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部亲情类作品完结后,她看着诊断书回忆起一件小事。
听说姑姑生病了,时语苏和爸爸妈妈去探望。
姑姑家的姐姐开扯刚回来,妈妈拽了时语苏一下,让她喊人。她怯怯的叫了几声,姐姐应答拿着肉喂小狗。
时语苏很喜欢小动物,只是妈妈总是不让养,陪她长大的狗狗在十岁的时候被扔了。她安静的待在一旁看着小黑狗,姐姐注意到,把狗狗移到她那里,时语苏小心的抚摸小狗的毛发,心软了软。
正值炎夏,蹲在地上的时语苏额上滑下几滴汗珠。姐姐招呼她进屋,屋里还有一只白色狗。
妈妈看着两只狗问:“怎么养两只啊?”姑姑回道:“她喜欢喔,喜欢的不得了。”姑父说:“我每天五点起来伺候这俩祖宗喔。”妈妈一脸鄙夷,“谁要养谁照顾呀。”姑姑见时语苏喜欢狗,问:“怎么不养呀?”
妈妈插嘴道:“连自己都养不好养什么狗。”
我心里早就知道是这句话,大多亲戚都知道我很喜欢小动物,让妈妈养一个时她总是这句话。
在姑姑和妈妈的一句句聊天中,我第一次很认真的听,因为在那个时候我意识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教育之间的参差。
姐姐从小到大没有自己独处过,家里总是姑姑姑父陪着玩,喜欢什么姑父都会满足。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姑父接送,唯一自己上放学是因为体育中考,为了锻炼骑车,不放心的姑父每天陪着姐姐骑。怕姐姐军训吃不惯,姑姑和姑父每天带她喜欢的饭菜,高中三年走读,姑姑每天换着法做饭。在成年的那天,姑姑写了几千字的信。每年大办的生日,每次的愿望都会被姑姑姑父实现。
而时语苏。
三岁时父亲好赌,不得搬离故乡,与母亲产生嫌隙闹离婚,最终因为她没有分开。一家人投奔母亲娘家,她从小就独自在家,父母晚上才会回来,有时候吵架彻夜不归,她不吵不闹像被遗弃一般躲在被子里哭。母亲因为突然的变故,总是对她要求极高,非打即骂。父亲自知理亏只是觉得对不起孩子。鸡飞狗跳过了十年,还完了债回到故乡。她好不容易交到朋友,却被母亲严厉打击,让她多和学习好的来往。初三压力大,母亲却到处请吃饭,让她到老师家补课,每天睡眠不到七个小时。好不容易熬到毕业,假期又被逼补课上网课,想旅游的提议刚提,就被劈头盖脸一顿骂。
呆呆的想着,眼眶便酸涩了。
姑姑一家送出门,姑姑说:“多带苏苏出去玩玩。”
泪水悄悄滴下,她用力抹去。
真的,一点不羡慕姐姐,只是这样的对比让人很难不难受。
她有一个强势的母亲,一个少见的父亲,一个不识字的奶奶,一个酗酒的爷爷。
她的姐姐有一个理解女儿的妈妈,一个宠爱女儿的爸爸。
车内吵闹的家长没有注意到孩子的泪。
后来在确诊双向情感障碍的时候,她才真真正正的说出“我好累。”
时语苏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自从知道了妈妈瞒着她,把她的东西藏起来的时候,她真的崩溃了。
她有一个很爱很爱她的人,他一点点的救赎她,在她终于看见光的时候,她的妈妈亲手把她推回了黑暗。
那天母女俩吵架打翻了那盒许愿星,她蹲下一颗颗捡起,才发现里面每一刻星星都有一句祝福。重新收拾好之后,打开了被妈妈私藏的信封,表面已经沾了灰,纸也有些发黄。总共582封,从他们在一起的第一天到最后一天,非常详细记录一个少年对爱人小心且深沉的爱意。
在出名之后的每一天,她反复读着信,琢磨这青涩懵懂的爱。靠着永存的爱活着。
她真的很累很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