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里,沈寂瞥见她愣了一瞬。
他独坐在营帐中央太师椅上,看着眼前的沙盘,冷嗤一声,“一个病秧子,左一个右一个,心思倒是不少。”
赵行舟?他凭什么?沈寂不屑。
病秧子?
姜怀卿蹙眉,将这点细微的不自然从面上抹去,大喇喇坐到沙盘前。
“没有,赵行舟很在意小郡主。”
今日,李云琅晕倒在赵行舟怀里,姜怀卿捡起他的拐杖,只对视一眼,她清楚看到了他眼中的紧张。
“啪”得一声,短剑拍到沙盘铁沿,铮铮作响。
她垂眸,不动声色将手边细沙拂去。
沈寂这个人,平日里参不透他半点心思,但只要碰到李云琅的事,总是这般。
这般、这般容易失分寸。
沈寂没再问,赵行舟是如何的在意小郡主。
姜怀卿将这两日事情细细汇报,吴良怎样绑架了李云琅,如何恨沈寂,自己又如何救了她。
良久,沈寂细细描着沙盘的残垣,“可有人受伤?”
姜怀卿抿唇,知道他问的是李云琅。
“她没受伤。”
他的手掌掠过最后一点残垣,点点头。
姜怀卿抱着臂膀,看他在沙盘角落里描出的一点地图,不是镇云还能是哪。
“总之,吴良定不会甘心。他瞎了眼,毁了容,对你的恨只增无减。”
沈寂挑眉,“正好,我也不甘心。”
吴良这种渣子,怎么配活着呢?
沈寂扫一眼她脸上的面纱,“保护她是其一,阻止赵行舟接近她是其二。”
姜怀卿眉毛拧起来,“沈大将军,人家是未婚夫妻,我怎么阻止?”
她更想揭穿他龌龊的心思,你对别人的未婚妻,不要有那么强的占有欲。
看他阴沉的脸,到底迫于他的威严和权势,这话还是生生咽回去。
沈寂盯着那沙盘,“她只能是我的。”
她嗤之以鼻,提醒他,“这婚事是皇后赐婚。”
沈寂提灯去看身后那份大齐舆图,不再说话。
营帐外,镇云的风吹得愈发紧,愈发急。
帐内,寂静无声。
姜怀卿看看他面前的时辰滴刻,转而去问自己关心的事,“我哥哥的案子几时可以平反?”
“我仔细查过案卷,你哥哥当年被人陷害在春月楼嫖妓,娈童,死在一名妓子床上,后被拉去官府验明正身,死后名誉扫地,这些和你所知皆差不多。但有一点关键大不同,当时仵作验明正身的尸体,虽身高、阔面等体征一致,但写他双耳贴面,与眉平齐,我对比他科考的文书证明,他并非贴面耳,且耳高于眉,可以断定那仵作所验尸体,不是姜怀诚。”
“那我哥哥没死?”
她声音颤抖,因哥哥还活着的微小可能,狂喜到气血上涌。
沈寂面无表情浇灭了她的幻想,“姜怀诚当日的确死了。”
兜头一盆冷水,在寒夜里浇下来,火苗再次熄灭。
“我是说,他的尸体被掉包了。”
姜怀卿镇定自己的心神,“你是说,有人毁尸灭迹。”
沈寂摇头,“我曾将案卷的全部时间,按点标记,这里面至少有三次时机都可以毁尸灭迹,且不留痕迹和把柄。况且,掉包尸体比毁尸灭迹难度大很多。先掉包再毁尸,凭空多出很多风险何必多此一举?”
姜怀卿顺着他的思路往下找答案,“有人将他的尸体藏起来了?”
“嗯,不错。只是不知那人什么目的。”
姜怀卿:“那尸体去向可有了什么线索吗?”
“我已命人在上京暗中查访这五年中,哪些人家可有新丧。看这些人与当时经手此案的人是否有关联。”
言外之意,没有。
......
后半夜,姜怀卿心事重重回到济民医馆。
一推门,一股极浓重的草药味窜入鼻腔,暗夜里一个单薄的身影,矗立在她窗前。
不是赵行舟还有谁?
她回身关门,摘了面纱放在手中。
没等姜怀卿开口,他便冲着她的背影急急解释,“我不是故意闯进来,我是想说今日郡主晕倒之事,我接住她实属无奈。”
她盯着他那双晶亮纯净的黑眸,将面纱放到他掌心,“你越界了。”
赵行舟一怔,她纤细指尖迅速抽离,掌心余温尽失。
她自小没有家,没有感受过父母之爱,学武、用毒都是些谋生的江湖手段。做暗探,独来独往,与人谈不上什么长久的关系。她从未有过深入了解任何人的念头。
对赵行舟,从他第一次因帮她换药说要娶她开始,她就有些异样的感觉。
难以名状,不可言说。
以至于胭脂铺再相遇那晚,她第一次失眠。
第一次杀人后,在血腥的气息里,她睡得格外沉。
那时,师父就说她是天生的杀手,天生的暗探。
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因为与他重逢有些许的喜悦。到今日,她终于抓住了那种异样的感觉,是悸动。
此刻,她扼杀了这份悸动。
姜怀卿冷眼扫过他微微弯曲的腿,那条腿因为受伤尚不能久站。
“你和郡主不日成婚,你更应该关心她。”
赵行舟踌躇几下,最终什么也没说。
他拖着伤腿慢慢挪出去,直到走出很远,拐杖声才再度响起。
*
次日一早,天还未大亮,鸡鸣尚未开始。
阿普便砸开了济民医馆的大门,带来一个一两岁的女婴孩。
“求求你,救救她。”
阿普抱过来,李云琅掀开那泛黄的粗布薄被,薄被下女婴全身起了红疹,密密麻麻,参差可怖。
李云琅掌心抚上女婴额头,“高热,脓包色红且肿”,示意师兄把前门封锁,“是天花。”
阿珠大惊,“郡主,你也没得过啊……我听闻这个传染得很厉害,几天的时间,一个村子男女老少皆难幸免。”
李云琅点点头,“是,阿珠你快回后院,用皂角水反复多次净手,也通知大家不要再到前院来。”
阿珠红了眼眶,“哪有主子在阵前冲锋,奴才在后方享乐的道理。阿珠不走……”
“什么冲不冲锋,我是医者,理当如此。再者说了,你在这里便多一份危险,若是你病倒了,我自然要好生看顾你。”
“岂不是越忙越乱?”
李云琅循循善诱,阿珠动摇了。
“若是我需要个什么东西,你还能帮我去跑跑腿,这些事情自然还是交给你做,我才好放心。”
她遥遥看向后院,“师父今日不在,我做主了。你让师兄从后门绕出来,到大门外贴出告示。自今日起,济民医馆闭馆三日。这三日,我都住前院,你将我被子拿来隔间就好。”
医馆大多都是只白日看诊,但济民医馆却坚持看诊到夜半子时。
这是师父定下的规矩。
柜台后有个隔间,师兄弟们每晚在此轮流值夜。
阿珠将李云琅的被子在隔间铺好,将她梳洗的用具一一摆好,依依不舍退回后院,眼睛却一直紧紧盯着李云琅,直到她把后门关好。
门栓落锁,阿珠带着哭腔嘱咐,“郡主,您千万小心。”
“傻丫头,你家主子好着呢。别哭了,好好净手。”
*前院柜台
“阿普,这孩子哪里来的?”她裹了裹那薄被,又看向刚和柜台一般高的阿普,“是昨夜里有人送到孤儿院的吗?”
阿普眼泪再次涌出来,抽噎着哭诉,“不是,是我阿姐的孩子。”
李云琅讶异双眸转向那孩子,原来,这就是她那日在西街接生下来的孩子。
还真是有缘。
“你阿姐呢?”
阿普点点头,热泪滚下来,滴在柜台的草纸上,晕了一大片,“阿姐她,她高热了三天,怕是、怕是活不成了。”
“除了高热,可有什么旁的可疑的地方?”
阿普抬起衣袖抹掉眼泪,“还有、还有......她脖颈起了许多红疹,手上也是,大的已经像寒冬溃烂的冻疮。”
已经有溃烂的迹象,怕是发病时间已不短。
“大抵也是天花,先降热要紧。等我。”
李云琅回身对着满墙的药柜,一下打开十几个抽屉,每个抽屉抓了一把药,对着柜台上摊开的草纸,一一称好,包好。
她分了两堆,用麻绳一一绑好。
“这些有五包,每日一副,晨起煎药,分两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半个时辰后,把药液倒出来,这算头煎。再煎第二次,煎煮三刻后,把药液和头煎的药液合在一起。早晚两次各一半让你阿姐喝下,剩下的药渣每日擦洗患处,连续五日,若她熬得过这五日,便可大好。”
她一边说,一边用毛笔在一张草纸上写好这番话,一并裹进药包里。
“哪些也一样煎煮,只是煮给你自己喝,也要喝五日,算做预防之计。孤儿院近日也不要去,你同你阿姐也尽量不要讲话。”
阿普狠狠点头,细细记下,拎着两提药包快步出了济民医馆。
待他走了,李云琅将前门落锁,取了同样的药,思量后减半再减半,用柜台的小锅煎药。
本昏睡的女婴忽地哭起来,李云琅哄了半晌,“阿乖,乖乖,你怎么了?”
“饿了吗?”
李云琅顶着那碗黑黑的药汤,使尽了办法,也没喝进去几口,哭声仿佛受到了迫害似得愈发嘹亮。
她额头顶着一层薄汗,手中药碗在她唇边蹭着,“乖乖,你要吃药,吃了药才能好起来。”
后门外,赵行舟听她一本正经给小婴儿讲道理,这药几时才能吃下去?
“郡主,我来吧,如此小的小孩子吃药是没法讲道理的。”
李云琅犹豫,看病她算在行,但照顾这样的婴儿,她的确没了法子。
“可她、是天花。”
“无妨,我得过天花。”
女婴像一个小羔羊,高热难耐,她的哭声从嘹亮转为衰弱,李云琅没了法子,终于把赵行舟放进来了。
赵行舟让她取了几颗话梅和冰糖,熬了小小的一碗糖水,取了一个扁扁的勺子,调转过来,拿那扁勺的勺柄取一点糖水,喂给哭闹的女婴。
话梅糖水刚一入口,哭声立马止住了。
赵行舟马上用勺柄取了一口草药,喂进去,女婴咂么一下,作势又要哭。
他立马又送了一口话梅糖水。
“这法子当真可行。”
李云琅笑着摸了摸她的额头,心里的大石头也算落了地。
眼前这一小碗的药汤,赵行舟一点一点耐心喂进去,竟也废了半个多时辰。
赵行舟摇晃着将女婴哄睡,悄声跟柜台上配药的李云琅报告,“睡着了。”
李云琅点点头,“将她放到隔间吧,你歇歇。”
女婴大约是失去了温暖可靠的怀抱,在隔间又哭闹了起来。赵行舟哼着一首她从未听过的歌谣哄了半晌。
再回到柜台时,已多了一碗药汤。
是李云琅给他熬的药汤。
“不知你上次天花是何情状,怕有不同,总还是要多多防着些,这个和你平日用的药不犯冲,可以同服。”
她一字一句地解释,人是她带来镇云的,为着治病而来。若是在这因天花丧了命,她如何向赵家交代,如何向皇后娘娘交代。
赵行舟一饮而尽。
“谢谢,今日若是没有你,这孩子怕是要哭闹上一整日,也吃不进这药。”
赵行舟笑笑,“小孩子是讲不得道理的,只能是靠天性,一口糖一口药是最管用的了。”
“没想到,你对带孩子还有些心得。”
赵行舟脸上的笑戛然而止。
李云琅同样心事重重,她没有料到,赵行舟这样喜欢孩子。
师父几乎已断言,自己此生恐难有孕,自己嫁给他,对他真得公平吗?
自己应该向他坦白。
一整个下午,女婴再次高热起来,李云琅和赵行舟手忙脚乱,喂了她一点师兄门从窗子递过来的羊奶,又喂了女婴第二次药汤。
直至入夜,才再次将她哄睡。
烛光下,她启唇,“我想说件事,关于我的......”
“咚咚”几声木门响,“任净师父,在吗?”
这声音,李云琅和赵行舟,都再熟悉不过了。
赵行舟抬眸,“沈将军,好巧啊。”
门外声音戏谑,“不巧,我专程来找人的。”
李云琅心头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