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芝制完酱油,只微微把灶台面收拾了干净,把那酱油放到阴凉处收好,又把那豆渣那袋子扎的紧紧后放在温凉的盐水中泡着,便累得又瘫到在床上。
她今早说不忙,倒也确实忙的飞起,赶了集,逛了街,买了衣裳,做了饭,打扫了卫生,还顺手制了些酱油。
还加上昨晚本来就没怎么睡好的,姜芝便愉快的决定,在这慵懒的上午,给自已先来个补觉自由!
*
一觉睡得,姜芝那叫一个浑身舒畅!
一觉睡醒,她坐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只觉得浑身心都轻松了起来。
心情一好,姜芝又开始捣鼓那些吃的喝的了!
她一瞧堂屋,乐了:顾元大概是回她自己家继续耍武去了;裴烨游义两人大抵是闲屋子里面过于无聊,组队出去溜马找乐子去了!
于是,空荡荡的堂屋里,居然只剩下小麻花还在一心一意地埋头翻书,一边写着毛笔字。
姜芝发着呆,忽然眼前一亮。
干脆做个乌梅汤解暑,给小姑娘提神好了!
反正做起来又快又便捷!
姜芝先是跑出去向邻居大婶掏钱买上了一小筐乌梅。
说起来,这钱还是当时游义拜托姜芝照顾小麻花的时候给的,如今也算是物归原主了。
姜芝一边这么想着,把钱递给了邻居大婶,换来了一整筐正在季节的乌黑透亮的乌梅!
然后姜芝便把那乌梅放到了那水瓢中,加上少许盐,用手细细的清洗起来!
等清洗完毕,姜芝又把那一汪乌黑发亮的乌梅端了出来,晾干控水。
这时候,她又让小麻花放下书,带上姜芝在集市上特意给她买的小钱袋,去那城中央的医郎铺子里,买些甘草,山楂,以及□□糖。
为了防止小麻花忘记,姜芝还特意掰着手指带她细数了一遍,又颇为不放心地给她写了张小单子,将其就放在钱袋子里,又温声细语地跟小姑娘讲一番。
看到那个小小的背影慢吞吞地向目的地挪去的时候,姜芝总算是回过神来,不禁有些哑然的一笑。
她怎么真把人家家里的小姑娘当自家孩子养了?
下意识地,教她与人接触,培养她从容淡定,改掉她的坏习惯……
把自己曾经成长中没得到的一切全部都一点一点教给这个小朋友,分明自己也是摸爬滚打出来的……
想着想着,姜芝轻轻叹了一口气:
也罢了,就当是教教那未曾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的自己吧!
她轻轻去洗了个手,然后又翻开小麻花方才正在读的那本《天工开物》,轻轻向前翻了几页,打算检查一下她在睡前给小麻花布置的功课:去认熟那几页的所有字并能够初步的给大家讲一讲书里说了啥。
谁料,刚一翻开小麻花暗扣在桌子上的书,一张本就夹的不是很紧的书页便随着动作的起伏飘了下来,直落到地上。
姜芝低下身子,用手把那张书页捏了起来,再一瞧,又真真切切的笑出了声。
在姜芝偶尔的指导以及小姑娘自身的用功下,小麻花如今已经会写些简单的大字了,虽然没有姜芝自己写的飘逸灵活,但胜在有种初学者的稚嫩和工整。
她就用这样的笔触,在那张半掉未掉的书页上写着“氵工 女子!”
姜芝随便一猜,就大概能猜到,这小家伙大概是想过来夸夸她自己,所以才在这张书页上奋苦地练着字。
谁料“姜”字大概率被小姑娘误会成了更加好写的“江”字,而更加难写一些的“芝”字则直接被小姑娘选择性放弃,所以就凑出来了这一二三四个字。
看得姜芝忍不住心里好笑,但也更加有些对小麻花怜爱上了。
她轻悄悄的把那一页书页给小麻花又收了回原处,并心里微微下定决心:
今天的任务呢,还得再多加一条,把“姜”“芝”两个字,先学会再说!
*
等小麻花一手提着药袋子一手推开大门之时,迎面过来便是姜芝那格外温柔的目光,吓得小麻花一懵,下意识开始回想自己有没有做过坏事。
姜芝边接下了那小麻花拎得紧紧的小药袋,边还温声细语地问了几句价钱,大概心里有数后,便摸了摸小麻花毛茸茸的小脑袋,打发她继续去温习功课了。
姜芝则自己打开了那小药袋,看了一下里头那五六片如手指长短的甘草,还有另一旁用油纸裹住的山楂干和□□糖。姜芝都挨个打开数了数,确认小麻花确实没被坑后,方才浅浅一笑着,拎着小药袋进了厨房。
酸梅汤好做,至少对于姜芝来说如此!
前置条件只有一个,先挑个未沾过油荤的锅。
这也是姜芝做饮料类的经验之谈,通俗些就是,最近不能炒过菜的,容易串味儿。
到时候搁酸梅汤里出点儿炒饭味儿,饶是姜芝也会绷不住的!
还真别说,姜芝曾经前世带过的徒弟还真有干出这种活的:拿炖过猪蹄子的汤锅搁那儿做百香果柠檬茶,成品出来以后姜芝都拯救不了,险些两眼一黑!
一边心里漫无目的的随想着,姜芝都忍不住被曾经的回忆逗笑了,随之又有些感伤……
虽然心里想法漂浮不定,但手上动作,姜芝可不算慢。
只见她先把乌梅,山楂放在盆里,用流动的净水洗去表面的灰尘,又细细的用手抠去缝隙里的灰尘,最后再把山楂,乌梅都去了中间的壳,就算是初步处理干净了。
然后,按照甘草在最底下,乌梅满满的铺上一大层,然后再放山楂,顶上再放上□□糖的顺序,姜芝挨个把这些食材摞到了药罐里,又加入了没过冰糖的水。
就算是初步大功告成了。
这药罐是前些年游家买给小麻花的,小麻花一听姜芝的诉求,三下五除二就给她找出来了,此时用在此处也刚好合适。几年过去,药渣味已散,但又过过火,正是最合适的时候。
姜芝双手捧着,将那装的满满当当的药罐轻轻地提到了火上,巨大的火舌一舔,底下便咕噜噜开始冒出泡来。
姜芝先不断加柴,火势不断加大,便成了沸火。
这也是姜芝经验所在,但凡是煮汤汁类的东西,最先开始往往用沸火先煮到沸腾,然后再逐步减火,让其慢慢入味。
等到那酸梅汤的汤色已经微微发乌,小而密集的气泡从锅底向锅沿蔓延开来,姜芝就知道,这酸梅汤算是煮沸了,但远没到煮好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