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

    决定好后,接下来的第一步便是找知县杨奇商量此事。

    找杨奇须得周砥亲自出面,只这两天得等董太医过来给闵长生治腿,两人便打算等董太医为闵长生看诊过后,大家再一起返回洛阳。

    待村长走开,周砥转头看向依然盯着周围山林看的云宓。

    他没想到她还对养柞蚕这样的民生之道如此了解,忍不住问道:

    “你是如何知晓关于养柞蚕的知识的?”

    云宓侧脸看他一眼,面上泛起一丝哀伤,“你应该知道我曾有一位长兄吧?”

    周砥沉默。

    他记得云玘上头的确还有一位兄长,但已在几年前亡故。

    云宓再次看了看他,面上已恢复到了轻松之状:

    “我二哥去逝前便在山东、辽宁两地视察产业,山东、辽宁的商号主要经营的就是柞绸。那时我二哥对柞绸从养蚕到丝织,都进行了充分的了解,还详细地将其记在一本册子上。可不幸地,他在从辽宁回京的途中,遭遇地动,人被埋在废墟之下五天五夜,等把他找出来时早已没了气。后来我因想念他,时常拿出他曾亲手写下的册子翻看。看得多了,自然也就懂了些皮毛。”

    周砥看着她故作轻松地谈起曾经的伤痛,素来淡泊的神色增添一丝云宓没有察觉到的疼惜,“相信你二哥在天有灵看到你用他曾经书写的知识造福于百姓,定会感到欣慰,也会为你骄傲。”

    云宓笑笑,“我刚才所言只是纸上谈兵,可不敢说造福百姓,能不能做成还得看杨知县以及朝廷支不支持。”

    周砥回头看向远处的山林答道:

    “这等利于民生之事,相信圣上一定会支持。”

    只要上头没问题,杨知县那里自然不敢有二话。唯独需要担心的,是杨奇是否是个能为百姓着想的好官?

    中午时,去镇上买东西的云泽和村长的两个儿子刚好赶在刘氏准备做饭的点回来了。

    因周砥给的银钱不少,三人手上提得满满当当,还买到两只猎人打的野鸡。

    刘氏当即招呼两个儿子将两只野鸡处理了,兄弟俩便一人抓一只去到门口打算杀鸡。刘氏忙从厨房走出来喊住他们:

    “别在这里,吓着人家姑娘。”

    云宓不禁看向刘氏笑道:

    “无碍的婶子,我不怕。”

    在刑场边看侩子手砍人头她都能眼睛不眨一下,遑论一只鸡呢。

    虽听她说不怕,但刘氏还是将俩儿子赶到了别处,回头对云宓和周砥道:

    “等会儿炖一锅香喷喷的野鸡汤给姑娘和公子尝尝。”

    刘氏正忙着做饭,闵长生妻子张氏送来六个鸡蛋,说是给村长一家招待贵客。

    刘氏忙推辞:

    “你存着卖钱给你家长生治腿的呢。我这边的饭食你就不用操心了。”

    刘氏接着指了指从镇上买来的一大堆东西,“瞧,那是今早到镇上买的,那位公子给的银钱。那位姑娘本来也要给,我实在没脸收了,便没要。”

    张氏一听便忍不住将昨日云宓将她从赵家兄弟手中救下,并出钱给她还债的事跟刘氏说了,刘氏感叹一声:

    “真是好人啊!”

    “就是呢!”张不由看向门口依然面朝山林说着话的年轻男女,“不仅人好,还生的跟天上的神仙似的。”

    刚才她进门时跟他们打招呼,那位神仙姑娘朝她友好地笑开来,唇红齿白的,嘴角还有两个极好看的酒涡,真的漂亮极了。那位神仙公子则只是淡淡地朝她点点头,虽然不像神仙姑娘那么爱笑,也不怎么说话,但也不妨碍他好看。

    这时刘氏也往外瞅了一眼那双看起来极为登对的背影,笑道:

    “比神仙还好看呢。”

    两人闲嗑了两句,张氏临走时刘氏坚决让她把鸡蛋带回去了。

    董太医在冬阳和刘衙役的带领下于第二天傍晚来到了黄石村。

    因赶了一天的山路,董太医累得够呛,当天便被村长安排在另一家有空房的村民家中早早歇下了,直到次日吃过早饭,云宓、周砥、村长带着董太医去给闵长生看诊,董太医经过一番仔细诊断,捋须沉吟片刻后说道:

    "这腿伤耽搁了一年,骨头虽已自行愈合,但位置不正,筋脉也淤塞不通,故而平日会疼痛难行。若要根治,需得重新正骨,辅以药石调理。并且治疗过程会有些疼,需忍耐些。"

    闵家人听说还有救,已是比什么都高兴,对着董太医千恩万谢。

    吃过午饭后,董太医便开始着手治疗,他让闵长生躺在床上,令张氏用热巾子敷在闵长生的伤腿上,待筋内松软,再以特殊的手法将错位的腿骨重新矫正,以接骨草混合蛋清捣成的泥敷于伤处,然后用夹板两边夹住,再缠上一层绷带以作固定。

    之后张氏将董太医给她的一味活血化瘀的方子拿去煎上了,又照着董太医的吩咐,将一种续骨生肌散用黄酒给闵长生送服下去。

    董太医叮嘱:

    "正骨后头三日最是难熬,可用少量麻沸散缓解疼痛,但不可多用,以免妨碍药效。每日需以热盐包熨贴伤处半个时辰,活血通经。切记一个月内伤腿不可着力。一个月后可由人搀扶缓慢行走,逐步恢复筋骨力道,不可操之过急。”

    张氏和闵长生均一一应下,此时闵长生因刚才正骨时的疼痛而满头虚汗,张氏正拿着巾子给他轻轻擦拭,夫妻俩不忘再次对董太医致谢。

    给闵长生看完了腿,众人又在黄石村过了一夜,董太医给闵长生配了一个月的药,之后他只需要按着董太医的吩咐定期服药换药,并好好卧床休养,基本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到第四日,董太医、云宓、周砥等人便一起回了洛阳驿站。

    周砥让冬阳将杨奇请来了驿站,与他商议让瓮安村民养柞蚕的事宜。

    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杨知县若办好了,也是大功一件,自然没有反对的道理。只是他心中有些惭愧,自己管辖的地方,竟还需要旁人来为他谋划,为民请命。

    毕了周砥特意交代:

    “呈往朝廷的文书里你不必提及我,此事是云掌乐想到的,你可在文书里提及一二。日后此事成与不成,还得看你的作为,若办成了,功劳也大半都是你的。”

    杨奇听了忙称“是”,回到县衙便亲自书写送往朝廷的奏书,先说明让瓮安镇村民养柞蚕的原委,里面按周砥吩咐称是云宓发现柞树并提出养柞蚕的方案,然后再奏请从山东或辽宁引进优良蚕种的通关文碟和派遣指导人员,写好后便让人快马加鞭送往京中请批。

    朝廷的批示来回最快也得一个月,所有事宜都得等朝廷批准以后方能进行,若朝廷不允,一切便都是白忙活。

    云宓想到往回黄石村的一路上的艰险,又把杨奇叫了过来问他:

    “瓮安镇到洛阳城山高路陡,杨大人可否想过为村民修一条更平坦宽扩的路?”

    他们回来时经过瓮安集镇,镇上也是破破烂烂的,沿途的其它村子也都贫苦落后,若是有一条通畅好走的路,整个瓮安镇也不至于如此闭塞。

    且日后发展柞蚕养殖,也得有一条宽畅平坦的路才行,若不然商队行走艰难,输运困难,会成为很大的阻碍。

    杨知县一听犯了难,“不是下官不想,只修路费钱费力,尤其瓮安镇全是山,修路更是难上加难,实在是经费有限,下官也是有心无力。”

    杨奇说的也是实话,洛阳城有洛河、伊河、涧河、瀍河四大河流贯穿其中,每到夏季,洛阳便频遭水患,县里但凡有一点余钱和余粮都用来接济了灾民,前些年向朝廷申请的赈灾银也迟迟要不来,还是这两年当今圣上登基后,朝廷赈灾才及时了些,县里的日子便也稍稍宽余一些。可若要修路,谈何容易?!

    杨奇走后,云宓沉思半晌,让人捎信给京城的家中,先是跟父亲商量要在河南之地开柞绸商号之事,并让人从山东那边的柞绸商号里分派一个懂行的人过来负责这边的商号开展。信的最后还提及了一事,看父亲是否同意了。

    在等待朝廷批复期间,云宓、周砥、温宜、阮永四人便坐在一起研究从闵家带来的明澄的遗稿。

    尽管还未得到朝廷的回信,但杨奇还是亲自跑了一趟瓮安镇,查看那里的柞树林,为未来划分养殖林区作些准备。回来时杨奇带回一些生的柞树枝,只可惜冬天柞树的叶子都落光了,便在地上捡了些枯叶连同树枝一起带回来,请了一些有这方面见识的人来看,当听说这种柞树确实能养柞蚕时,便彻底放下心来。

    整个瓮安镇共有十三个村,基本全集中在那一片山地里,村与村之间近的相隔一二里,远的也就隔个五六里,而那一带山林基本都以柞树为主,如此整个瓮安镇要实现以养柞蚕致富的道路是行得通的。

    但往瓮安镇的路实在太难走了,狭窄陡峭,凹凸不平,在马背上颠了一天,杨奇只感腰酸背疼,两腿都快抽筋了,还时不时提心吊胆,怕摔下山崖去。

    杨奇开始为洛阳城与瓮安镇的路发愁,可眼下即要养柞蚕,又要修路,哪来的钱力人力呢?

新书推荐: 我靠土味情话稳坐最强 濒危植物祂为何那样?【星际】 [柯南]凉香细雨时 不二君把赤司他妹追到手 燕归迟 [全职猎人]寻找七情六欲 红色天竺葵 康宝蓝[破镜重圆] 七零病弱白月光[万人迷] 异世界小狗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