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

    傅韵锦的事尘埃落定后,黄远道就按照崔慎知的要求开始了行动。

    他让门下弟子在授课的时候有意无意的把话题引导‘父子’的方向去,在合适的时候提及‘有其父必有其子①’,并且面露难色,却不解释,直到有人再三询问,才以避人耳目的姿态,满是担忧的说出崔慎知虽然现在看着还好,但是到底流着崔肃恭的血脉,未来只怕是难说。

    与此同时,他又安排了说书生把那些早就编好的故事,在各个酒楼里传扬开来。

    比如父亲不学无术,儿子早年间聪慧无双,长大后却什么都忘了,也成了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或者父亲贪恋美色,儿子幼时一心只读圣贤书,后来却也沉迷酒色终日流连秦楼楚馆等。

    除此之外,他还让那些受过崔慎知恩惠的贫民窟孩子们扮成小乞丐,在街头巷尾传起了崔慎知的闲话。

    除此之外他还让他那些从未在外露过面的,不为人所知的弟子们分别投靠那些颇有野心,且有一定权势地位的人,以门客的身份不动声色的挑起对方的不臣之心,进而参与进来这场针对崔慎知的围剿。

    眼见情势愈发混乱后,他还亲自出马,跟崔慎知在乾清宫里‘大吵一架’,然后一路上长吁短叹的回府,等到有人上门来问,就直言崔慎知迷恋上了一个姑娘,对那个姑娘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这不由得让他有些担心崔慎知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崔肃恭。

    这样一通操作下来,民间讨论傅韵锦事情的声音越来越大,对于崔慎知的看法也迅速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受过崔慎知恩惠的,比如南州百姓,坚定不移的相信崔慎知跟崔肃恭是不一样的,毕竟崔慎知的所作所为他们都看在眼里,他们相信崔慎知是绝对不会成为崔肃恭那样的昏君的。

    另一派则是另有所图的,比如那些被挑起了不臣之心的人,各种举例说古往今来的皇帝有多少是开始的时候贤明,到老昏庸,比如汉武帝,比如唐玄宗,并言之凿凿崔慎知也会是其中一员。

    对于这两种声音,崔慎知一律置之不理,不管大臣们上多少折子要他管,他一律留中不发,不置一词,以至于民间的争执愈演愈烈。

    在他这种消极应对,以及黄远道的推波助澜下,后者的声音终于慢慢的压过了前者,民间开始出现了趁乱起事,试图裂土封王的人后,崔慎知才觉得时机到了。

    *****

    又到了早朝的时候,平安按照惯例,像个乖巧的小媳妇一样站在乾清宫里打算目送崔慎知离开,然而下一秒崔慎知就牵着她的手到了太和殿。

    看着莫名其妙出现的平安,所有大臣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黄远道说的话,心里立马敲响了警钟。

    崔肃恭当年是先娶了傅韵锦,再纳的沈眉妩,所以沈眉妩只是个妃嫔,崔慎知现在这是什么意思?打算直接立后?虽说皇后的出身高低都不是问题,但这个时机不对吧?

    眼下民间本来就因为他这段时间的不作为对他颇有微词,结果他不仅无视了那些正事,还想要立一个不知道从哪来的女人为后?他疯了吗?

    就在众位大臣疑惑不解的时候,崔慎知开口说话了。

    “诸位一定很疑惑为什么我这段时间对民间的风言风语置之不理,那是因为那些话与我并没有关系,我…并不是太上皇跟先皇后的孩子,而是太上皇担心皇位旁落,灭了满门后从民间抱来狸猫换公主的孩子,我身边的平安才是太上皇跟先皇后的亲女儿,货真价实的公主。”

    听到这话,所有大臣的脑子里都是‘嗡’的一声。

    崔慎知在说什么?他们悉心调教多年,完美符合明君形象的人压根没有皇室血脉?原因是崔肃恭担心皇位落到旁人手里?而且崔肃恭还灭了崔慎知全家?崔肃恭灭了崔慎知全家却把皇位禅让给了他?崔肃恭疯了吗?崔慎知现在说这些是要干什么?改朝换代吗?

    就在大臣们不知道现在是应该拜见‘新朝的开国皇帝’,并且宣誓效忠,还是斥责‘前朝的末代皇帝’昏庸,并以死殉国的时候,崔慎知帮他们做出了决定。

    “按理说眼下这个情况,皇位应该由皇室宗亲中有资格有才能的人来继承,但是在太上皇的多年迫害下…想必诸位也知道皇室宗亲是个什么情况,根本无人可选。”

    大臣们想着那群不是身体残缺就是脑子残缺的皇室宗亲沉默了,继而纷纷皱着眉头,用探究的眼神看向崔慎知。

    “所以皇位,慎知还是决定勉力为之,不过诸位大人放心,我并没有改朝换代的想法,毕竟太上皇是我的灭门仇人没错,但我也实实在在的先皇后之子的身份受到了先皇后的荫庇以及诸位的照拂,如果就这样扔下一切不管,不仅是辜负了诸位,还会引起天下动荡对不起百姓。”

    “但是我到底跟皇家没有关系,就这样坐在皇位上总归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崔慎知看向一旁有些手足无措的平安,安抚性的笑了笑:“所以我决定跟平安成亲,以皇家赘婿的身份暂代皇帝一职,等到日后我和她的孩子大了,有能力治理天下了,再把皇位传下去。”

    听到这话,其他人怎么想不知道,平安脑子里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崔慎知疯了,毕竟古往今来都没有这样的事,民间肯定会乱不说,大臣们也不会同意的。

    然后她就看到数位大臣陆陆续续的表示了赞同。

    平安这下不仅觉得崔慎知疯了,她觉得大臣们也疯了。

    *****

    大臣们当然没有疯,问题是眼下他们除了接受,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参与了以贤德为名,逼崔肃恭退位这件事,虽然他们当时会那么做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以为崔慎知是崔肃恭的独子,是板上钉钉的未来皇帝,但现实是崔慎知不是。

    崔慎知不仅不是崔肃恭的独子,甚至不是崔肃恭的孩子。

    这样一来事情就变得尴尬了。

    他们成了当着崔家的官,享受着崔家的俸禄,却帮着他人,把崔家从皇位上推下去的贰臣。想要避开这个骂名,最优解自然是从崔家的宗室中另择贤能推举上位,可是崔家的宗亲…

    不说也罢。

    其次就是拒绝这个提议,斥责崔慎知一番后离去,另择明主,或者自己成为明主,逐鹿天下。

    问题是现在不是乱世,崔慎知这个当了太子十几年的人,已经深深扎根在了百姓心里,是百姓们认定的唯一明主,这种情况下他们不管是另寻旁人还是自己上,都跟自寻死路没什么差别。

    除了这两条路,剩下的就只有归隐山林或者接受崔慎知的这个提议。

    ——他们当然不可能选择归隐山林。

    于是平安以为必然会引起大乱的事,就这样以一种玩笑一般,十分轻松的方式结束了。

    一场普普通通的早朝过后,她的公主身份就这样过了明路,昭告了天下。

    民间得知这个情况后一开始也是陷入了混乱纠结,毕竟谁都没想过崔慎知这个人尽皆知的崔肃恭独子,居然不是崔肃恭的儿子,但是没多久大家都回过味来了。

    崔慎知不是崔肃恭的儿子…又怎么样呢?

    或者说,崔慎知不是崔肃恭的儿子,这不是很好吗?

    崔肃恭是什么人?是个人尽皆知的烂人。

    即位之初就因为想要把傅韵锦贬妻为妾,在朝堂上跟大臣们对着干,被黄家撅回去了之后就开始动辄不上朝,整天跟沈眉妩在后宫厮混,直到害死傅韵——也就是他失去生育能力后,他才勉强成了一个合格的皇帝。

    只是合格。

    还是勉强合格。

    他只是不再跟大臣们对着干了,但是生活上还是各种奢靡享受,政务也是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要不是有崔慎知这个太子在前边顶着,天下早就乱起来了。

    崔慎知不是这样一个烂人的孩子,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

    至于崔慎知没有崔家血脉,却坐在崔家的皇位上,这个看起来是问题很大,但细细想来并不算问题,原因倒不是崔慎知说了皇位会传给他跟平安的孩子,而是单纯的不算问题。

    就眼下的情况来看,崔慎知是完全可以选择改朝换代的,毕竟他治理天下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在民间的声望也是无人可比的高,大可不必受崔家的钳制,自己开创一个新的王朝,成为开国皇帝,而开国皇帝的一大特权不就是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吗?如今他又不是要穷兵黩武或者劳民伤财,不过是当个赘婿皇帝,自然不能算是个问题了。

    不过民间还是出现了一些贪心不足想要放手一搏的人,但是就像陆逢平说的一样,都是些小乱子,根本掀不起什么水花,天下大势还是趋于平稳,仿佛高居庙堂之上的是个赘婿皇帝是件再寻常不过的事一样。

    看到这个情况,平安觉得世人可能都疯了。

    但是不管世人疯不疯,摆在她眼前的现实就是这样。

    崔慎知依旧是皇帝,也是人尽皆知的皇家赘婿,她拿回了公主身份,嫁给崔慎知之后是依旧保持公主身份还是改为皇后身份,甚至用女皇身份都行,不过朝堂上的事还是要由崔慎知做主。

    关于这点平安倒是没意见。

    她很有自知之明,天下之所以现在看起来风平浪静,绝大部分原因是百姓愿意相信崔慎知这个为了他们许下千金之诺的人,可不是为着她这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公主,她要是闹着争夺上朝的权利,那她很可能权利还没到手,人头先落地了。

    所以她是不能这么做的。

    ——起码现在不能。

新书推荐: 【博德之门3/伦影】阿格妮斯之歌 【剑三/综武侠】秀萝不想练琴 故鱼逢江 日落后的距离 京华月照宛秋时 在伟大航路开亡灵酒馆 倾城战将:戊边王妃不寻常 偏执男二总想上位 兔子的赔命竹马 青鸟落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