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我们家里的一道菜——炒腊肉。高中上学前,妈妈有时候都会给我装上几块带在书包里,中午的时候用来拌饭。
腊肉,我们这边一般是秋冬季节制做,但不急着过年吃,做得好的话,保存半年都没问题。冬天一群人坐在火旁烧火聊天取暖时,会挂上几串已经腌制好和晾干了的五花肉,柴火的烟顺着空气的流动往上面飘,五花肉以其厚实的体型拦住了这些烟,并将它一层一层裹在了自己的身上,油一点一点渗透出来,最后一大滴一大滴地沿着肉皮往下掉。待熏上个十来天,五花肉慢慢从粉色到棕色,最后成了黑色,腊肉也就做成了。
腊肉的做法虽看着流程并不繁多,实则也很需要精力与经验。如果前期五花肉选得不好,肥肉太少或者太多,都不会是一块令人后面品尝起来觉得肥而不腻的腊肉;再者腌制也很重要,盐须得合适,可以适量多一点点,但一定不能少,少了,肉容易变味,这一大盆的五花肉就算浪费了。
我外公很喜欢做腊肉,每年冬天他总会给我们留上几块。而湖南人在吃这一方面,讲究的就是要够辣、够香才得劲。有时候一餐里面没有放辣椒的话,可能会觉得不适应,胃里寡淡,感觉和没吃一样。所以炒腊肉一定要放足够的辣椒,才更能够将腊肉的气质突显出来。抓一把朝天椒剁碎,拍烂几瓣大蒜,把腊肉清洗一下肉面的烟熏灰,切成片后扔进锅里爆炒,然后放朝天椒和大蒜,再撒一勺子尖尖的盐,继续爆炒,满屋子都盛满了腊肉的香味,闻一下,口水就已经不自觉地往下吞了,抓人心肝,顿时食欲打开!每当这时候我实在等不及开餐,偷偷夹一块往嘴里塞,嗯!真的够味!一块好的腊肉嚼起来是十分有口感的,略微显干,你能感受到它在你的咀嚼中肉丝分离,但是又不会令你难以下咽,而是有着合适的嚼劲。对于我这种不喜欢吃肥肉的人来说,腊肉的肥肉依然是碰不得的,但是肉皮和瘦肉是一定要吃的!尤其肉皮,晾干、烟熏之后更有它的弹性。
很可惜,我最近是品尝不到腊肉了,今年留着的最后一块腊肉已经吃完,下一次吃大概率是过年回乡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