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花被喊醒前,全家都起来了,包括吃手手的胖胖。大花被大家催着跑去堂屋看香膏,一进堂屋,就感受到空气中一股属于薄荷和艾草的清淡凉爽的气息。闭上眼睛,放大嗅觉感受能力,植物的草本香味清爽又霸道,热乎的油浇在竹筒里,甚至隐隐激发出一丝竹子特有的气味。
大花睁开眼睛,检查着香膏的凝固情况,掀开竹节做的盖子,竹筒里填满了绿色的膏体,香味虽清淡,但却在鼻间萦萦绕绕,嗯~凝固得很好,香味也持久。李大花拿起一个,用食指的指腹轻轻放置在膏体上,用体温融化指下的香膏,随后微微用力带出融化的膏体,擦在手腕上,将其抹开,待膏体浸润皮肤,大花抬起手腕,离鼻子约一拃长处轻轻晃了晃,手运动带起空气流动产生的微弱气流让手腕处传来一丝丝清凉,微弱的清香丝丝缕缕的传到鼻尖。
试用完成,大花露出满意的笑容。李山见女儿笑了才敢上来发表自己的想法“大花,你做的这个香膏不错,昨天我和你弟弟住堂屋,晚上一只蚊子也没有,我觉得这个能卖个好价钱。”
张儿朵盯着大花手上的香膏,不等李山说完急切地问道:“大花,你试了怎么样,什么感觉。”说完大家都盯着大花。
大花神秘一笑“不如你们自己感受一下。”她把香膏递出去,却没人敢拿,面对未知的东西,尤其还是要卖钱的东西,大家都有一丝害怕,害怕出错,害怕搞砸了。大花没办法,只能自己在每个人的手腕上都涂抹了一些,让他们试试。涂抹过后大约几秒钟,他们就感受到手腕上传来的清清凉凉,在这个炎热的夏季,一丝清凉都值得珍贵。再学者大花的样子挥挥手,一股似有似无的香气钻进鼻孔,真是享受极了。
大家伙儿都太高兴了,没想到第一次,大花就制香膏成功了。这样稀罕的玩意儿,必然能在镇上卖个好价钱。大力和大壮更是高兴地连吃两碗干菜粥,惹得张二朵频频蹙眉。
大花看外面天还早,招呼俩弟弟将香膏整齐的码进竹篓里,薄荷香膏装一篓子,薄荷艾草香膏装一篓子。另外还让娘给裁了一面三拃宽,五拃长的粗麻布,缝在一根半人高细长的竹竿上做幌子,家里没有笔墨,大花找到之前过滤的渣滓,以手为笔,在麻布上画了一片大大的薄荷叶。
大花可不敢在上面写“香膏”俩字,她现在可是个山里的文盲村妇,哪会写字啊,但是画画就不一样了,随意发挥嘛。大力和大壮看了姐姐做的幌子,啧啧称奇,不愧是大姐。从小爹娘就疼爱大姐,说大姐脑瓜子比他们俩灵泛,还真是如此,听说过一次的香膏,说做就做成了,连幌子上的叶子都画得惟妙惟肖。
这次是大力和大壮陪大花去集镇上卖香膏,俩弟弟一人背一个竹篓。张二朵怕东西显眼,还在上面放了好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有给他们带的干粮,有小布口袋,备着放钱用的,还有水囊等等。
出发前,大力问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定价几何。是呀,这样一个山里人没见过,村里人没见过,集镇上也没人见过的东西,只听说是京中流行的东西,该卖多少钱呢?
其实这个问题,从开始制作香膏,大花就想过了。她制作的这两种香膏,不是什么名贵香膏,用到的原材料都是极普通,极廉价的。她想走平价路线,打开销路,反正薄荷和艾草都是山里,荒地里砍来的。加上她打听过了村里的人去镇上做工,一天大概能赚五十文。她的香膏就决定卖二十文一个,毕竟还是个稀奇货呢。
家里人听到她的定价后,都吓到了,就这么小小的一个香膏,就要卖二十文。属实有点贵了,反正要是他们在集镇上是不可能买的,有这钱不如买肉吃。大花听完,还是没有调低价格,虽然走平民路线,但也不是说谁都有这个需求呀。反正先去集镇看看吧。
收拾妥当后,一行三人就出发了。
目的地:集镇,出发!
这是大花第二次来集镇,作为一个曾经生活在大都市的人,这样小小一个集镇,那就是一个词——拿捏。大力上次带她转了一圈,她现在对这个小镇还算熟悉。
这个集镇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码头上,但是码头上都是些力工,谁有闲钱买这种轻奢物品呢。大花在来的路上就已经想好了策略。他们三人分成三个小队,大弟弟大力是个老实人,适合找个地方守摊子,二弟弟大壮活泼且思路跳脱,可以去沿街叫卖,至于大花自己。她打算走街串巷的找些机会。
三人先到镇子上集市附近,准备找个人多的路口给大力布置一个小摊子。转了一圈,总算找到个还不错的地方,是在一户香烛铺子的墙根下,这边相对较赶紧,且人也比较多。
三人卸下背篓,正准备把东西摆出来,打西边一个小巷子里就出来三五个混不吝的泼皮,一边扣着牙,一边摇着步子走来,“哎哎哎,谁让你们在这儿摆摊了,倒是会挑地方”
“知不知道这块地谁的”
说着上手要签背篓,大力和大壮立马站上前去,挡在大花前面,用手按住了背篓。
“哟吼,这地是你爷爷我的,我倒是愿意借你们用用,你爷爷我们现在还拉饥荒呢,不好白给你们”
“小子哎,识趣的话,给爷爷们好酒好菜伺候着”
大力和大壮俩人听得浑身冒汗,手臂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大花一见不妙,出门没看黄历,这还没开张呢,就要倒贴银钱进去了,但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赶紧拉住俩弟弟,低声说着“走,走,走”
艰难的把俩弟弟扯出了一段路,大花的心情也一落千丈。
怀念和谐的社会一秒。
三人闷头走了会,“姐,怎么办?”大力抱着背篓,一步一步跟在姐姐后面,像极了小时候的样子。
大花只能鼓励自己振作起来,她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这个是充满了不稳定因素的古代,而且今天是第一次尝试售卖,三人还是一起比较好。
大花招呼俩弟弟跟着自己,往书院方向走去。
任何时候,还是和读书人打交道要稍稍好一点,起码可以交流。
三人赶到书院的时候,发现今天的书院非常的冷清,路上空无一人就算了,走近些,也没有听到书院里学子的读书声。
大花快要怀疑人生了,这尼玛到古代来了,是不是就要遵守古代的迷信思想,不看黄历还是不出门的好。
三个人傻乎乎的站成一排,呆呆的望着书院的方向,一时间竟然要被太阳晒化了。
大力和大壮俩人苦着脸看向他们的大姐,大花拍拍俩弟弟的肩膀以示安慰。
“我就不信了,今天咱们就在那棵树下面等着,非要等到个人!”
在大花的指挥下,三人有转移阵地到一棵冠大如伞的树下面,默契的蹲成一溜。
出师不利,谁也没有心情说话,大太阳晒着,娘带的水囊都快喝干了!
左等右等,越等越困,伏在背篓上,大花竟然睡着了。
“姐,姐,姐!”
大花被一阵推搡叫醒,一睁眼,眼前站着个白面书生,后头的老牛车上斜坐着一位老者。
“娘子有劳,夫子让我来问问,你们三人为何坐在我书院前面,为何事来?”
也难怪人家来问,因为这边是书院的地界儿,一般人基本不来,都是些书童仆人来往,几乎没见过穿成这样的人,跑来书院门口的大树下睡觉的。
大花听到人家问话,一个机灵,果然还是文化人好沟通,她用力一抹睡觉留下的哈喇子,猛地一站起来,又哎呦哎呦的腿麻着蹲下。
“夫子,我腿麻站不起来,容我蹲着回话,我是从林溪村而来,做了些能祛暑防蚊提神的香膏,想着天气越来越热了,夫子和诸位弟子读书可能会用得上。”大花一边说着,一边掀开背篓上盖着的幌子,拿出两盒香膏来,递给了问话的书生。
书生拿在手上先仔仔细细看了会儿,又掀开盖子,放到鼻子下面嗅了嗅,才一转身拿给了老者。
老者将两个小竹节做成的盒子拿在手上看了看,旁边的书生都凑过来,交头接耳的议论着,香膏掀开盖子,一阵阵若有若无的清凉香味就四处扩散开来。
“你这个所谓香膏,是怎么用的?”老者忽然发问。
大花的腿缓了会儿已经不麻了,这会儿她听到夫子发问,连忙另外拿了两盒香膏小步走上前,摊开手掌,对着其中一个竹节盒说:“这是薄荷香膏,味道最是清凉,可以打开放在书桌上任由它散发味道,也可以用指腹挑些出来,抹在手腕处,或者太阳穴处,非常清凉,味道也宜人”说着,大花就示范了一遍,然后又指着另一盒介绍为薄荷艾草香膏,多了一味艾草,清凉中带了丝丝艾草的特有味道,可以防蚊驱虫。
老者听完大花的介绍,也以手指擦香膏到手腕处,不一会儿,露出一丝微笑
“确实如你所说,这香膏味道宜人,又清凉解暑,我带弟子们从山上回来,热气难消,这小小香膏倒是有些许用处”说完就有旁边随侍的仆人上来给钱,是一角小小的银子,在太阳下闪着光,迷人的晃眼,以至于大花愣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