小,不懂什么叫翻云覆雨,只觉得那卦象上的纹路张牙舞爪,不像善茬。
这世上的事有时真说不清。你以为躲得掉的,偏在某个时辰撞个正着。
他低头看了眼腕间金线,另一端连着的人还在跟那本旧册子较劲。纸页翻动的脆响里,藏着她没说出口的烦躁。
阮时逢忽然觉得,六岁那卦没骗人。
这女子,确实不像会安安分分待着的样子。
所谓翻云覆雨,大抵就是她这样。哪怕站在原地不动,也能让周遭的空气都跟着她的情绪变。
他靠在门边没动,白猫面具遮住了大半张脸。
心里头有点说不清的滋味,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命定的妻。
他以前不信这个。
现在看着那道背影,倒觉得,或许师傅当年说得不对。这不算胡闹。
算……天意。
“找到了!”
随着温招的声音阮时逢的思绪被拉回。
温招的指尖停在那一行潦草却决绝的小字上,声音透过面具,带着一种揭开尘封旧事的冷峭:“萧残秋。”
她抬起头,目光越过昏黄烛火,看向那扫地老妪:“婆婆,那女子可是叫这个名字?”
老妪摇摇头:“年纪大了,记不清了。”
月老祠内烛火轻晃,将温招的身影投在陈旧签文上,拉出一道沉默的轮廓。她指尖压着那黄脆纸页上的“萧残秋”三字,力道重得几乎要按穿纸张。
老妪佝偻着背,畚箕摩擦地面的沙沙声未停,像是没听见,又像是听见了,但懒得再费神回应。她只慢吞吞将香案下的最后一点灰扫净,浑浊的眼珠半垂着,映着地上摇曳的影。
阮时逢从门边直起身,白猫面具下的目光落在温招紧绷的背脊上,又滑向她腕间那抹依旧流淌的金光。他自己腕间也牵着另一端,无声,却无处不在。
他忽然开口,声音透过面具,少了惯常的轻佻,多了点别的什么:“记不清名字,总该记得点别的。那女子后来如何了?总不能真化作一阵风,散了个干净。”
老妪终于停下动作,抬起头,皱纹深刻的脸上没什么表情。她看看阮时逢,又看看温招,最后目光落回两人之间那根线上,半晌,扯了扯嘴角,那弧度干涩得像老树皮开裂。
“散?哪那么容易。”她声音哑得厉害,“人活着,就有踪迹。那女娃……后来像是入了南边的什么庵堂,青灯古佛伴着了却残生了吧。具体是哪个庵,老婆子可就真不知道了。”
她顿了顿,浑浊的眼里透出一点极淡的、近乎怜悯的光,却不是对往事的怜悯,而是对着眼前这两个被无形之物捆绑的人。
“年轻人,有些旧事刨得太深,翻出来的不一定是答案,反倒是陈年的灰,呛人肺管子。
有些人走了,不是为了让谁记住,恰恰是为了让人忘了。”
她弯腰,端起那盛着枯叶和灰尘的畚箕,转身朝祠后走去,脚步蹒跚,背影融进昏暗里,只留下最后一句飘忽的话,散在沉甸甸的檀香气里。
“线都缠上了,就别光盯着从前那些断掉的。眼前的……才最缠人。”
祠内彻底安静下来,只剩下烛火偶尔爆开的细微噼啪声。
温招盯着那“萧残秋”三个字,指尖微微发麻。庵堂……竟是这样的结局。
一场争执,断掉的红线,竟能将一个鲜活的人推入那般枯寂的境地。
她心头漫上一股难以言喻的凉意,并非全为那陌生女子的命运,更因这命运背后冰冷的因果。
她下意识想蜷起手指,却再次清晰地感觉到腕间那道光绳的存在,温润,牢固,不容拒绝地连接着另一个人。
阮时逢不知何时走到了她身侧,没有靠得太近,却足以让那金线在他们之间松弛成一个微弯的弧度。
他没有看那本旧册子,只是看着温招面具下露出的一点紧绷下颌。
“听见了?”他声音不高,在这寂静里却格外清晰,“南边的庵堂。范围不小,但总比大海捞针强点。”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措辞,最终却只是轻轻笑了一下,那笑声里听不出什么情绪:“温姑娘,看来咱们这趟花缘节,不算全无收获。至少……替你省了不少查证的工夫。”
他的目光也落在自己腕间的金光上,语气变得有些难以捉摸:“就是这‘收获’的代价,特别了些。”
温招猛地合上册子,发出“啪”一声轻响,截断了他的话,也截断了祠内那令人窒息的沉默。
黄脆的纸页扬起细小的尘埃,在烛光中飞舞。
她转过身,银面具冷硬地对着他,眼底所有因往事而起的波澜都被强行压下,只剩下惯有的冰封般的戒备与疏离。
“线索既已到手,此地不宜久留。”她声音恢复了一贯的冷澈,仿佛刚才那一瞬间的震动从未发生,“至于这玩意儿……”
她抬起手腕,金光随之流动,映亮她冰冷的银色面具边缘。
“总有办法弄断它。”
柳含烟不懂,阮时逢也不懂。
这一世,她要杀的人太多了,背负的也太多了,为了前世的仇也好,为了李婆和万诡门的传承也罢,她都不能和无辜的人有任何一丝瓜葛和留给无辜之人任何一丝念想。
祠内的沉闷被阮时逢一声轻笑打破。他甩了甩手腕,那金光随着他的动作在空中荡出柔软的弧度,像一道温顺的流水。
“断自然是要断的,这般绑着,实在有损在下风流倜傥的名声。”
他语调扬起,又变回那副玩世不恭的腔调,白猫面具歪戴着,露出那双总含着戏谑的眼睛。
“不过,这等稀罕物事,硬来怕是适得其反。总得寻个温和些的法子,你说是不是?”
他不等温招回答,便率先朝祠外走去,那金光因着他的步伐被轻轻拉扯。
温招站在原地,腕间传来细微的牵引力,无声地催促着。她沉默一瞬,终是抬脚跟了上去。
踏出月老祠,喧嚣裹着夜风迎面扑来。人潮已不似先前鼎沸,疏朗了许多,花灯依旧亮着,将青石板路映得一片暖黄。
小贩的叫卖声、零星的嬉笑声、远处隐约的丝竹声交织在一起,烘出节日末尾特有的慵懒热闹。
两人并肩走着,中间隔着一步的距离,那道连系彼此的金线在衣袖间若隐若现,在灯下流转着微妙的光泽。
柳含烟的魂体小心翼翼地飘在一旁,尽量不打扰这诡异的和谐。
阮时逢负着手,步子迈得悠闲,仿佛腕上拴着的不是一道诡异金光,而是什么新奇的玩具。他侧过头,白猫面具对着温招:“温姑娘,既然一时半会儿拆不散,不如暂且休战?你看这满街灯火,辜负了岂不可惜。”
温招目不斜视,银面具遮住所有表情,只有清冷的声音传出:“本小姐没那份闲心。”
“啧,人生苦短,忧思伤身。”阮时逢浑不在意地摇头。
温招本是目不斜视的,却在目光扫过街边摊位,忽然在一处摊位上多停留了几秒钟。
那是一个卖糖人的老翁,手巧得很,案板上插着各式晶莹剔透的糖人,在灯火下亮晶晶的。
阮时逢注意到了她微小的举动,勾了勾唇。他
摸出几个小金元宝,丢进老翁面前的陶碗里,发出清脆的响声。他指尖一点,选了个造型最简单的小兔子糖人,拿在手里。
“公子!给多了!”老翁的那沙哑的嗓音在温招和阮时逢的耳畔响起。
“当给您的小费”阮时逢冲那老翁笑了笑。
温招随即打量了那老翁一眼,没了一只眼,没了一条腿。
他转过身,将那支糖人递到温招面前。琥珀色的糖浆凝成憨态可掬的形状,透着一股甜腻的香气。
“喏,”他的声音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随意,“尝尝。甜味儿能让人心情好些。板着脸走一路,旁人还以为我怎么欺负你了。”
温招脚步一顿,银面具终于转向他,以及那支几乎要戳到面具的糖兔子。
她没接,眼神透过面具的眼孔,像是在回忆着什么。
阮时逢举着糖人,也不尴尬,就那么等着。金色的光线在两人之间静静流淌,连接着他的手腕和她的。
那金线已经变成了只有两人才能看见的羁绊。
街上的光影流淌而过,人来人往,似乎没人特别注意这对特别的男女,只当是花缘节游街的小情侣。
僵持了片刻,阮时逢忽然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很轻,几乎散在风里。
他手腕微转,将糖人轻轻塞进温招自然垂着的手里,她的指尖下意识地蜷缩了一下,碰到了微硬的木签。
“拿稳了,”他语气轻松,仿佛刚才那声叹息只是个错觉,“当赔你刚才那盏兔子灯。”说完,他不再看她,继续晃晃悠悠地朝前走去,哼着不成调的小曲。
温招捏着那支细竹签,冰凉的糖人贴着她的指尖。
甜香丝丝缕缕钻入鼻腔。她垂眸看了一眼,那小兔子做得简单,却活灵活现。
这糖人她只吃过一次,那时她刚八岁,李婆带着她来参加花缘节,偷偷的给她买了个糖人,在回到府上时,偷偷塞给了她。
她最终没有扔掉,只是默不作声地握着,任那甜腻的气息若有若无地萦绕在周围。
她依旧走得挺直,银面具隔绝了外界,也藏起了所有情绪。
柳含烟在一旁看着,魂体轻轻波动,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沉默地跟着。
灯火阑珊,长街仿佛没有尽头。两道身影,一慵懒一清冷,被一道无形的线牵着,漫步在这虚假的繁华与真实的迷惘里。
阮时逢的声音又懒洋洋地响起,打破了沉默:“说来可笑,世人求神拜佛,烧香叩首,不过是为个虚无缥缈的念想。真给了……”他晃了晃手腕,金光轻漾,“又嫌烫手。”
温招没有回应。只是握着糖人的手指,无意识地收紧了些。
阮时逢像是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一敲脑袋。
“哎呦,你不是喜欢那兔子灯吗,我来这时,经过一猜灯谜的铺子,走啊,看看还在不在。”
阮时逢话音未落,已自然地牵起她未拿糖人的那只手,腕间金光因这动作微微晃动。
阮时逢的手生的是极好看的,骨节分明却又纤细白皙,紧紧的包裹着着温招那柔若无骨的小手,两人的指尖不经意的摩挲着,可偏偏一个是玩心大,一个是木鱼脑袋,愣是谁都没察觉到不对,倒是给柳含烟看的那叫一个紧张。
他不由分说拉着她便往人群更深处走去,步伐轻快,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兴头。
温招被他拽得一个趔趄,糖人差点脱手。她想挣脱,那力道却不容置疑,腕间的金线更是明确地昭示着两人此刻的联结。
柳含烟急忙跟上,魂体在人群中穿梭倒比他们更自如些。
那猜灯谜的铺子还在,支着个简单的架子,挂满了各式花灯,一盏暖黄色的兔子灯被挂在最高处,做工精巧,憨态可掬,柔软的材质在夜风里微微晃动。灯下垂着几张纸条,写着谜面。
老板是个微胖的中年人,见他们过来,尤其是目光扫过两人之间那紧紧扣在一起的手,脸上立刻堆起生意人的热络笑容:“姑娘、公子,猜几个灯谜?猜中了,这盏兔子灯就送给二位讨个彩头!”
阮时逢松开了温招的手,指尖却似无意地擦过她的手腕,那里的金线微微发烫。他仰头看着那盏兔子灯,白猫面具下的嘴角勾了勾:“这灯不错,瞧着比刚才那盏结实。娘……温姑娘,你觉得呢?”
温招的目光落在那盏高悬的兔子灯上,暖黄的光晕柔和地洒落,与她手中渐融的糖人泛着相似的琥珀色泽。她没应声,只极轻地抿了下唇。
阮时逢已笑着指向第一张谜笺:“无边落木萧萧下,打一字。”他几乎不假思索,指尖一转,“是日字。萧萧下,去其萧,留其日’,可对?”
老板眼中掠过讶异,连连点头:“公子好才思!正是日字!”
周围零星几个围观的人发出低低的赞叹。阮时逢浑不在意,目光已掠向第二张:“残阳如血,打一物。”他顿了顿,这次思考了片刻,嘴角一扬。
“是胭脂。夕阳红如血,恰似女儿胭脂色,没错吧?”
老板抚掌笑道:“妙解!公子连中两元!这最后一谜……”
他看向最后那张垂下的纸条,语气带了点为难,“琴心归一方,打一字。这个最难,挂了许久也无人猜中。”
人群安静下来,都等着看这戴着白猫面具的公子能否再创佳绩。
阮时逢摸着下巴,盯着那谜面,第一次显出了些沉吟之色。“琴心归一方……打一字……”他低声念了两遍。
其实他猜出来了,可他就是想要温招说。
阮时逢故作沉吟,指尖在那“琴心归一方”的谜笺上虚点了两下,白猫面具微微侧向温招,语气里掺了点恰到好处的为难与怂恿:“这个倒是有些意思……”
他的目光透过面具,带着一种不着痕迹的期待,落在她身上。
温招的视线从高处的兔子灯移开,扫过那谜面。银面具隔绝了表情,只有清冷的声线流出,不带丝毫犹豫,仿佛答案早已刻在那里:“琴心各去其上下,余今与一,合之为合。”
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落入周围每个人的耳中。不是疑问,而是陈述。
周围响起几声低低的喝彩。阮时逢轻轻“啊”了一声,像是刚被点醒,随即抚掌笑道:“妙极!果然是合字!在下愚钝,竟未立刻想到。”
他话里带着笑,那点故意相让的心思,藏得不深不浅。
老板已利落地取下那盏精致的兔子灯,笑呵呵地递过来:“这盏灯是二位的了!祝二位佳偶天成,百年好合!”话说得顺溜,显然是应景的吉祥话。
阮时逢十分自然地接过灯,那暖黄的光晕映亮他小半张下颌。他转身,将灯递向温招:“喏,你的兔子灯。这次可拿稳了,别再……”他话说到一半顿住,像是想起上次那盏灯的结局,轻笑一声带过,“总之,是你的了。”
温招这次没犹豫,自然的结过了灯,暖黄色灯光照在两人的脸庞之上,柔和而治愈。
她没说话,只是提着灯,目光落在远处流淌的河面上,那里星星点点,已有不少河灯顺水漂下,像散落的星辰。
“庙逛了,签求了,事办了,灯谜也猜了,不差这一样了,走吧。”阮时逢的声音在旁边响起,依旧是那副懒洋洋的调子,却不着痕迹地引着她往河边走。
腕间的金线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在夜色里划出温润的弧度。
河边人三三两两,多是年轻男女,蹲在岸边小心翼翼地将点燃的河灯送入水中,合十祈愿,低声絮语。
水流托着那些精巧的灯盏,晃晃悠悠地漂向远方,载着无人知晓的心事。
两人行至河边,水声潺潺,映着漫天星火与漂流的河灯,碎成一片流动的光斑。空气里弥漫着水汽与香烛燃烧后的淡淡烟味。
小贩在旁兜售着未点燃的素白河灯,阮时逢丢下几枚铜钱,随手取了两盏,递了一盏给温招。那灯做得简单,素纸糊成莲瓣形状,中间一小截蜡烛。
温招沉默地接过。她看着手中这盏单薄的灯,又看向河中那些载沉载浮的光点,每一盏都像是一个微小而执拗的愿望,明知前路是湮灭,仍固执地亮着。
阮时逢已蹲下身,就着岸边的水湿了湿手,取出火折子,低头去点他那盏灯的烛芯。火苗蹿起,照亮他白猫面具下的一小片下颌,线条意外的专注。他护着火,将灯轻轻放入水中,指尖推了一下,那灯便晃晃悠悠地漂了出去,汇入那片光的河流。
他站起身,看向仍站着不动的温招:“不放么?还是说……没什么可祈愿的?”
温招垂眸看着手中素白的灯盏。愿望?她早已不信这个。血海深仇,前路未卜,每一寸呼吸都带着算计和冰冷,哪里还盛得下这般轻飘飘的祈愿。
可那暖黄的烛光在阮时逢那盏灯上跳跃,竟有那么一丝微弱的热度,隔空传来。
她终于蹲下身,裙摆拂过潮湿的泥土。学着他的样子,将灯放入水中。
冰凉的河水浸湿了她的指尖。她看着那盏孤零零的灯漂在水面,烛光微弱,随时可能被一个小小的浪头打灭。
她看着它,看了很久,久到那光点几乎要融入远处的一片模糊之中。
“人心里的印记,确实比命长。”她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像是对着那盏远去的灯说,又像是仅仅说给自己听,“但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有些债,也只能一个人还。”
两人蹲在河边,水流声潺潺,载着无数闪烁的祈愿流向远方。温招最后那句话轻飘飘地散在风里,“如果可以,那祝你顺遂无忧。”像一片羽毛,落下时却带着千钧之重。
阮时逢侧头看她。银面具在河面反射的碎光里显得格外冰冷,将所有情绪严严实实地封锁其后。只有那双透过眼孔望出来的眸子,映着粼粼水光,深得像不见底的寒潭。
他腕间的金线微微一动,另一端传来她细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颤抖。
他忽然收起了所有惯常的散漫玩笑,白猫面具下的目光沉静下来,是一种罕见的、褪去了所有伪装的认真。
“温招,”他叫了她的名字,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水声,“线还缠着呢。”
他抬起手腕,那道金色的光绳在他们之间温润地流淌,不容忽视。“一个人走,怕是暂时不行了。”
河水在他们脚下静静流淌,载着那么多光明正大的祈愿和不可言说的心事。他们之间却只有一道沉默的金线和两句挑明现状的话。
温招没有立刻反驳。她的视线从遥远的河面收回来,终于,缓缓地,落在了阮时逢的脸上。
隔着一层滑稽的白猫面具,隔着一层冰冷的银面,目光就这样撞上了。
没有针锋相对的锐利,也没有刻意避开的闪躲。只是一种深沉的、复杂的眼神,仿佛要透过那层陶瓷和金属的阻碍,看清面具底下最真实的模样。
他眼底没了戏谑,是一片她从未见过的沉静水域,清晰地映出她此刻戴着面具的、同样看不透的身影。
那根线在两人无声的对视间微微发烫,像活了过来,随着他们之间凝滞的空气一起缓慢地搏动。
这一刻,没有言语,却仿佛说了千言万语。所有关于挣脱与否的争辩,关于前世今生的负累,关于这荒谬命运的嘲弄,都在这短暂的,猝不及防的对视中,变得无比清晰又无比混沌。
她看见他眼中映出的自己,一个被仇恨和孤寂包裹的、冰冷的倒影。
而他看见她眼底深处,那哪怕被冰封千里也未曾彻底熄灭的、一点微弱却固执的光。
河风拂过,吹动她额前的几缕碎发,也吹动他面具下垂落的丝绦。
阮时逢极轻地眨了一下眼,率先打破了这几乎令人窒息的沉默,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一字一句,敲在温招的心上:
“温招,你看,天命有时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它硬塞过来的东西,不管你认不认,此刻就在你我腕上。”
“与其想着立刻斩断,或许……不如先看看,它究竟要把我们带向何方。”
温招垂下了眸子,长长的睫毛在银面具下投出一小片阴影,遮住了所有可能外泄的情绪。
她看着腕间那抹温润却固执的金光,又仿佛透过它,看向了更深远、更无可转圜的东西。
河水的凉意似乎透过鞋底渗了上来。
她沉默了片刻,再开口时,声音低得像耳语,却带着一种千钧之重,砸在两人之间的空气里:
“你说得对,天命不讲道理。”她微微停顿,像在咀嚼这句话里的苦涩,“它不由分说地给,也蛮横无情地夺。”
她的指尖无意识地蜷缩,触碰到冰凉的灯把。
“你看到的,是它硬塞过来的这条线。”她抬起眼,目光再次落向阮时逢,这一次,那目光里亦没有之前的尖锐对抗,只剩下一种深不见底的,近乎疲惫的苍凉。
“可我看到的,是它早已写好的另一件事。那件事……没有留下任何转圜的余地。”
她的声音很轻,却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有些相遇或许是偶然,但有些别离,从一开始就是注定。这条线……或许只是天道无聊时画下的一个错笔,终有修正的那一天。”
“而我走的那条路,”她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平静得令人心悸,“尽头没有留给任何人的位置。”
河风拂过,带来远处最后几声模糊的嬉笑,衬得她的话语愈发寂寥。
阮时逢没有说话,白猫面具静静对着她。他腕间的金线依旧散发着柔和的光,那光芒此刻却仿佛照不进两人之间陡然加深的鸿沟。
他看着她,看着这个被重重宿命和冰冷决心包裹的女子,看着她说出“注定别离”时那异常平静的侧脸。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极轻地笑了一下,那笑声里听不出什么情绪,更像是一声叹息。
“尽头的事,谁说得准呢。”他最终说道,语气恢复了三分往常的懒散,却似乎有什么东西沉淀了下去,“至少眼下,这条路,还得一起走一段。”
他站起身,朝她伸出手。掌心向上,并未直接触碰,只是一个等待的姿态。腕间的金线因他的动作自然垂落,连带着温招那边也轻轻一动。
“走吧,”他说,“天快亮了。”
温招看着那只悬在半空的手,骨节分明,在渐褪的夜色里显得格外清晰。腕间的金线无声垂落,连着她的命运,也连着眼前这个人。
她没有立刻将手放上去,只是看着。远处最后几盏河灯的光晕在水面破碎,又重组,像一场无声的告别。
最终,她借着提灯的动作微微侧身,避开了那份直接的触碰,却也站了起来。素色的裙摆沾染了河边的潮气,沉甸甸的。
“走吧。”她重复了一遍他的话,声音听不出情绪,率先转身,沿着来路往回走。手中的兔子灯晃出一小片温暖的光晕,在她冰冷的银色面具上跳跃,割裂出明暗交织的影。
阮时逢看着她的背影,收回手,指尖几不可察地蜷缩了一下,随即又恢复那副懒洋洋的姿态,快步跟上。金线在他们之间绷直又松弛,像一道无声的契约。
长街的灯火次第熄灭,喧嚣彻底沉淀下来,只余下清扫的簌簌声和黎明前最深沉的寂静。青石板路泛着湿冷的光,脚步声清晰可闻。
他们一前一后走着,不再交谈。那份因天命而强行缔结的联结,此刻在空旷的街道上显得格外突兀,又奇异地和諧。
柳含烟的魂体远远跟着,不敢靠近,仿佛怕惊扰了这凝固的氛围。
东方的天际渐渐泛起一丝鱼肚白,稀薄的晨光试图驱散夜的残余。温招手中的兔子灯烛火渐弱,那暖黄的光变得微弱,却依旧固执地亮着。
阮时逢忽然快走两步,与她并肩,侧头看她。银面具的边缘被晨光勾勒出一道冷硬的线。
“温招,”他开口,声音在寂静的晨雾里显得有些低,“你看,天亮了。”
他的语气里没有调侃,也没有那些故作深沉的叹息,只是平铺直叙地陈述着一个事实。
温招脚步未停,目光望向天际那抹越来越亮的光色。黑夜无论多么漫长,终究会过去。就像一些纠缠,无论多么不愿面对,天亮了,总得继续。
她极轻地应了一声:“嗯。”
一个字,轻得像叹息,却又重得砸在两人之间。
晨光熹微中,那道连系着彼此手腕的金色光线,似乎也柔和了许多,不再那么刺眼。它静静地存在着,仿佛在说,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