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今歌已经走到了二楼的雅间,却没有立刻推门进去。
二楼最里间的雅间乃是原东家设了给自己用的,但是尹长寻接手后没来过几次,因此这段时间,反而是明正、李别肃、金利三人待的时候还多一点。
虽然她内心隐隐约约也明白,既然选择来了百影楼,与尹长寻有交集是迟早的事。
但是毕竟距离上一次见尹长寻也整整过去十来天了。
她不禁想,这位让她捉摸不定的小王爷,说不定已经对她兴趣消散了。
不过现在的她可以得出结论,是自己判断错误了。
她微微定了定心,最终还是敲响了门。
“进来。”
熟悉的声音。
祈今歌推开了门。
房中布置的很是讲究。
入目便是正中楠木茶桌与四张太师椅。左侧设雕花屏风,右侧靠墙是满列古籍的书架。罗汉床上铺着垫子,桌上摆着一套紫砂茶具,整个布局看上去雅意十足。
屋内只有尹长寻一人。
尹长寻正坐在罗汉床上,手上拿着一本古书,另一只手正随意翻动着,听见祈今歌进来的动静,也没有抬起眼帘看她。
身后的窗户上的两片雕花窗扇大开着,此刻临近黄昏,吹过的夏风已经没了白日的热度,微微带着一丝清凉,不着痕迹地撩动尹长寻的发尾。
纵然是没有任何点缀,尹长寻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不折不扣的玉郎。
哪怕不怎么在乎样貌的祈今歌也承认,尹长寻这种人哪怕只是穿个粗布麻衣,都是极为耀眼的。
这张脸她已经看了两世了,按理说,她应该不会再有什么惊艳之感,但此时此刻,她依旧看得有些怔住了。
尹长寻本就是不想让祈今歌觉得自己太没事做,所以才装模作样拿了本书装样子。
可见祈今歌迟迟不说话,也忍不住看向了她。
她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似乎是看得走神了。
一瞬间,尹长寻的嘴角微微翘了翘,只感觉心情极好。
只不过他虽然享受此时此刻,可是到底还是有事等着要办的,于是他微微咳嗽了两声,将祈今歌的思绪扯了回来。
百影楼的人都不知道尹长寻的真实身份,只当他是个极为财大气粗的公子哥,尹长寻在上次送她回家时也和她说过,他并不想以王爷这层身份在外行事,祈今歌只需要和他人一样,把他当寻常人看待便。
就算不考虑尹长寻王爷的身份,怎么着尹长寻也是自己的东家了,祈今歌必然是要比之前还要配合和尊重的。
毕竟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尹长寻现在可是她的衣食父母。
她就算不去讨好,也是不能得罪的。
更何况一个称呼而已,根本不算什么问题。
因此,有外人在场时,祈今歌打算和旁人一样唤他东家,两人在时,她依旧唤她王爷。
如此,倒也不算失了规矩。
于是她走到了尹长寻的面前,侧身见了礼,柔声道:“王爷,您喊我有什么吩咐吗?”
她今天说的话的语气和平时有些不同。
以前她和人说话,虽然声音也柔软,可是这份温柔能让人能让人感到了生疏。
但是今天不是。
今日的她,声音清润婉转,像山间潺潺流动的清泉,透着空灵与纯净,又软又动听。
哪怕只是简简单单地听到她说的一句话,尹长寻都感觉得到,她的态度比之前好多了。
尹长寻笑了一下。
他知道祈今歌为何会有这样细微的变化。
如今他的身份变了,祈今歌没有理由对她的东家不客气。
“东家”无疑是个显得有些生分的身份,尹长寻不喜欢。
可是如果这个身份能让他和祈今歌两个人靠的更近点,尹长寻倒是不介意她多喊喊。
他道:“你的琴艺炉火纯青,不知道是不是很懂琴?”
祈今歌没想到尹长寻竟然是特意把她喊来问这个。
不过也的确问对人了。
从她八岁进殷府开始,就从小和古琴打交道,虽然她并不涉及制作,在殷府用的也是寻常古琴,可是毕竟是天天见面的乐器,十年下来,经年累月地了解,懂的也是比旁人多不是。
隔行如隔山,再微不足道的一个行业,其中的门道也不会少。
她甚至可以自信地说,在古琴的选取当面,她至少胜过九成人。
要想做成一张好的古琴,木材必须质地疏松、纹理顺直。在形制上,要做到古典素雅,琴面线条流畅一气呵成。制作工艺上,从斫制到上弦等工序,每一步都要精细操作,否则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制作出来的效果大打折扣。
总归是问到了祈今歌擅长的领域了,祈今歌也轻松了下来,不似往日那版拘谨。
她答道:“虽然说不上是绝顶精通,但是如果只是看值不值,用材选料造价几何,应该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那便好。”尹长寻一只手的食指轻敲着桌面,缓缓道:“我这几日刚好想要买架古琴,不过你也知道,我并不懂这玩意儿,这几天闲的无事,我便走街串巷,云洲大大小小的琴肆我也去了个遍,但是也有看得上的。只是做商人的都是见钱眼开的主,一看我是外行人便漫天要价,当我冤大头,你既然懂行,我就想烦请你和我去一趟,也免得我被漫天要价。”
这话说的合情合理,甚至还十分的客气,收敛起了尹长寻平日的桀骜,简直人找不出一丝毛病。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祈今歌都没有不帮忙的理由。
只是……
尹长寻什么时候是个心疼钱的主了?
而且他虽然受母亲影响,在乐艺上颇有天赋,可他也只是享乐一样的看他人表演,从未自己亲自操刀。
祈今歌所知,若说他唯一有兴趣的事,便是小时候还跟着他手下的侍卫阿左和阿右学了几番拳脚功夫,听说也是学的很是不错,不过祈今歌倒也没见过他施展功夫过。
由此可见,尹长寻对自己亲自舞文弄琴之类的事情是没什么兴趣的。
今日怎么会突然想到要买琴了?
不过前世和今世也有不少事情悄然间发生了变化,尹长寻便是突然有了学琴的想法也不算奇怪。
人能给自己寻个可以打发时间的爱好,倒不是件坏事。
否则漫漫人生,岂非无趣?
于是祈今歌这一次答应的很爽快。
她道:“既然王爷信得过我,哪里还有什么不答应的理由呢?既然您已经有了中意的古琴,那便再好不过,剩下的无非就是掌柜的报价是否合理的问题。您看您什么时候方便,我陪着您去就行。”
她的语气很欢快,毕竟选琴毕竟也算得上是她感兴趣的事。
对于一个常年与古琴打交道的人来说,即使不是为自己选琴,便是在过程中品鉴、挑选,也属于是一件愿意花费时间的乐事。
她的双眸也变瞬间澄澈灵动,像被点亮的灯盏,能看到光亮摇曳。
尹长寻也像是被她的笑容感染,勾勒出一抹恰到好处的弧度。
他道:“你若无事,现在便去吧。”
二人出门的时候,百影楼只剩下叶兴还在一楼守着等着关门,马车已经在外等着尹长寻,上了马车没过多久,车轮便停了下来。
祈今歌下车一看,他们已经来到了在朱言街的街角。
立在她面前的琴馆,招牌上“知音堂”三个大字苍劲有力。
祈今歌这这个名字不陌生。
这家店的名气非常大。
一来,他家卖的琴品质极佳,不论是斫琴师,还是选材木匠,甚至是漆工,都是选的的最为有名气的,做出来的成品的品质也是最为有保障的,能拥有知音堂中售卖的古琴,几乎是云州每个琴师的梦想。
二来,好品质的东西是由钱砸出来的,每一个精细的工艺都要花钱,更何况制作的人有了名气,开的价格就已挺贵,成本已是不低,因此知音堂卖出来的价格就更加贵的吓人。
祈今歌赎身的银子是两千两白银,已经是无数人辛劳一辈子都赚不到的价格,但是在这知音堂中,她可能还不如其中的一架琴值钱。
祈今歌以前在殷府之时,每年也会出来闲逛几次,但是对这知音堂,她是属于“三过店门而不入”。
无他,因为她明白看了再喜欢也没用,根本买不起。
尹长寻朝她看了一眼,示意她一同跟着进去。
推开那扇朱红色的木门,能看到地面铺着平整的青砖,擦拭得一尘不染。
琴架乃是贴着墙壁摆放的,用的是结实好看的红木,整齐有序地摆着各式各样的古琴,房屋的正中央还放着一张面上空无一物的黑色长案。
角落博山炉中正升起袅袅青烟,悠悠檀香味随之弥漫,萦绕在鼻尖,轻柔舒缓。
柜台处站着的乃是一名青年男子。
他一袭锦衣华服,衣料上乘,绣纹精致,却毫无含蓄美感,太过大开大合。
腰间束着的宽带上,挂着硕大的玉佩,右手食指上还别着一个硕大金戒指,愈发衬出他的张扬。
模样倒是算得俊朗,是张讨人喜欢的脸。
美中不足的便是整个人散发出来的气质和这古色古香的琴管有些格格不入,让人感觉他出现在钱庄这样铜臭味遍地的地方反而会更合适些。
如果没有猜错,此人乃是知音管的主人,名为周铭。
见到二人进屋,周铭扬起了一个灿烂至极的笑容,从柜台处走了出来,一边拱手,一边迎着二人道:“哎呦,我当是哪位贵客呢!原来是尹公子啊!我还以为你不会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