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市国安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深藏于城市地下,厚重的合金门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内部冷白色的灯光照亮了每一寸空间,空气净化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却吹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无形的紧张。巨大的电子沙盘占据了一整面墙,红色的光点像恶疮一样聚集在城郊的废弃物流园区,代表着已知的威胁;蓝色的防线如同冷静的猎手,在外围缓缓收缩。
萧毅踏入主指挥室的瞬间,脊背自然而然地挺直,周身温和的气息被剥离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淬炼过的、冰冷的锐利。他不再是那个会为心爱之人挑选早餐的萧毅,他是“银刃”,是猎鹰特战旅的尖刀,是今夜这场“手术”的主刀医生。
他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沙盘,瞬间锁定核心区域——一个结构复杂的废弃仓库。所有数据流在他脑中飞速整合、计算。
“萧队,猎鹰A组已按原计划机动,预计一小时后抵达三号集结点。”现场负责人王磊快步上前,语速快而清晰。
“敌方火力确认情况?”萧毅的声音没有任何起伏,像冰冷的金属。
“突击步枪不少于六支,确认有榴弹发射器,并在仓库内囤积了大量民用炸药。他们利用废弃的集装箱和钢材构筑了简易工事,形成了交叉火力点。”王磊指向沙盘上几个被标记的区域,“地形对我们强攻不利。”
“警方负责外围封锁和二次疏散,确保无平民滞留。核心清除任务,由我们执行。”萧毅下达了基调命令。
“明白!”
萧毅不再多言,大步走向主控台。他的指尖在触摸屏上快速划过,调出仓库的建筑结构图,大脑如同最高效的计算机,开始进行战术推演。墙壁的厚度、可能的狙击点、通风管道的走向、敌人的人质部署……无数变量在他脑中碰撞、组合。
“通知A组,集结点变更为四号点。三号点过于开阔,容易被对方外围观察哨察觉。”他第一个指令就推翻了原计划,语气不容置疑。
“技术组,全面干扰目标区域民用通讯频段,但保留他们对内通讯的监听通道。我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在害怕什么。”
“无人机升空,启用热成像和微光模式,对仓库及周边五百米进行地毯式扫描,重点排查是否有我们未知的密道或出口。”
一条条指令清晰、果断地从他口中吐出。指挥室内,键盘敲击声、通讯应答声、设备运行声交织成一片,所有人都围绕着“银刃”这个核心高效运转。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战场里,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队员的生命、城市的安宁,以及那份必须被拦截的敏感技术。此刻,他的世界里没有风花雪月,只有铁与血的计算。
---
锦溪苑公寓
与此同时,城市的另一端,沈亦柔的公寓里是一片截然不同的静谧。
她平静地将两人用过的早餐餐具收拾进水槽,细心冲洗,擦干,归位。客厅很快恢复了之前的整洁与秩序,仿佛那个清晨带着早餐和一丝紧张出现的男人,以及那通打破宁静的紧急电话,都只是窗外掠过的一阵风。
她没有尝试拨打任何电话,也没有坐立不安地频繁看向手机。她了解他的职业,更深知“担忧”这种情绪,对于萧毅那样身处风暴中心的人而言,是一种奢侈且无用的负担。她相信他的能力,正如他相信她的理性。信任,是比牵挂更高级别的支持。
她走进书房,打开了笔记本电脑和专业文献数据库。下周三,她需要在一个关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部研讨会上做主题发言。刚刚完成的初稿,正需要这样一段不受打扰的、绝对专注的时间来打磨。
指尖在键盘上轻盈而有力地敲击,屏幕上,严谨的经济模型、复杂的数据图表和逻辑缜密的政策建议逐一呈现。她偶尔会停下来,查阅手边厚重的参考书籍,或用那支她惯用的钢笔在打印稿上写下清晰的批注。她的眼神专注,思路流畅,完全进入了属于她的“战场”。
窗外的阳光缓缓移动,在她摊开的书页和键盘上投下变换的光影。城市的某个角落或许正暗流汹涌、雷霆将至,但她的世界在此刻,只有对经济运行规律的探寻和对政策最优解的追求。
他们了解彼此的世界,也尊重彼此的战场。无需过多的言语安慰,也无需无谓的牵肠挂肚。最好的支持,就是相信对方能完美地处理好自己领域内的一切,同时,自己也毫不懈怠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熠熠生辉。
---
指挥中心内
最终的行动方案在萧毅的脑中成型,并通过指令系统下发至每一个作战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