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衣料摩擦的声音吵醒,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皮。
刘彻已经尽可能地放轻动作降低噪音了,奈何她的听觉实在敏锐。从塌上撑起来时,她指尖还勾着昨日卸下的那一根缨带,此时这根绸缎已不复昨日光鲜,上头满是碾压揉皱的褶痕。
“给。”她把那布满折痕的缨带递过去。
刘彻下意识伸手过去,手指触碰到那根丝带时微妙地停顿住了,他上下打量着紫华。
“醒了?”
“嗯。”紫华窝在被衾里,懒洋洋地翻了个身,浑身上下透露着饿了几千年后终于饱餐了一顿的满足感,神情似有回味。
她很满足,刘彻也很满足,如果可以他也想赖在榻上不起来。唉,当皇帝真是牺牲了太多。
并不想有人打扰这晨间的温存时光,刘彻选择一个人拖拖拉拉地和冕服奋斗。
“你要去做什么?”
“上朝啊。”刘彻对着铜镜打理头发,随意地说,“这几日忙于婚礼,国事不可避免耽搁了一些,现在得加速补上了。还有仙子你赠予大汉的那些高产粮种、先进农具,若要推广至全国……桩桩件件都不是一日之功啊。”
刘彻将缨带松散地只系一边,眼神暗示紫华。
我需要“帮忙”呢紫华,快来贴贴啊!然后我们就可以这样那样……
“哦……”人类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好可爱。
紫华又翻了个身,并没有收到暗示。
刘彻:……我恨你是个木头。
刘彻默然在腰间革带上悬好玉佩,如此才算穿戴整齐,他舒了一口气,回首看向猫儿一般窝在被子里眯眼打盹的紫华,眼中浮起些许恶趣味。
“紫——华——”
他一把掀开被子,把懵逼状态的紫华整个抱起来,然后压在她的耳边说话,声音里全是诱惑:“你要不要跟我去上朝?”
紫华:“……啊?”
刘彻再接再厉,继续蛊惑:“很好玩的,你不是也很喜欢热热闹闹的吗?不想看看那些大臣平日里是怎么吵架的吗?保证不会让你失望,去不去去不去?”
紫华犹犹豫豫地看向温暖的被窝。
刘彻正色道:“你看,你给了大汉这么多可以富国强民的东西,你在场才有最权威的解释,大农令他们都会听你的,要不然关于这些新型粮种、农具及配套的耕作之法,还得浪费不少时间去争辩口舌,探讨效用呢。”
实在是个很正经的理由。
紫华瞥他一眼:“说实话?”
“这也是实话啊……”刘彻委委屈屈地说,“好吧,我也有私心。紫华你的存在对整个大汉来说都太过特殊,不在人间的任何一种政治体系内。”
她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
而皇权,也在这“人间体系”之内。
“所以,我需要你。”
刘彻更用力地搂紧了她,几乎是撒着娇地说:“帮帮我好吗?紫华,我的仙子。”
紫华有被可爱到。她翘了下嘴角,说:“好啊。”
自家的太阳星,当然由她来溺爱。
刘彻心情愉快地招来小黄门,嘱咐了两句,小黄门温顺地侧耳恭听,眼睛盯着地板,姿态愈发敬畏。
未央宫,前殿。
当丞相卫绾一如往常地踏入朝堂时,眼睛忽然瞥见什么,他的脚步猛然顿住,神色惊疑不定。
紧跟他身旁的御史大夫直不疑也迈过门槛,当目光随之扫向上首位时,也愣住了。
陛下身边多了一个座位?
他们俩对视一眼,内心都浮现出了一个难以置信但又莫名合理的猜测。
……不会吧?
虽说汉朝也并非没有女子积极参与政事的身影,但那无一例外都是借着“孝道”的力量,以太后之尊辅佐国主、垂帘听政。比如最初的高后吕雉,比如现在还对朝堂有巨大影响力的窦太皇太后。
但皇帝本人还活着,就带着老婆一起上朝的情况,还真特么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啊!不过神女当国母也是开天辟地第一次来着……
随着时间推移,陆陆续续更多的大臣见到了这新鲜的一幕,有人面色古怪,心里对神仙直接参与政事惴惴不安,但也有人眼睛一亮,敏锐地嗅到了这背后的政治信号。
比如赵绾和王臧这俩。
他们站在文臣的队列中,隐秘地交换了个眼神,确认对方和自己一样很兴奋。
“陛下对窦太后亮牌了。”赵绾的声音小得几乎只剩空气传来的振动,“要不了多久,朝廷上就没有黄老的位置了。”
王臧不动声色地颔首。
当一个困于樊笼的猛兽,正是刚刚长成、血气方刚的年纪,他又能忍受得了多久这压在肩上的沉重枷锁呢?
当一把无往不利的神剑递到了他的手中,他真的能忍住不即刻撕裂这些困缚的铁笼,碾碎这些恼人的阻碍吗?
那位太皇太后的气焰多嚣张啊,深居长乐宫,却能在前朝只手遮天。就连天子对朝臣人员的调动她都能直接干预,别的不说,丞相和御史大夫如今还是这两位,就有这位太后的手笔在。
天子在她手上输了一次。
而这一次,窦太皇太后没有扳回局面的可能。她输定了。
……
紫华平平淡淡地跟着刘彻一起进了朝堂,她不通人间礼仪,也没有谁敢不长眼地拿人间的规矩去约束她,她一路上好奇地左看右看,观赏神奇动物似的打量乌泱泱一片的大臣,人们也都垂首低眉,静默不语。
她很自然地学着其余人的动作,在刘彻的身边坐了下来。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刘彻敲了敲案桌,“今神女在此,诸卿有何疑惑,皆可畅所欲言,不要耽搁神女时间。”
第一个走出来的是大农令,他对紫华充满敬佩与感激地深深一拜。
因为紫华拿出来的东西基本都和农事有关,大农令在上朝之前就准备了厚厚一沓简牍,如今紫华本人就在此,还省却了陛下当中间人传话的功夫。
他直接就问了,从农具的消耗到新型耕作法的作用逻辑,他问得事无巨细,紫华也回答得十分耐心。
都是经过了历史考验的、最适合精耕细作的文明瑰宝,紫华这样细细地一解释,其他的臣子也都听懂了。
“上仙果真博才。”大农令发自内心,充满敬意地说,“下官还有一惑,上仙赐予我等的新型粮种,我等只知其高产、耐贫瘠等零星特点,不知可还有其他注意的要点?”
“有。”紫华果断道,“除玉米外,土豆和红薯皆不易储存,二者含水量高,易发生霉变腐烂。其次抗病性弱,若大规模单一种植土豆,一旦发生病害便是大规模绝收,届时便是席卷全国的饥荒。”
大农令的脸色微微一变,不过马上就平静下来。
这不算什么缺陷,有的是克服的办法。
刘彻说道:“粮种皆有利弊,不能大规模种植当作主食,那也能用作救荒的粮食。”他一下子就窥见了这些作物的最终价值,并愉快地说,“何况,在亩产千斤面前,什么缺点都不算缺点了。”
——在绝对的数值面前,机制算个球啊?!
随后议题又来到了冶铁产量上,不光是推广农具所需要耗费的铁矿大大增加,军队的后勤补给也不容懈怠,很快有人点出要一口气把新型农具全搞出来的话,以当前大汉铁产量怕是有些捉襟见肘。
总不能苦一苦军队吧?骂名谁来担,陛下吗?
边郡的将士们可都是把脑袋别腰上和匈奴干仗的,短了他们的军需是不是有点……
紫华沉思片刻,侧头问刘彻当前大汉的冶铁方式是什么,年出产量是多少。
刘彻眼都不眨地报出一串数字,然后说道:“如今竖炉冶炼生铁,烧十吨木炭才能冶炼一吨的生铁。”
“大汉现在有用煤炭吗?”
“……”刘彻愣了下,“有。”
紫华便以指沾水,在案上快速地绘制什么,其余人纷纷探头过来看,只见紫华绘出一种圆柱形、上头多有孔洞,宛如蜂窝的物体。
“蜂窝煤。”紫华言简意赅,“比之木炭效率高约八成,比之煤球提高约四成,能节省不少燃料。不用费什么功夫,就按这个样式加工一下形状即可。”
大臣们看得目瞪口呆。
刘彻的眼睛里要冒出星星了。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带紫华上朝绝对是再正确不过的决定。他心想。
他老婆简直是个挖掘不尽的宝库啊!!她的脑瓜子里到底还装着多少宝藏?
这场朝会的效率极高,浪费时间的口水战环节基本没有,一个议章敲定了马上无缝衔接跳到下一个,每个人都显得井然有序。可能是在神女面前大家都有了包袱,不好意思让她看到那么失态的一面。
直到刘彻笑眯眯地宣布下朝,不少人还有点意犹未尽。
“陛下,臣尚有一事请奏。”
就在其他朝臣都走得差不多了,刘彻都收拾收拾准备和紫华一块儿回去的时候,赵绾终于慢吞吞地起了身。
“说。”刘彻顿住脚步,矜持地扬了扬下颌。
而赵绾也没有令他失望。
今日的朝会必然会以最快的速度飞入长乐宫,紫华的神异之处将会进一步地深化,而在天子耗费了一个朝会将这些铺垫完成后,赵绾添上了最后的一块砖。
他板正地说:“今陛下得天独厚,政令通达,已不再需要长乐宫襄助,故臣以为——”
“从今往后,陛下毋需奏事东宫。”
不用再事事都和您祖母报备了陛下!是时候独揽大权,清肃朝堂了!
刘彻站在那儿,安静地注视着他。许久之后,少年天子欢畅至极的笑声陡然响起,几乎穿透了这空旷的前殿。
他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