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计划

    公元2325年,夸父计划的余晖很少被人再提起。

    青海蔚蓝一号基地的档案室里,关于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的星际移民计划的资料已经落满灰尘。

    偶有学生问起,年长的学者们也只会含糊其辞地说那是一场“伟大的失败”。

    ———

    周琳紧了紧身上的保暖制服,站在教室的落地窗前,人造太阳散发着和昨日别无二样的光芒。

    校园电子显示屏上:地面温度:-50,地下温度:22。

    天气晴好,适宜出行。

    “同学们,三百年前,整个地球的海陆分布还是三比七。”

    周琳的指尖轻点全息投影,蓝色的海洋与绿色的陆地在她身前缓缓旋转,“陆地面积约占整个地球的29%,海洋面积约占71%。”

    投影切换到下一张图片,展示的是如今的地球模型——蓝色占据了90%以上的面积,仅存的陆地像被狗啃咬后破碎的饼干,孤零零地漂浮在一片汪洋中。

    “哇——”

    初中部的学生们极为配合地发出惊叹。

    这些在地下城出生的孩子,大多数从未见过真正的海洋。

    熟悉的柴可夫斯基《花之圆舞曲》铃声响起,教室里顿时叽叽喳喳闹作一团。

    周琳收拾教案时,听见几个学生正讨论周末要去“地表体验馆”玩冲浪游戏。

    这样的话题,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不过她和孩子们一样,也想出去看看。

    转身出了教室,短根鞋叩击在合金地面上,发出清脆声响。

    常年的地下生活让她的皮肤呈现出不健康的惨白,血管都清晰可见。

    走廊两侧的墙壁上投影着历代基地领导人的肖像,在通道的拐角处也有她父亲的全息像——谢萧容。

    “周琳!等等我!”一个气喘吁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朱云小跑着追上来,圆脸上的雀斑在廊灯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生动。

    “猜猜我打听到什么好消息?”朱云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

    周琳挑了挑眉:“能让‘朱打听’亲自跑一趟的,肯定不是小事。”

    “你的南极科考申请通过啦!”朱云得意地宣布,“我三舅妈的侄女在审批处工作,她说你的名字在第一批名单上。”

    周琳的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教案,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她花了整整三年准备这次申请,从极地生存技能到古气候研究,甚至为了增加入选几率,还特意去学了烹饪——科考队最缺的就是会做菜的队员。

    “真的?”她感到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眼睛深处沉寂已久的希望开始翻涌。

    母亲在笔记上说,南极很美,也很危险。

    她终于能亲自去看看了!

    朱云夸张地举起三根手指:“骗人的会变成原料回收处的有机废料!”

    这是基地里最毒的誓言。

    周琳突然笑了,紧绷的面容舒展开来,露出两个浅浅的梨窝。

    她像个孩子似的原地蹦了两下,完全不顾走廊里其他老师诧异的目光。

    “太好了!”她小声欢呼着,仿佛要把这些年来压抑的情绪一次性释放出来。

    朱云愣住。

    她认识周琳五年,从未见过她如此鲜活的一面,就像是泥巴做的人偶有生气了。

    “笑起来怪好看的,”朱云由衷地说,“干嘛一天天活得跟苦瓜大王似的。”

    周琳不好意思地抿了抿嘴,但眼中光彩未减。

    算算时间,离出发仅剩半个月。

    她匆匆与朱云道别,加快脚步往家走去。

    穿过地下城的红星广场时,周琳习惯性地瞄了一眼中央的雕像。

    这座三百年前落成的石雕原本是为了纪念基地的建造者,但随着自然模拟系统的更替,雕像经历了无数次“日晒雨淋”,面部特征早已模糊不清。

    有趣的是,无论基地领导如何更换,雕像始终面朝东方——据说那是旧时代首都北京的方向。

    青海蔚蓝一号基地采用传统的中式建筑布局,讲究中轴对称。

    中控台是整个地下城的大脑,位于中轴线正中央,左侧是工业区和文化园,右侧则是居民区。

    听朱云说是参考了“左祖右社”的古制。

    “Madame, vous voulez des pommes de terre mutantes?”(女士,要买变种土豆吗)一个怯生生的童声打断了周琳的思绪。九岁的安妮站在路边,双手捧着一篮子形状怪异的土豆。

    这个非裔小女孩法语说地并不流畅,与黑色皮肤不同的是,她有一双极亮的眼睛。

    周琳蹲下身,视线与安妮平齐::“今天有几个土豆要卖?”

    “六个,都是最大最好的!”安妮急切地展示篮子里的作物。

    她们作为难民,年纪又小,做不来偷抢的事情,只能到处售卖基地随处可见的变种土豆,虽然赚不了什么大钱,但好在能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周琳用十块基地币买下了全部土豆。

    安妮开心地跑开了,她身上那件红色棉袄破了个大洞,跑动时里面的合成纤维像蒲公英一样四散开来。

    “唉。”周琳幽幽叹了口气。

    连蔚蓝这样的小型基地,这几年也陆陆续续接收了过量的“气候难民”。

    资源日益紧张,治安每况愈下,没人知道这座地下孤岛还能支撑多久。

    “例行检查,请配合!例行检查,请配合!”

    冰冷的机械声突然从身后传来,一个身高近两米的巡逻机器人正用电子眼锁定她。

    这种初代警用机器人价格低廉但可以量产,地下基地满大街都是这玩意儿。

    通体幽蓝的金属外壳,“警C9522”的编号泛着肃杀的冷光。

    “眼部扫描中,请勿移动。”机器人命令道。

    开玩笑谁敢动啊!

    前几天她亲眼看见一个试图摆脱检查的难民被电成了焦炭。

    周琳配合地盯着它额头上的扫描仪,感觉像被扒光了衣服一样不自在。

    这种侵入式的安全检查早已成为地下基地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在666号法令实施后。

    “扫描完成。身份确认:周琳,27岁,A类公民,无违法记录。”警C9522僵硬地点点头,语调依旧冰冷“您可以离开了。”

    周琳没犹豫,加快速度离开。

    没走两步就看见同款式巡逻机器人正盘查着包蓝头巾的男子。

    那人连手带脚焦急地比划,一看就是语言不通。

    “非法入侵警报!立即逮捕!”机器人突然提高音量,引来路人侧目。

    看来又是非法偷渡过来的难民。

    “Chalo...”(走吧)男人无计可施,认命地垂下头,任由机器人将他押走。

    周琳加快脚步,心里涌起一丝不安。

    ——

    她的家在居民区边缘,是一栋带小院的联排平房。这种低矮建筑是地质不稳定区的标准配置。

    推开院门,一只纯白猫咪迎上来亲昵地蹭着她的裤腿。

    “小胖子,想姐姐不?”周琳弯腰抱猫,静静感受着它温暖的体温和规律的呼噜声。

    在这个永远需要人工照明的世界,这只猫是点亮她的最后一盏灯。

    进屋后,她习惯性地检查安防系统。

    这套先进的防御装置是父亲留给她的,虽然地下基地的大多数居民都依赖公共安防系统,但谢萧容坚持要给周琳留下一个真正安全的家。

    【公元2125年,全球进入激变期...】

    周琳翻开母亲的笔记本,食指指腹缓慢地摩挲笔记本上的字迹。

    【2225年,夸父计划启动。】

    这一行字旁,周音风骨尽显的字头一次微微扭曲——与萧容统一意见,留守家园,照顾琳琳。

    外人都说她母亲和父亲搭上了夸父计划最后的飞船,新闻报道里也有周音和谢萧容走向飞船的内部影像。

    可这么多年,她依旧不愿相信。

    她的母亲和父亲不会抛下她。

    【警告!检测到不明热源!】

    安防系统的警报突然响起。

    周琳一个激灵坐起身,应对从容:“调出监控。”

    全息投影立刻在卧室墙上铺展开来,三个蒙面男正在她家院外密谋着。其中两人配合默契地搭成人梯,第三人则鬼鬼祟祟地摸向后院。

    周琳看了眼时间——凌晨3:07,正是巡逻机器人交接班的空档。

    “开启三级护卫模式。”她冷静下令,同时从床头柜取出一把老式电击木仓。

    这是谢萧容给她手搓的“玩具”,改装后的威力足以放倒一头成年的熊。

    还没等她行动,只见监控画面中,后院的男人发出一声令人头皮发麻的惨叫。

    “镜头切换。”

    金属栏杆光洁如新,只不过那个男人撞上了夜间巡逻机器人。绞肉机般的合金手臂洞穿他整个身体,双脚扑腾着离地,双手紧抓着合金手臂,似乎是想从机器人的杀招中摆脱出来。

    5秒过后,人不动弹了。

    好像有1.4了。

    她仅开启三级护卫模式,本意只是驱逐这一批盗贼。只可惜他运气不好,动作磨磨蹭蹭的径直撞上了夜间巡逻队。

    夜间巡逻的机器人,在基地生活多年的人都知道,手起刀落,利落的很。

    不给人一点反应的时间。

    “关闭监控。”周琳胃里翻腾。

    虽然明白这些人咎由自取,但画面还是过于血腥了。

    自从666号法令授权安防系统使用致命性打击措施后,类似的入室盗窃事件急剧减少,但代价也是残酷且血腥的。

    每晚都能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的惨叫。

    她走进浴室,用冷水拍打发烫的脸颊。

    镜中的人双眼红肿,面色惨白,活像个刚从坟墓里爬出来的女鬼。

    “乱世用重典...”

    “他们活该的。”

    “活该的。不要再想了。”

    周琳数了一整夜的水饺,直到模拟日出系统将“阳光”洒进卧室才微微入睡。

    ——

    两周后,蔚蓝一号临东港。

    周琳站在登船口,像一个刚从子宫娩出的婴儿贪婪地呼吸着地面上的空气。

    尽管混合着机油和海腥味,但这种真实的、未经循环系统过滤的气味让她沉醉。远处,被人类遗弃的城市废墟像荒原沉睡的巨兽,半浸在灰蓝色的海水中。

    得益于中国洋流学家李庆发现的暖流,临东港成为激变期后少数的不冻港之一。

    大大小小的货轮在港口穿梭,装卸着维系人类文明的最后物资。

    “褚博士!这边!”周琳眼尖,在人群中一眼发现了熟悉的身影。

    领队的褚良停下脚步。这个国字脸的中年男人是父亲的老同事,也是促成她这次科考之行的关键人物。

    “小琳,好久不见!”

新书推荐: 让我再爱你一次吧 天骄白月光他变成恋爱脑了 相亲宴上逃跑,七年后又共度七夜 飞星 我不是天才打工人吗? 店长大人她专治灾厄 失忆魔头“柔弱难自理” 早说了我兄弟不行! 我带他发家致富【美食】 偶像的诞生与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