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凡语木艺”实习的日子里,除了接触基层业务,林绾心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公司COO刘亦然的办公室。
他与林家关系匪浅,是家里的常客,可以说是看着林绾心从小丫头出落成如今亭亭玉立、才华出众的模样,内心早已将她视作自己的儿媳妇。
他原本确实很属意林绾心,私下里没少跟林凡栖开玩笑,说要撮合她与自己那个在国外学金融的儿子,觉得两个孩子都很优秀,若能在一起是美事一桩。虽然后来林绾心选择了陈清晏,他除了最初的些许遗憾,更多的是为晚辈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而由衷高兴,对林绾心的喜爱和关照丝毫未减,甚至因着她这份独立自主的选择,更添了几分欣赏。
因此,当林绾心以实习生身份进入公司后,刘亦然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她亦师亦友的引路人。他的办公室,成了林绾心在职场上的“安全屋”和“充电站”。
林绾心会拿着自己做的市场分析报告去请教他,刘亦然从不直接给答案,而是引导她思考:“绾心,你看到这个数据下降,认为原因是什么?是市场大环境,还是我们的产品力问题,或者是竞争对手有了新动作?别忘了结合你从车间了解到的情况一起看。”
当她在跨部门协调中遇到阻力,有些沮丧时,刘亦然会给她泡一杯她喜欢的果茶,用过来人的经验开导她:“做事就是做人。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考量和难处,理解他们的立场,找到共同利益点,比单纯用职位或者道理压人更有效。你爸爸当年就是这么把一群性格各异的老匠人凝聚在一起的……”他常常以“你爸爸当年”开头,讲述林凡栖创业初期如何化解危机、如何用人识人、如何在坚守手艺和开拓市场之间寻找平衡。这些故事,比任何商学院案例都更生动、更贴近林绾心的心。她从中不仅学到了商业智慧,更深刻地理解了父亲以及“凡语”这个品牌的灵魂。
有时,刘亦然也会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关心她的生活。
“清晏博士读得怎么样?搞科研辛苦,压力大,你回家多给他做点好吃的,生活上多体谅。”
“你爸妈最近身体还好吧?你爸那个倔脾气,盯新产品研发一上头就忘了吃饭,你得和你妈一起管着他点。”
语气亲切,充满关爱。林绾心也很愿意跟他分享,觉得刘叔叔是除了父母和清晏之外,最能理解她处境和压力的人,是可以完全信赖的长辈和导师。
有一次,林绾心参与了一个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新产品线市场调研项目。在项目中期汇报会上,她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自己的分析,提出了一个与传统思路相悖的大胆建议——暂时放缓实体店扩张,集中资源发展线上定制和体验式快闪店,并主推一系列融合传统木艺与现代极简风格的小件文创产品。
这个提议遭到了市场部一位资深经理的强烈反对。他认为线上渠道虚无缥缈,快闪店成本高效果难测,坚持认为应该继续深耕实体渠道和传统家具品类。
“林助理的想法很有创意,但毕竟缺乏市场经验,过于理想化了。我们‘凡语’的根基是实打实的工艺和实体体验,不能本末倒置。”那位经理语气带着前辈的优越感。
会议室的气氛有些凝滞。刚刚转正的林绾心面对资深同事的质疑,脸上有些火辣,但她依然努力保持着镇定,准备据理力争。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聆听的刘亦然开口了。他没有直接支持林绾心,而是用沉稳的语气向那位经理提问:
“李经理,你反对的理由是基于数据,还是基于经验判断?林助理报告中提到的Z世代消费偏好数据,以及线上同类竞品的增长趋势,你如何看?”
接着,他又转向林绾心:“绾心,你提出的线上定制流程,如何解决非标品退换货率高的行业痛点?快闪店的成本与预期引流效果,有更详细的测算模型吗?”
他的提问,既点醒了那位经理不能仅凭经验否定新思路,也引导林绾心去深入思考方案的可行性,将一场可能演变成立场之争的讨论,拉回到了理性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轨道上。
最后,刘亦然总结道:“传统不能丢,但市场在变,我们必须有拥抱变化的勇气和尝试新渠道的魄力。我认为绾心的方向值得深入探讨和细化。这样,成立一个专项小组,李经理你负责把控风险和市场传统渠道的协同,绾心你负责牵头完善线上和快闪店方案,一周后我们再议。”
这个决定,既维护了资深员工的面子,又给了林绾心极大的信任和施展空间。散会后,刘亦然单独留下林绾心,语气温和却有力:“绾心,记住,在职场上,有想法是好事,但要让别人信服,光有想法不够,还要有缜密的逻辑和可行的路径。大胆去干,出了任何问题,刘叔叔给你担着。”
这番话,给了初入职场的林绾心莫大的鼓舞和底气。也正是这一次次具体的支持与指导,让她在实习期间飞速成长,也让她对刘亦然充满了感激与信赖,视其为人生最重要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