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文华殿两位阁老一同晕倒之事很快传了出去,众人无不揣测到底发生了什么。

    只是当日在文华殿中,除了小皇帝、两位当事人,只有谭纶和戚继光了。

    谭纶是兵部尚书,负责武官的选拔、军队的调配与训练,并统筹军令、粮草、兵籍等事务①,责任重大,深知不论是宣宝儿此人怪异之处,还是张居正上奏秘折之事,都绝对不能对外言。

    当然,即便他想,也绝对无法说出宣宝儿心声之事。

    来京参加登基典礼的将领们比其他人更关注戚继光和谭纶进宫面圣之事。

    一个边疆大将军,一个统筹军事重臣,怎么看都不简单。

    但在天子脚下,锦衣卫无孔不入,他们不敢上蹿下跳打听消息。

    那些行事坦荡之人淡然处之,而那些做贼心虚之人夜不能寐。

    不过,没让他们等太久,小皇帝朱翊钧亲自接见了来京朝贺的将领,并对他们多有嘉奖。

    这让他们都放下心来。

    登基典礼结束了,也进宫觐见了皇上,他们带着奖赏很快离开京城。

    只不过在他们没注意到时,锦衣卫精锐通过各种奇奇怪怪方式混入他们中,跟随离京。

    .

    京中大臣见实在打听不出张居正和高拱因何晕倒之事,而他们俩人又若无其事当值,来京官员一一离开,他们便将视线放回朝堂。

    于是,先帝隆庆帝妃嫔封号问题便提上日程。

    先帝其她妃嫔封号很好解决,都升一升品级,一律是皇太妃。

    到了小皇帝生母封号这里起了争执。

    以李贵妃生父李伟为首的部分勋贵坚持两宫太后同享尊荣,而以六科给事中的言官们坚持嫡母为尊,生母次之。

    陈皇后不得隆庆帝欢心,陈家一直夹着尾巴做人,这次同样没出来蹦跶。

    李贵妃生父李伟担任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虽是锦衣卫正四品官员,李伟却只有虚职。

    到了嘉靖帝时锦衣卫出现大量人员冗余,原因有二,其一,锦衣卫官职是武官恩荫世袭制,每一代都有人立功和世袭,人一代比一代多;其二,皇亲国戚、勋臣子孙、宦官弟侄、文官等也被安排到锦衣卫带俸。

    但锦衣卫权力中心在北镇抚司。

    李伟一心想为自己谋个实差,李贵妃若享太后之尊,作为皇太后的父亲,依照祖制,必能封侯进爵,地位提高再谋实差便容易得多。

    所以他积极为李贵妃的封号奔走。

    朝堂因封号之事吵得不可开交,传入后宫,陈皇后不得不召张居正、高拱、高仪进宫商议封号之事。

    这日三位阁老进宫在文华殿恭候小皇帝和陈皇后、李贵妃。

    小皇帝与陈皇后、李贵妃一同到文华殿,宣宝儿跟在身后。

    她其实一点都不想看这种热闹。

    总有人以为大明后宫限制多,后妃没啥政治影响力,其实这根本不符合逻辑。

    这种事情明显是多方利益拉扯,属于政斗范畴,她只想远离,无奈小皇帝一定要带她一起来。

    众人落座,宣宝儿站在小皇帝身边。

    陈皇后难得主动开口:“本宫听闻近日朝堂因李妹妹封号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不知三位阁老是如何想的?”

    李贵妃再如何是后宫实际掌权人,事关自己她不好主动开口,也不能主动开口,由陈皇后主动发问最好不过。

    内阁意见不统一,而朝堂各方争执不断。

    小皇帝虽已登基,但这种大事他不能独断专行,而且他也还没学会独断专行。

    “姐姐不必为了臣妾忧愁,臣妾自知德才疏浅、于国无功,侥幸被先帝封为贵妃已然心满意足,请不必再为臣妾的事而忧心。”李贵妃没看三位阁老一眼,只劝慰陈皇后。

    没人不想荣登尊位!

    三位阁老毫无助力,她自然心有怨言。

    陈皇后回道:“妹妹这话说错了。你为先帝生下皇儿便是最大的功劳!除了皇儿,你还生了潞王和三位公主,为我们天家开枝散叶,列祖列宗也会保佑你。”

    陈皇后不是掐尖善妒之人,她是先帝继王妃,既没为先帝诞下子嗣,又不得先帝欢心,原本在后宫应该过得十分憋屈。

    但事实上,李贵妃虽掌管后宫实权,却对陈皇后恭敬有加,从不逾越,后宫妃嫔亦不敢造次。

    后朱翊钧被封为太子,对陈皇后亦十分孝顺,晨昏定省,关怀备至。

    无人敢轻视她,她日子过得十分舒坦。

    她不是不识好歹之人,如今到了她投桃报李之时,她也已经送信给家里人,让他们在朝堂上大力支持李贵妃。

    “这本是臣妾该做的。”李贵妃听出陈皇后真情实意,深感欣慰。

    “先帝登基后,你又为六宫操劳,对本宫恭敬体贴,对六宫妃嫔多有体恤,德才兼备。本宫愿与妹妹同享太后尊荣。”陈皇后十分直白表态。

    【陈皇后真是个聪明人啊!】

    宣宝儿听她们俩人一来一往,不由得感叹,能在宫里舒舒服服过好日子的哪有真糊涂的人。

    三位阁老暗自点头。

    【其实让李贵妃当太后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

    只是什么?

    能听到她心声的几人不由得将注意力集中到宣宝儿那儿去。

    宣宝儿低着头没注意到。

    这是宫中规矩,宫女不得随意东张西望。

    【我记得史书记载是张居正促成李贵妃被封为皇太后这事的。】

    高拱白了张居正一眼,谄媚!

    李贵妃暗道果然如此。

    【可是……】

    刚才“只是”半天没“只是”出什么,现在又开始“可是”!

    到底只是什么,可是什么,你倒是快说啊!

    高拱急躁跺脚。

    【因为李贵妃和张居正在教导小皇帝上配合不错,政见所见略同,结果后世竟有人造谣张居正和李贵妃有一腿。】

    李贵妃脸色铁青,摇摇欲坠,被气的!

    张居正一贯平静的神色再也维持不住了。

    小皇帝朱翊钧惊恐看向李贵妃和张居正。

    李贵妃和张居正正要忍不住发怒,宣宝儿又吐槽:

    【说实话我完全不信!一点都不信!宫里管这么严,李太后走到哪里都一堆人跟着,到处都是眼睛,两个高亮灯泡还能背着人偷情,这也太不把宫里其他人当人了吧。

    再说图什么呢?张居正胡子一大把,从哪里下嘴,年纪还不小,都不知道还行不行……这种风险远远大过收益的事,李贵妃又不傻,怎么会干?!】

    小皇帝朱翊钧先是点头,后又好奇盯着张居正的长须天真地观察。

    高拱没忍住笑出了声。

    果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张居正留长胡须的样子。

    宣宝儿话虽粗鄙,但十分有道理,而且他虽不喜李贵妃,但对李贵妃这方面人品绝不怀疑。

    宣宝儿抬头张望,一脸疑惑:【高老头在笑什么?】

    高拱连忙板起脸。

    宣宝儿又低下头。

    【造黄谣是那些酸腐书生抹黑聪慧又有能力女性的常见手段,我一点都不吃惊呢。】

    宣宝儿阴阳怪气。

    【李贵妃教育水平或许有问题,但政治手腕完全不输他们的,他们可不会承认,只会道德抹黑那一套。】

    李贵妃和张居正脸色缓和了许多,挺了挺背,抬头,神色温和看了眼宣宝儿。

    陈皇后再次体会这种诡异的气氛,她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她没主动开口问,该她知道的她总会知道。

    陈皇后平日极少关注小皇帝朱翊钧身边的人,毕竟不是亲娘,李贵妃掌控欲又强,她不愿惹他们母子嫌弃,只当没看见伺候小皇帝的人。

    原身宣宝儿没见过陈皇后,而宣宝儿本人只当见到陈皇后就如同见到一幅精致的美人图,心中不起波澜,无喜无恶。

    而且史书中关于陈皇后的记载少之又少,宣宝儿没任何印象。

    故而,陈皇后一直听不见宣宝儿的心声。

    只是高拱突兀一笑还是惹得陈皇后皱眉,问道:“高阁老,何事这么好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高拱起身行了一礼:“是臣失礼了,请娘娘恕罪。”

    陈皇后摆手,示意他坐下。

    高拱淡定坐下,收起原本据理力争的打算,没多说。

    “张阁老,你怎么看?”

    陈皇后自有途径知道张居正是支持李贵妃一派,想要他出面表个态度。

    【张居正肯定会强烈表示支持封李贵妃为皇太后的,我记得他好像还准备特别充分,建议小皇帝封嫡母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生母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听听这封号,这端水水平……啧啧!】

    刚刚才被宣宝儿心声吓了一大跳的张居正:……

    “臣听陛下的。”

    陈皇后面带微笑,温和看向小皇帝。

    【陛下当然支持自己亲妈啊!】

    【我记得等封号定下来,李贵妃要求住进乾清宫,好就近监督小皇帝。】

    【唉!到时候我就有两个顶头上司了,被多头管理,日子要难过了哦……】

    宣宝儿为自己未来可悲的命运扼腕叹息。

    【而我们的皇帝小正太要开始三百六十度无死角被监控的日子了,我可得把握好分寸,别太惹眼了,最好远离小皇帝和李贵妃视线。本来升职这么容易就让许多人不服气,要被打回原形可没好果子吃。】

    宣宝儿完全心不在焉,在脑海中胡思乱想。

    小皇帝朱翊钧不可置信看向李贵妃:“母妃,你……”

    李贵妃难得心虚低下头,这正是她的打算。

新书推荐: 【博德之门3/伦影】阿格妮斯之歌 【剑三/综武侠】秀萝不想练琴 故鱼逢江 日落后的距离 京华月照宛秋时 在伟大航路开亡灵酒馆 倾城战将:戊边王妃不寻常 偏执男二总想上位 兔子的赔命竹马 青鸟落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