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原著光辉,盛大,持久!
“社会形态源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于个人的修养。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进而料理好家庭,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社会自然能和谐发展。”
自古以来,家教是海内外育人的重要基础,人眼中的世界与所作为均取决于源头。思想扭曲则必然表现于行为之上,三观不正则必然引人谴责。
思政课上,枝姐不以为然地摆弄手中的文具,时不时望向窗外,天马行空的设想在脑中如电影般过目。“如果我是一位著名歌手……如果我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如果我是一位网文写手……”
然而,不劳而获或许违背自然规律。
台上的老师挥舞着讲课的双手,时不时摘取着资料……
“复制,粘贴”
是啊,摘取内容最简单的方式。
枝姐百无聊赖地躺到床上,手机在文学城中滑动着,Top级的耽美、言情文数不胜数。文中主人公多彩的生活与美满的结局,无声诠释着原著作者的写作天赋。“如果我能拥有像他们一样的粉丝,出版的书能拥有像他们一样众多的读者与版社…”
晨光斜射进卧室,周末的早晨,连阳光都透露着几分悠闲与疲惫。枝姐无聊地游走在社交与短视频平台中。句句看似简单地对小说人物的赞美、热爱地调侃,此时却如利箭般刺进枝姐破碎的虚荣心。
“我为什么不能成为万众瞩目的网文作家,享受着读者对人物的调侃?”
果断拿出设备,开始尝试撰稿。然而脑中的空白仿佛无奈地诉说着“抱歉,我没素材,要不再想想?”
迎难而上亦或不劳而获。
第一次创作,文章简短朴素,题名《只此一次的心动》。提交、审核,接着忐忑不安地等待读者的结果。
“或许这是我做的,读者会喜欢。也或许抄了一些,但我毕竟只是起步阶段,读者看不出来。”
“如果成功,我就继续。”
(去年)3月11日,枝姐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位读者。那份关注若漠中甘露滋润着枝姐渴望闻名的心。但这份原本善意的关注殊不知助长着一份邪恶。
枝姐欣喜地向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心中暗喜。或许这样的行为一定不会被有心者发现。即使发现,常见的重合要素也足以推脱。或许在爆火、签约之前,不会有人发现这些。
“平台一定会向着我的。”
平台自然着重对新生用户的培养,毕竟他们的未来是否能带来热度与收益,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前期照顾而同时将会受益于自己。
“如果她真能带来收益,就去保护她吧。签约地越多,获利越多,知名度越高。毕竟如果官方都不承认她是抄袭,又能奈何?”
在前期零星读者的疏忽与身边人的支持下,枝姐心中的恶魔作祟着。
她沉浸于创作。哦不,那不过是
复制,粘贴
“如果能先发制人成为作家,培养我的角色,获得大批支持者。即使前期有质疑,那也不过是蝼蚁般渺小。”
脑中的空白与宏硕的梦想不成正比,不相匹配。枝姐从眼中射出一剑,精准落在原创作品之上。
逐渐,第一本罪恶承载体便问世。一场原著的浩劫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