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争端

    三日后,紫宸殿。

    今日朝堂上的氛围似乎格外不同,隐隐有风雨欲来、雷霆万钧之势。

    往日上朝伊始、崇宁帝未至之前,百官们总会私下里互相低语、交谈几句。

    可如今放眼望去,个个皆是垂首敛眸、身形微佝,站在原地仿若鹌鹑一般动也未动。

    料想今日之朝堂应当要有大事发生。

    忽然,殿外传来一道尖锐嘹亮的嗓音:

    “陛下驾到——”

    随之而来的,是崇宁帝越来越近的身影。待其落座,百官齐齐跪拜,齐呼“万岁”。

    “众卿平身。”

    崇宁帝低沉有力的嗓音传遍整个大殿,百官言谢起身站立,朝会至此开始。

    “陛下,臣有事启奏。”

    臀下板凳还未坐热,下方已有官员出列言明奏报。

    崇宁帝闻言透过冕旒循声望去,待看清那人模样时,不免稍感讶异。

    “准奏。”

    充满兴味的嗓音自崇宁帝口中而出。

    薛霁听此便拿出早已备好的卷宗奉于手中,高声道:“回禀陛下,阿魏一案臣已彻查完毕,现呈上查案卷宗,请陛下过目。”

    崇宁帝闻言眼眸一眯,身侧的太监总管常申见此便立马地走到薛霁身边拿起卷宗。

    不消片刻,这本卷宗已然摆至崇宁帝面前的御案之上。

    崇宁帝大致翻阅了面前这份朴实无华的卷宗,未曾细看,却并未耽误他了解案件始末。

    看完之后,崇宁帝的脸色沉了下来,他端坐上方沉吟半晌,始终未曾言语。

    底下有几个官员悄悄抬头一觑,瞧见崇宁帝脸色低沉、面带不悦后瞬间垂下头颅,不敢再看。

    大殿之上有片刻时间鸦雀无声。

    下一刻,只听薛霁回禀道:“陛下,臣已查明案件始末,三月之前曾致使京中多名官员意外身殒的假药阿魏,乃是出自掌管药商行会的三大药商之手。”

    “臣不日前已缉拿崔、胡、钱三大药商之主谋、从犯及其家眷,人犯现今皆已招供,人证、物证俱全。”

    “另,药商行会现任会长崔善供认其与太府寺寺丞张禹勾结,数年间曾多次向张寺丞进献大笔贿银及大量财宝。”

    “药商行会得其庇护,无视律法、草芥人命,谋求私利之举不计其数。其官商勾结、贪赃枉法、罔顾人命之举罪不容诛。”

    话音落下,薛霁便呈上另一份案卷,皆是药商行会之药商与太府寺丞张禹数年间财物往来之账册、秘密通信之信函及经手银两之管家证词。

    待常申再次将案卷呈于崇宁帝面前御案后,薛霁便立于大殿之上,拱手朗声道:“以上便是阿魏一案的始末,以及臣之调查结果,请陛下定夺。”

    不待帝王出言,太府寺寺丞张禹立即摇摇晃晃地走出队列,他面色发白、浑身发抖地跪了下来,慌张道:

    “陛下明鉴,薛少卿所言定是那些奸商诬告,臣实在不知还有这等荒唐之事,臣也绝不曾做过此等大逆不道、欺君罔上之事啊!”

    “臣冤枉啊!请陛下明鉴!”

    张禹跪立于大殿之上,声泪俱下,泣哭不止,真真恍若一个遭受诬陷、蒙受不白冤屈之人。

    大殿之中其余官员见此面面相觑、眼神相视,竟是无一人出列为其陈情诉冤。

    见此场景,崇宁帝重重一“哼”,将手中案卷甩在张禹身前,厉声怒道:“你自己好好看看吧!”

    张禹连忙爬上前拿起案卷翻看,眼前白纸黑字、言之凿凿,历数他所收贿赂、所做浑事,更兼他身边管家之自述证词。

    这下,张禹便是有十张嘴都说不清了,他瘫坐在地、神情恍惚,似是不欲再辩,已然认命。

    御座之上,崇宁帝神色不明,周身却隐有戾气,百官齐齐噤声,皆不敢在此时侵犯帝王威严。

    人人皆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半晌之后,高坐庙堂之上的帝王终是出了声,他盯着下方双目游离、神情呆滞的张禹下旨道:

    “太府寺寺丞张禹身为朝廷命官,却勾结药商,谋求私利;更是与其同流合污,贪赃枉法,草菅人命。”

    “现证据确凿,罪不容诛,立马将其打入刑部大牢,于秋后问斩。”

    不一会儿,紫宸殿外走进来两名神情肃穆的带刀侍卫,俩人目不斜视地朝张禹走去。

    张禹见此立马膝行上前,凄惨喊道:“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罪臣知错了!”

    崇宁帝置之不理,冷眼观之。

    张禹随即看向身旁的官员队列,扑过去抱住一人大腿,大声叫道:“寺卿大人!救我啊!寺卿大人……”

    话未说完,立马便被两名侍卫拖了出去,只是那凄惨的喊叫还弥留于大殿之中,久久不息。

    一场闹剧将将结束,大殿之中噤若寒蝉。一时间亦无人敢率先发声,皆是站在原地垂首不语。

    正待众人沉默之际,忽听耳旁传来一道清朗男声,振振有词。

    “启禀陛下,臣欲弹劾太府寺寺卿李良。臣以为其罪有三,一为失察之罪,二为任人不善之罪,三为连带之罪。

    “其一,李寺卿身为太府寺最高长官,却未能发现其下属官员在数年间所犯罪行,其监管失职,是为失察之罪。”

    “其二,张寺丞乃是李寺卿鼎力举荐、后又一手提拔之人。我朝律法有言:‘任人而所任不善者,以其罪罪之’,是为任人不善之罪。”

    “其三,张寺丞乃李寺卿直属下官,张寺丞所行违法之事皆在李寺卿职责监管范围之内。李寺卿监管不善,对此有不可推卸之责,是为连带之罪。”

    “微臣职在监察,不敢欺瞒。以上所谏之言,皆句句属实,请陛下裁夺。”

    御史中丞谢云卿的一番奏劾之语如连珠炮弹般、声声响彻于大殿之上,未给旁人一丝插话的机会。

    待他说完之后,太府寺卿李良李大人早已面沉如水,额冒虚汗。

    有置身事外的官员不禁心中暗道:今日的朝会果真精彩绝伦,这桩桩件件皆是意有所指。

    那官员想到此处,便偷偷抬眸瞥了一眼站立于队伍最前方中的一人。

    半晌之后,崇宁帝方才发了话,他语气略沉道:“卿所奏之事,朕已知晓,你且将卷宗呈上来。”

    “至于……太府寺卿李良,先革职查办,回府禁闭吧。此事暂且交由刑部去核实,三日内奏报于朕。”

    随后,崇宁帝捏了捏眉心,在百官惶惶不安中提前结束了此次朝会。

    而太府寺寺卿革职、寺丞伏法,太府寺一时连失两名重臣之事,举朝震动。

    下朝之后——

    林府,林勉书房。

    不久前已被崇宁帝下旨“革职查办,回府禁闭”的太府寺卿李良,此时并未回府,反而正焦急不安地坐在林勉书房之内。

    李良神色慌张,坐立不安,他语无伦次地询问着对面之人:“尚书大人,这……我……我这下该如何是好啊?”

    闻言,林勉一时怒从心起,随即后牙紧咬暗自忍下怒意,长叹了一口气后抚须劝道:“此事不急,还需从长计议,你且先安心回府。”

    他顿了顿,继而语焉未详道:“……西域使团不日将至,陛下近期不会动你。”

    话音落下,林勉未再言语,反而端起面前的茶盏微抿了一口,好似胸有成竹。

    实则林勉心中懊悔不已,这段时日他顾此失彼,只将精力放在对付薛彻那老狐狸身上。

    一时疏忽之下,竟让薛霁那小子将他“重创”如此,不知是否该夸他一句后生可畏!

    若不是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他必不会这般轻易揭过。只待“西域出使”事了之后,他定将新仇旧账一并从薛霁身上讨回。

    林勉一番话语信誓旦旦,稍稍抚平了李良心中一丝焦躁。他有意再询问林勉有关“西域出使”一事,可终是压下心中疑虑。

    毕竟为官多年,他于进退之道上早已深谙于心。

    李良当下便长吁了一口气,好似将心收回了胸膛,叹道:“多谢大人指点迷津,有了大人的这句话,下官心中的巨石总算落了地。”

    说完后便起身告辞,不再逗留。

    送走李良后,折返回来的管家林杰在靠近书房之际,恍惚间好似听见了茶杯砸落在地的响声。

    他心神一晃,随即便绕开这处,转而去了厨房准备膳食。

    而在千米之外,薛府之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哈哈哈——”

    “明彰,不知你瞧见林勉那老家伙的脸色没?真是精彩极了!”

    薛霁闻言,如实相告:“并未瞧见。”

    然后停顿了一瞬,接着又道:“但……足以想象。”

    言语间亦颇有笑意。

    谢云卿见此微摇了摇头,感叹道:“早该这么做了,林勉那厮这几年在朝中是越发狂妄了,就该搓一搓他的锐气,让他知道这朝堂可不是他的一言堂。”

    薛霁并未言语,却也并未有任何不悦的神色。可见,他心中亦是颇为认同谢云卿所言。

    随后,他只淡淡道了句:“林勉行事向来隐蔽、不留后患,此前时机未对。”

    至于这次的阿魏一案,想来是那几名意外身殒的官员运气不好。恰巧就买来了假的阿魏,加之庸医治疗不当,白白丢了性命。

    不过,这也让薛霁发现了林氏一派的漏洞。

    他当即便抓住了此次时机,自请调查,在暗中搜集证据、抽丝剥茧之下,如今才能稍稍重创他林勉。

    对此,薛霁倒认为此番事成是天时地利外加人和。

    谢云卿闻言笑着回道:“此次真是天时地利再加人和”。

    二人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无形之中亦显示了一份独属于少年人的傲气。

新书推荐: [网王]结婚以后 成为阴郁男主异能后 未竟的告白 我就是恶毒,不服受着 春告草 为她沉沦【强取豪夺】 重生后逆徒为我火葬场[女师男徒] 医女她,易容伪装被发现! 怪谈降临,我写的小说成了真 云上邮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