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第二十一章

    皇帝问苏敏,“如何,玩的可尽兴?”

    苏敏端了一杯茶过去,用指腹探了探温度,觉得应该刚刚好,说道,“可热闹了,陛下呢?是什么时候去学的划桨?”

    皇帝端坐在椅子上,接过茶水,轻轻的抿了一口,随后放在一旁的长几上,说道,“前几日就跟着赤哈去练了,只是还不够熟练。”到后面他感觉自己快跟不上大家的速度了。

    但是那种感觉让他觉得意犹未尽,特别是随着鼓声急促,大家吼着一起卖力的划桨,那种同舟共济的感觉,让他觉得龙舟几乎要飞了起来。

    还有民众那种欢呼声,那是寻常百姓真心实意的声音。

    苏敏又叫人端了糕点过来,那么大的活动量,肯定饿了,上面摆着的是李多福做的奶黄包,虾饺,还有一碗冰酸奶。

    “奴婢就知道,陛下把奴婢支开就是为了自己去玩。”

    皇帝难得笑了笑,那笑意直达眼底,整张脸都亮了起来,有种青春明朗的感觉,终于有了他这个年龄该有的笑意。

    “我听伊尔根觉罗说你下注了?”

    庄家不认识苏敏,但是认识伊尔根觉罗,那可是皇帝跟前带刀近卫,非富即贵,出了结果就赶忙的送了钱过来,可是不敢耽误,所以苏敏现在口袋里正鼓着,有二百五十两的银票。

    “压了镶黄旗,赚了二百五。”

    陈碧月也赢了一百两,高兴坏了。

    苏敏想了想有点不对= =  怎么感觉这个数字这么不舒服?早知道应该少压一两的,四十九两也好呀,她努力安慰自己,甭管怎么说,赚了钱就是高兴的。

    皇帝是真饿了,连着吃了两个奶黄包,三个虾饺这才停了下来,又去喝茶,问道,“你怎么知晓朕一定会赢。”

    “有陛下这一位真龙在,这龙舟比赛,自然是手到擒来,您不知道,刚才才陛下率队冲刺时,那龙舟迎着浪头向前的模样,活像矫龙出海般气势十足,奴婢都给看呆了。”苏敏拍马屁不打草稿,好话一个劲儿的往外出。

    皇帝笑,点了点苏敏的额头,“这马屁功夫是越来越好了。”

    苏敏却道,“到真不是奴婢的马屁,那些划手知道船上有真龙坐镇,只怕是拼死也要冲向前。”

    皇帝想起最后,赤哈喊了一句,陛下也在场,那些划手也好,鼓手也好,就跟疯了一样往前冲,激动的脸都充血了,到点之后,那鼓手因为太过用力,手掌上都出血了。

    皇帝难得夸了苏敏,说道,“今日这番话说的好,赏。”

    他对着一旁的梁九功说道,“赏银二百五十两。”他依稀记得,以前苏敏小时候好像嘀咕过,在他们那边,二百五是说人有点呆的意思,他记忆好就记住了,也是想逗一逗她。

    苏敏,“……”

    只要拿到了真金白眼,赚钱不磕碜!

    她都怀疑,皇帝应该是知道二百五的含义了。

    梁九功不知道这俩之间的玩笑,只觉得羡慕死了,这苏敏又是出去看龙舟,还下注比赛,赚了一笔,刚才马屁拍的好,也得了赏赐,他有什么?

    刚才皇帝走后就老老实实的坐在这里当了一回替身,一动不敢动,甚至还想着,要是真有鳌拜余孽,自己不就是靶子了?

    歇了一会儿,皇帝亲自去赏赐。

    就像是旁人说的那样,龙舟的划手哪里能那么快就训练好,大部分的人都是临时找来的,但是皇帝只当不知道,大家也乐的睁一只眼闭一眼,真正是与民同乐了。

    而且除了魁首之外,几乎人人都有赏赐。

    康亲王,安亲王,还有佟国维都凑在一起,虽然一直都知道当今这位是个杀伐果决的性子,从他能非常有魄力的捉拿鳌拜的事情就能看出来,但是这一次见他这般亲自参加龙舟比赛还是被震惊到了。

    佟国维一开始还觉得与有荣焉,还是康亲王说了一句,这要是万一落水,那可如何是好?没办法对太皇太后交代。

    太皇太后历经三朝,早就是朝中的定海神针。

    佟国维就吓出了一身的冷汗,但是看皇帝这般高兴,倒也不感多说别的,只想着,以后还是要多多小心才是。

    陈廷敬和熊赐履也是吓了一跳,不过比起熊赐履的紧张,向来激进的陈廷敬却只觉得胸口要溢出说不来的喜悦来,有了这样一位君王,何愁不能施展抱负,安邦定国?

    围观的百姓们是异常兴奋的。

    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年少的君王,这样年轻,但是同样威严天成,还会和他们一同划龙舟,特别是跟着皇帝一起划龙舟的几个人,更是语无伦次,只觉得是此生之幸事。

    最后还发了粽子等食物,让百姓品尝,这一天比赛当真是十分热闹而壮观,很多人一大早就过来等位置,都觉得值了,毕竟看到了一场精彩比赛不说,还看到了这位真龙下凡。

    人群迟迟不肯散去,一直直呼万岁,最后还是近卫过来驱赶,这才结束了赛事。

    回去的时候,苏敏坐在马车上,看着夕阳膝下,整个京城被橘红色的落日包裹其中,只觉得美不胜收。

    康熙也端坐着,没有说话,苏敏还是认真的夸了一句,“陛下真是了不起,这种事儿,奴婢想都不敢想。”

    从小生活在宫里,很多人都说完外面危险,如此环境下,鲜少有人会去尝试。

    苏敏是真的觉得康熙是个敢作敢当,有担当的人。

    回宫第一件事当然是去太皇太后请安,她一定担忧了一整天了,失去了一个儿子,她不能再失去康熙这个孙子了。

    果然,到了慈宁宫就看到苏麻喇姑在门口候着,频频望向这里,看到皇帝的龙撵,脸上露出笑意来,让小宫女去里面报信儿,自己则是亲自来迎接皇帝。

    皇帝对苏麻喇姑也很尊敬,赶紧让她起身,然后往里走。

    太皇太后还是神色如常,坐在紫檀木的椅子上,穿着十二章纹的氅衣,看到康熙,不冷不热的说道,“可是一切顺利。”

    康熙看到苏麻喇姑出来迎自己,还十分高兴,但是见到太皇太后这般神态,心里的热忱一下就熄灭了。

    恭恭敬敬的回答,倒也找不出错处来,就是总觉得恭敬有余,亲近不足。

    等着康熙走后,苏麻喇姑暗自叹气,想说点什么,终究是没有说出口,老祖宗这一辈子够苦了,就由着她吧。

    出了慈宁宫,天色已经完全黑了。

    苏敏看到康熙这个神态就猜出来了,原来他在期待太皇太后的夸赞,可是按照太皇太后求稳的性格,没有训斥皇帝胡来就算是很宽容了,所以注定是失望的。

    夜里,苏敏值夜依然睡在了内殿的炕上,她蹑手蹑脚的起身,走到了龙床跟前,悄声问道,“陛下,您睡着了吗?”

    皇帝道,“今日起的早,还在外跑了一天,怎么还不睡?”

    苏敏听出皇帝声音清明,显然毫无困意,越发的有了主意,说道,“陛下,奴婢想带您去看个东西。”

    皇帝道,“是什么?须的现在?”

    “就是此刻。”

    好一会儿,皇帝推开帐子,露出面容来,苏敏拿了罩子来,给皇帝披上。

    “您得小声点。”

    皇帝想起小时候苏敏说有好玩的要给他看,结果是宫里的一只狸花猫下了小崽儿,藏在树丛里,她带着他去看,还放了许多吃的。

    他总觉得苏敏说的不太靠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会忍不住想去看一看,兴许这一次是什么真的了不得东西。

    苏敏翻了个窗,皇帝在后面看了一会儿,在苏敏的招手中,还是跟着一起翻了窗,然后去了大殿,上面有个楼梯,可以一直往上走。

    梁九功早就发现了,他瞪大了眼睛,有点不敢置信,但是想起之前苏敏叮咛他的话来,告诉他,一会儿要是有个什么事儿,不要大惊小怪。

    可这不合规矩呀?

    顾问行走了过来,他最近身子不适,就一直养着,这许多日,脸色倒也红润了一些,原本只是不放心过来看看,毕竟今天陛下去了一趟宫外,结果正好就看到了。

    他对梁九功使了个眼色,就是让他先去忙他的。

    梁九功,“……”他可真是恨呀,但是没办法,顾问行就是他爷爷,他得罪不起。

    顾问行笑眯眯的看着苏敏带着皇帝鬼鬼祟祟的去了上面,吩咐那些侍卫都跟远点,自己也是悄悄的尾随而去。

    原来苏敏七拐八拐的领着皇帝来到了房顶上,“陛下,您看。”

    皇帝真想怒斥苏敏,怎么会找到这种地方?简直荒唐,但是顺着她的视线望去,今日天色晴朗,没有乌云,漫天都是星辰,清辉可鉴。

    银河似白日江河奔涌,宫中的灯笼明亮,与天上星子交相辉映,分不清是人间灯火落了天,还是天上星辰坠了地。

    站在月下望这星空,只觉岁月都在星光里静静流淌,辽阔得能装下所有心事。

    皇帝看着这夜景,心中忽然间就觉得开阔了起来。

    苏敏从布兜里掏了半天,拿出一个酒葫芦来,还有一包花生,说道,“陛下,这种时候不喝酒就无趣了。”

    皇帝想问苏敏何时学会的饮酒,结果喝了一口,居然是果酿。

    酸酸甜甜的,应是梅子酒。

    两个人坐在屋檐下,你一口我一口的喝着不算酒的果酿,还有几粒酥脆的花生米,夜风徐徐,空气温馨而绵长。

    顾问行在一旁躲着,眼睛却是一直盯着这边,心想,苏姑娘什么都好,就是时常这么来一下,他觉得自己总要吓出病来。

新书推荐: 指挥官她为千古明帝 此意易明 十两 空余恨 黎明前事 喜美:暧昧循环 岁末有风铃摇曳 夏日有澈yun 拾起Ta 火影 血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