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7章 颠覆现有理论的发现
“等我们带回的实验成果转化落地,未来会有更多‘宝石’在月面绽放。”李锐的声音带着一丝不舍,“心月狐,飞船已进入近月轨道,轨道半径1800公里,周期2小时10分钟,请求进行轨道圆化调整。”
“准许轨道圆化调整,调整推力15kn,持续时间30秒。”指挥中心回应的同时,仪表盘上的轨道曲线开始缓慢修正。
张明在调整间隙,快速检查了飞船的生命维持系统:“氧气浓度21.5%,温度22℃,二氧化碳浓度0.03%,水循环系统净化效率98%,所有参数均在安全范围。”
就在轨道圆化接近完成时,刘畅面前的数据终端突然弹出预警提示:“姿态控制系统传感器数据波动!y轴角速度传感器数值异常,从0.02rad/s跳变至0.08rad/s,持续时间0.5秒。”
李锐立刻按下应急监测按钮,飞船自动启动多传感器交叉验证:“切换备用传感器,对比数据。张明,保持飞船姿态稳定,暂不进行后续轨道调整。”
“备用传感器数据正常,y轴角速度0.021rad/s,初步判断主传感器受月尘干扰。”张明的手指悬在姿态控制杆上,随时准备干预,“飞船当前姿态无异常,俯仰角0°,偏航角0.3°,在允许范围内。”
刘畅快速调取传感器位置图:“y轴角速度传感器位于飞船左侧舷窗下方,推测是返程时附着的微小月尘进入传感器接口,导致信号干扰。是否需要启动传感器自清洁程序?”
“启动自清洁程序,低压气流吹扫10秒。”李锐果断下令,“心月狐,飞船姿态控制系统主传感器出现月尘干扰,已启动自清洁程序,当前飞船姿态稳定,请求持续监控数据。”
“心月狐收到,地面已同步监测数据。自清洁程序执行后,若数据恢复正常,可继续按原计划执行任务;若异常反复,将启动应急姿态控制方案。”指挥中心的回应沉稳有序。
10秒后,自清洁程序结束。刘畅盯着终端屏幕,眼中露出释然:“传感器数据恢复正常,y轴角速度稳定在0.02rad/s,无跳变,干扰已排除。”她忽然想到什么,补充道,“这或许和‘月尘抗氧化酶’有关!月尘附着后没有产生腐蚀性物质,只是物理干扰,说明酶的抗氧化特性可能抑制了月尘中金属颗粒的氧化锈蚀,减少了传感器故障风险。”
“这个发现很有价值!”李锐立即记录下来,“数据已同步地面,后续可纳入‘月尘抗氧化酶’的应用研究方向。现在,继续执行轨道圆化调整。”
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近月轨道后,三人终于有了短暂的休整时间。张明泡了三杯太空速溶咖啡,用特制吸管递到两人手中:“还有36小时就能回到地球了,说真的,有点想念地球的空气和食物。”
刘畅抿了一口咖啡,目光落在舷窗外的地球方向——那颗蓝色星球已露出清晰的轮廓,云层如同轻纱般覆盖在地表:“我最想做的,是尽快把‘月尘抗氧化酶’的实验数据整理完整,地面团队肯定等不及了。”
李锐望着地球的影像,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这次任务的收获远超预期。自主对接验证了技术成熟度,舱外抢修积累了月面作业经验,而微生物和酶的发现,可能会彻底改变深空探索的格局。”他打开便携式终端,调出实验数据图表,“你们看,‘月尘抗氧化酶’在1000μsv/h辐射下的活性保持率,比地面模拟实验的结果还要高,这说明月面环境可能进一步强化了它的特性。”
张明凑过来看了一眼:“如果能把这种酶添加到航天服材料里,航天员的辐射防护能力能提升多少?”
“保守估计能提升3-4倍,甚至可能让航天员在无额外防护的情况下,短时间暴露在深空辐射环境中。”刘畅补充道,“还有硅基耐受菌,它们能利用月壤合成有机物,未来或许能实现月球基地的食物自给,减少物资补给依赖。”
“心月狐,吴刚小队请求启动实验数据深度分析程序,利用飞船超级计算机,对‘月尘抗氧化酶’的分子结构进行三维建模。”李锐对着通讯器说道。
“心月狐批准,飞船超级计算机算力已为你们预留50%,建模程序已上传。”指挥中心回应,“地面生物团队已组建专项研究小组,等你们返程后,将立即开展酶的人工合成实验。”
接下来的36小时里,三人轮流值守,其余时间都投入到数据整理与分析中。刘畅负责三维建模的参数调整,张明整理舱外作业和实验过程的视频资料,李锐则撰写任务总结报告,同时与地面团队保持实时沟通,汇报最新发现。
当飞船进入地月转移轨道中段时,三维建模初步完成。刘畅调出立体模型,屏幕上一个复杂的分子结构缓缓旋转,核心部分的硅氧键与氨基酸链交织成稳定的网状结构:“心月狐,‘月尘抗氧化酶’三维建模完成,核心结构含6个脯氨酸残基形成的稳定环,硅元素占比达8%,这是地球酶中从未出现过的结构。”
“地面已收到模型数据,初步分析显示,这种结构能有效吸收辐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从而保护酶的活性中心。”地面生物团队的回应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这一发现颠覆了现有酶学理论,你们真是立了大功!”
飞船接近地球轨道时,大气层的边缘已呈现出淡淡的蓝色光晕。李锐启动再入程序:“心月狐,‘星尘四号’已抵达地球轨道入口,速度11.2km/s,姿态稳定,请求进入大气层再入程序。”
“心月狐收到,再入程序已确认,着陆场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气晴朗,风速2m/s,符合着陆条件。”指挥中心的声音明显清晰了许多,星际通讯的延迟已缩短至毫秒级,“注意监测防热罩温度,再入过程中若出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逃逸程序。”
“防热罩预热完成,温度传感器正常,姿态控制系统已切换至再入模式。”张明握紧姿态控制杆,飞船开始调整角度,以30°仰角对准大气层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