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驶入创意花园时,已是傍晚。冬日天黑得早,园区里的路灯和建筑灯光早已亮起,与天边最后一抹晚霞交织,勾勒出不同于白日的宁静与温暖轮廓。
陆景皓看着窗外熟悉的景致,银杏树虽已落叶,但枝干在灯光下显得遒劲有力,仿佛积蓄着来年的生机。一种真正“归来”的踏实感,缓缓熨帖了他奔波已久的心。
“是先回招待所放行李,还是……”小雨放缓车速,询问道。
“子轩叔在家吗?”陆景皓侧头问。
“在的。他知道你今天的航班,还说让你安顿好了过去吃饭。”
“那就直接去老宅吧。”陆景皓几乎没有犹豫,“行李晚点再拿没关系,别让子轩叔等。”
车子在老宅院门外停下。两人刚下车,院门就从里面被打开了。子轩披着一件外套站在门口,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目光第一时间落在陆景皓身上,仔细打量着他。
“子轩叔。”陆景皓快步上前,语气里带着久别重逢的尊敬与亲切。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子轩连连点头,伸出手用力拍了拍他的手臂,“看着气色还行,没瘦太多。一路上辛苦了吧?快进来,屋里暖和。”
餐桌上已经摆好了几样家常却精致的菜肴,还冒着热气,显然是掐着时间做的。都是些杭州本地的口味,清淡鲜美,但也特意做了两道口味稍重的菜,显然是顾及了陆景皓可能的口味。
“也不知道你吃不吃得惯,随便做了点,给你接风洗尘。”子轩笑着招呼他们入座,“你阿姨今天家里有事,就我们三个,随便吃点。”
“已经很丰盛了,谢谢子轩叔。”陆景皓看着一桌菜,心中暖流涌动。这种家常的、带着烟火气的关怀,远比任何盛大宴席更让他觉得珍贵。
晚餐的气氛轻松而融洽。子轩没有再过多追问荷兰那边沉重的细节,只是问了些陆父恢复的近况和旅途是否顺利。陆景皓一一回答,语气也渐渐放松下来。
他主动提起了创意花园和项目,问起他离开这段时间园区的变化和“情感响应式空间”的进展。小雨便接过话头,兴致勃勃地讲起原型测试中的趣事和几个意想不到的用户反馈。
“……所以我们现在考虑,或许可以在情绪推断算法里加入一个‘不确定性阈值’,当系统无法准确判断时,不是强行给出一个可能出错的反馈,而是提供几个温和的、中性的选项让用户自己选,这样既尊重了用户自主权,也避免了机器‘自作聪明’的尴尬。”小雨一边说,一边用公筷给陆景皓夹了一块西湖醋鱼。
陆景皓听得极其专注,眼中闪烁着专业性的光芒:“这个思路很好!甚至可以进一步,记录用户在这些模糊情境下的选择偏好,用于迭代优化算法本身,让它变得更个性化……”
两人就着饭桌,自然而然地讨论起了专业问题,思维碰撞,火花四溅。子轩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偶尔啜一口黄酒,脸上带着欣慰而满足的笑容,并不插话,只是享受地看着两个年轻人投入交流的模样。
这种氛围感染了陆景皓。他感觉自己仿佛从未离开过, seamlessly 重新融入了这个环境,融入了这种既有家庭温暖又有智力激荡的独特氛围中。旅途的疲惫和过去一个多月积压的紧张,在这顿寻常又不寻常的家宴里,被一点点抚平、化解。
饭后,小雨起身要帮忙收拾碗筷,被子轩拦住了:“行了,就这么几个碗,我来弄。你们年轻人去说说话,景皓刚回来,肯定也累了,早点回去休息。”
陆景皓忙说:“子轩叔,我不累,我来帮您。”
“不用不用,”子轩挥挥手,态度坚决,“回去好好睡一觉,倒倒时差。工作上的事,明天再说,不急在这一时。”
他将两人送到院门口,看着小雨和陆景皓并肩走向招待所的方向,这才转身回了屋。
冬夜的空气清冷,呵气成霜,但走在熟悉的小径上,身边是刚刚一起吃过家常饭的人,陆景皓只觉得浑身都暖融融的。
“子轩叔的手艺真好。”他轻声对身边的小雨说。
“嗯,他闲着的时候就喜欢研究这些。”小雨笑道,侧头看他,“累了吧?招待所那边我都让阿姨提前通过风,换过床品了,应该很舒服。”
“谢谢,你想得太周到了。”陆景皓心中感动,停下脚步,看向她,“小雨,谢谢你……谢谢你们。”
他的目光在路灯下显得格外深邃真诚,包含了太多难以尽述的感激——谢谢她在他最慌乱时的镇定支持,谢谢她在他离开期间独力扛起项目,谢谢今晚这顿熨帖肠胃更熨帖心灵的晚餐,谢谢这一切的等待与迎接。
小雨明白他未尽的话语,摇了摇头,微笑道:“都说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欢迎回家,景皓。”
“嗯。”他郑重地点头,千言万语化作一个温暖的眼神,“回家了。”
两人继续并肩前行,脚步声在寂静的冬夜里清晰可闻,影子在路灯下拉长,偶尔交错,亲密无间。
老宅的晚餐,像一场温暖无声的仪式,为他洗去风尘,将他重新正式地接回了这个不仅是工作场所,更是情感归属地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