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参加大秦的朝会,姚初霁不知道,往日的章台殿朝会是如何的,只觉得比起湛国,要真实、自由的多。
目前没有明确的官职,作为朝会的一个添头,他缩在角落中,静静观察着朝堂上的一举一动,顺带着借此将人物、官职和脾性都对应到一起摸了个底。
朝会之后,官员各司其职,散去了。
姚初霁留下,最后,如愿以偿接下了考工室令丞之位(备注1),专职武器装备的制造。
在湛国的后期,他被贬职兵部,作为一名装备登记的小吏,却也有幸将整个兵部存世的、无关见得见不得人的,全部翻了一遍。
秦国的相关资料,秦王嬴政也令人送去了他那边。借着在九阈内修养的这段时间,他率先将秦朝相关,尤其是武器、装备及冶金方面的资料着重看了下,随后对应湛国,将短时间内可以适用得到的冶金技术、炼制工艺和一些能够利用现今技术制作的出来的武器、装备组图默写构画了出来。
为臣之道,既为主君解忧;错过了大湛的天下一统,他很期待能亲身参与、目睹大秦完成霸业!
他也很荣幸,遇到了一位开明的君主;愿意给予他信任,使他能大刀阔斧一展宏图!
只是,武器再好,也只是一个额外的加成,若是使用武器的人素质不到位…除却武器之外,姚初霁还以曾经他取自湛国数支军队的数据为参考向嬴政进谏了《军队进阶论》,阐明一支队伍中的“军纪”、“军规”对于“令行禁止”这一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以及完全做到“令行禁止”的军队在战场上的好处,包括减少牺牲等等在内。
当然。当前时代在此前也没有军队注意到过这一方面,可几番粗略瞥过咸阳宫内的郎中令军或是禁卫军,姚初霁却觉得,秦国军纪严明,若不再进一步锦上添花,岂不白瞎了这样严整的军队?
适逢前些日子蒙毅送去少府的连弩经过几番调试,已经做出了成品;而姚初霁提出要一览秦将、秦卒的体能数据,用以改良如今的武器装备。秦王嬴政索性接着这个机会,将次日的朝会挪到了咸阳宫的演武场内。
“赳赳老秦”,秦人封地贫瘠,而他们,就凭借着这顽强的精神,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扎根繁衍。
六代明君的奋斗,如今的第七代明君,将汇聚这六代明君的遗愿,将大秦“一统天下”的愿望化作现实。
秦人尚武,然,一人之勇,无可破千军万马。
故,闻有新兵器出炉,名曰:连弩;若试验成功,可令大秦军队如虎添翼。几乎所有的朝臣都对其报以足够的期待。
对此,姚初霁却显得的较为平淡,不惊让传召他伴驾,一同前往演武场的秦王嬴政有些好奇:“开云可是对连弩有什么想法?”
“大王太看得起臣了,只是想起了一桩旧事!昔年,湛国有一支极负盛名的骑兵,他们便是以连弩为武器,或偷袭或突击,百战百胜!也因此,湛国兴起了一阵连弩热,而殿下的一手连弩,用的也极其好…”黑眸如同春日化雪,不再心怀怨憎的青年能够坦然平静的诉说着过去的事情。
“哦?如此,那一会儿开云可是要看清楚了,是我大秦的连弩好,还是湛国的连弩好!”斜倚在撵驾上,嬴政淡淡的说道。
“自然是大秦的连弩好了!即便现在不是,我也会让它变成当世最好的!”姚初霁不以为然的说道:“这也是大王您用我的原因,不是吗?”
“那寡人…就等着姚卿了!”嬴政闻言,狭长的黑眸微微眯了一下,他微不可见的勾了一下唇角:不得不说,任用一个有用的聪明人,确实是件明智的事情。
“诺!”姚初霁自然的应声道。
接下来的一路上,再也无话,唯有整齐划一的、护卫在王家身后的郎中令军道脚步声,周围这些宫人,别说脚步声,就连必要的呼吸声都几不可见。使得脚步沉重的姚初霁混在其中有些格格不入,他自己却是完全没有放在心上,依然自顾自跟着队伍向前走着。
秦王嬴政带着姚初霁到达演武场的时候,距离朝会时间还有会儿。可臣子们却早已到齐了,自从得知连□□是从蒙毅那边呈上的,他们巴不得粘着他好挖些事关连弩的讯息出来。
——为将者,能够熟知每一种兵械,为军队扒拉好处,减少军卒的牺牲,这是他们存在的必要性之一。
对此,嬴政心知肚明,却没有阻拦之意。
这也是秦将们日常沟通情感的一种方式,他们深知分寸,他没有必要过多干涉。
待蒙毅接过内府官员手中捧着的匣子,单膝跪地亲自打开匣子为他奉上连弩时,嬴政毫不费力的拿起了盒子中青铜制成的连弩,大掌翻转几番打量之后,径直走到了台前,有力的臂膀支起了连弩,骨节分明的手指扳动机扣对着远处的箭靶几番连击扫射。
“彩!”站在一旁的尉缭忍不住拍手称绝。
射程如此长,且箭矢已经穿透靶心,说明还有余力,又可连发省去上箭时间,此连弩,神物也!
“大王,此连弩制造如何?是否可以用到军队?”作为已经内定的、只待粮草辎重齐全就要领兵出征的将领,老将王翦不得不考虑这一点,连弩的优势清晰明了,若是能够量产,或可为攻楚节约不少时间。
要知道,大军在外,每一日所消耗的粮草辎重,数不胜数。
六十万,又等于是抽空了整个秦国,其中风险…但凡能早些结束战役归家,悬着的那颗心也能早些放下。
“大王,此弩,可否让臣一试?”忽然间,蒙毅开口说道。
嬴政不语,却是直接将沉重的连弩递给了蒙毅,让到了一边。
蒙毅接过连弩,熟悉的打开了上面的匣板,接过身边小将递来的箭矢,快速的填充满箭匣后合上了匣板。然后迅速的抬起连弩,瞄准了另一处靶子,选择了同位扫射。射出之后,他率先将连弩递给了身边的小将,向着嬴政施礼后请求道:“大王,可否允我看一下对面的箭靶?”
“准!”嬴政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平淡应道。
“大王,可否允我一起?”自方才,姚初霁皱眉看了会儿之后,听得蒙毅要求,仿佛忽然间茅塞顿开,对着嬴政同样要求道。
嬴政没有答话,只是一挥手,随后转身,自顾自的向着自己的御座走去。
而满朝文武到此时,心下有些猜疑。这连弩看似好,为何…?难道其中有什么问题?
尤其是老将王翦,攻楚之事,他并非毫无压力,今日这连弩一出,他如顿悟一般,甚至都已经想好该如何使用可以减少军队压力,若是…无法将连弩用于军队,那着实有些可惜。
到是身侧的廷尉李斯,似是看出了什么,轻声说了句:“莫要着急。”
许是得亏于他的安抚,身边的武将慢慢的沉淀下来,碎碎念般细微交谈的杂音也消失了。
不一会儿,蒙毅并姚初霁回来了。
蒙毅单膝跪地,羞愧万分的向秦王嬴政请罪:“大王令臣监督这连弩制造,臣未能做好,请大王降罪!”
“哦?”接触连弩的时候,嬴政并没有察觉它的问题,只是隐隐觉得有些发力不连贯,如今连蒙毅都察觉到了,那么:“叔祖何罪?这亦非你所长,要问罪寡人也是问内府之过,与你何干?”
“大王容禀,这恐怕同上卿大人、内府都没有关系!臣斗胆,可否一看这连弩设计图,或者参照物?”姚初霁很是直接的打断了嬴政和蒙毅的君臣情深。
“你的意思…连弩的问题是出在设计图上?不会的…我曾将它对应精弩核对过,图纸没有错…”虽是这样说的,蒙毅还是令身边小将将原本安置青铜连弩的匣子带了过来。几番轻巧的波动,将匣子上下层间隔的木板取出,将其中带着冷月寒光的银白色的、雕刻着简单花纹的小弩取了出来,精弩小巧玲珑,不过男子一巴掌半那么大,却分外吸引人。就连随后取出的图纸,也在其面前黯然失色。
“上卿大人,精弩可否借霁一观?”姚初霁黑眸灼灼的看着那把錾刻着熟悉花纹的小弩,原本平静的内心泛起了几丝涟漪。
“开云?”似是察觉到了他的异样,秦王嬴政有些疑惑的问道。
“等一会儿,臣需要确认一下!”姚初霁没有回话,只是执着的伸出手,向蒙毅讨要着精弩一览。
“…自无不可!”谁也不知道,再将精弩递出去的那一刻,蒙毅心中在想什么。
同湛沅汐相处那么长时间,虽是依然摸不清她的曾经,可凭借他们相处的这些日子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极其简单干净的孩子。在他眼中,按年龄算也好心态看也罢,她确实可以称得上还算个孩子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她选择走入了蒙家,可她绝对没有坏心,城外庄园那些粮种即可为证!
可如今,她献给他的连弩让他转交到了大王这里,可偏生按照她图纸仿制的连弩又出了问题…他该怎么办?才能护住她?
城外庄园的粮种尚未成熟,大王确实不会伤她性命,可秦律苛严,即便是小罚一二,也足够她受的……
而另一边,接过精弩,指腹划过熟悉的流畅弧度,感受着凹凸不平的简洁花纹。姚初霁内心犹如打碎了的五味瓶似的,甜酸苦辣尽有。
不等嬴政开口问询,他主动拉开了话茬,为众人解惑:“大王可曾记得,臣和您说过,平帝时期湛国曾有一支极负盛名的飞云骑,他们以连弩为武器,百战百胜,也由此开启了湛国人疯狂使用连弩的高|潮。湛国连弩,无人可出其右,而要说将连弩威名发挥到极致的,不过昭帝时期禁卫营使用的精弩!精弩全身以精铁炼制,箭矢以钢铸就,弓身不过二尺有余,其后劲十足,足以射杀一里之外的目标……而殿下的连弩,也是从禁卫营中习得!”
小心的翻转着精弩,抚摸着每一处细节,随后,他翻折精弩,按照兵部密传中描述的那样,小心的掀开了机板,倒出了所有充做箭矢的钢针。
一瞬间,郎中令一排士卒已然挡在了嬴政身前,似是唯恐姚初霁会做出什么伤害秦王之事。嬴政见状,不屑的挥退了守卫在他身前的郎中令军卒,严肃的问道:“你的意思,献上这精弩和图纸的,极有可能是曾经与湛国禁卫营有旧之人?”
“非也,此弩虽小,但胜在精巧,虽款型落后,可所用技术材料皆是顶尖,怕是…其特殊意义大于了实际使用!”摸索了半宿,总算找到了机关,姚初霁小心的卸下了精弩填充仓两侧的夹板,露出了隐藏在其中正前方的核心区。那是一个小巧的齿轮状的东西,却是整个连弩最为至关重要的部分——棘齿轮!
将棘齿轮朝内的部分向着阳光,观察许久之后,姚初霁总算找到了细微秀气如米粒的字样,字迹虽小可錾刻的内容却石破惊天:天昭三年上元节,愿女沅汐生辰平安顺遂
姚初霁愣了一会儿,几番张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最后无奈的直接僭越的将被拆膛的弩机递给了嬴政,顺便低声告知他那一行小字所在位置:“大王且看这里…”
小巧的棘齿轮已经足够小了,而那一行小字几乎占满了棘齿轮的延边齿牙的一圈。字迹虽小却格外清晰,可錾刻的内容,却让秦王嬴政怒意节节攀升:“惺惺作态!”
天昭三年,湛沅汐八岁,也是嬴政‘捡到’她的时候!既然已然是他扔掉的,他‘捡到’的徒弟,已然属于他,他也不允许其他人染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师为父,皆是他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