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达哭笑不得,拿着手机和他哥嫂通了电话,将声音外放后,递给娄医生,还是直接沟通吧。
娄医生详细说了说检查情况,孩子身体结实的很,没有别的毛病,他建议让孩子多玩玩,各种运动都试试,运动量要适量。
这孩子手长脚长,爱吃爱动能吸收,指不定有适合的项目。
“我家二宝能为国争光了?”手机里传来了陈广威的声音。
陈迩听到了,喊了声:“爷爷。”
“唉,我的乖孙子,爷爷尽快回来看你啊。”
陈达无语:“不用,又不是明天比赛,后天夺冠。爸你想多了,起码十年后。”
手机内外的人都笑了。
陈明刚才被他爸抢走了手机,这会儿凑过来说:“那你们一样带着玩啊,等我们回来再说。孩子才五岁呢,爸,着什么急。”
王潇倒是淡定:“另两个孩子也试试啊,反正都一起长大,练练运动挺好的。”
“小牧,可能性不大,他比较像他姑,有点宅还有点懒。”陆娆不太委婉地发言。
“哈哈哈……”看来是大家的共识了。
陈云看孩子没什么事情了,就挥手让两人回家:“谢谢文敬,有空一起聚聚,咱们家里就是小孩子多。”
娄文敬高兴地应下,他可眼馋陈家的小孩子了。
虽然说吧,他嫂子陈云家和她娘家里下一辈都是结结实实、调皮捣蛋的小男孩。
但是一个个长得挺活泼可爱的,乖巧站成一溜拍照很是上相。
陈达拎着陈迩出门放了个水,这孩子是真的喝多了。
他回去拿了包和报告,和两人道别后开车回了家。
迎接两个回家的只有李唐,孩子们玩着玩着有了思路,都不肯停下来。
陈迩被小姑姑用毛巾擦了脸,洗了手,再脱了外套长裤,迫不及待地冲向了哥哥弟弟。
李唐拿起报告翻了翻,健康就好。也难怪有几次看到这孩子拿零食吃,还不耽误正餐。她好笑地搁在一边,让他爹妈自己看吧。
陈达收拾了下自己,走过来抱着姑娘,被拍了手。
“一大早忙忙碌碌的,好不容易抱一下啊。”
“嗯嗯,你辛苦了。”李唐敷衍了下,拉着人晃了一圈后来到游乐间,“看这里。”
陈达知道,原本这是一个跟大厅、小客厅和庭院三通的茶室,家里人喝茶没那么讲究,他就去掉了。
兄嫂们送了几套室内运动设施,蹦床搭着海洋球、海绵池,还有滑梯、网绳墙。
昨晚上孩子们估计只是随便看了看,有窗帘挡着就没发现这里。
早上孩子们乖乖地拼装四合院时,李唐里里外外地逛了一遍。
其实就在拼积木这间房的旁边,顶天立地的窗帘阻挡了视觉,造成了有些隐蔽的空间分割。
他们两人利索地打开窗帘拉到墙边,瞬间阳光透过落地窗照了进来,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
“哇啊啊啊……”
“一一!”
“二二!”
“小牧!”
小崽崽们嘻嘻哈哈地丢掉积木扑了过来。
纸装模型已经满足了他们的拼装兴趣。积木颗粒太过细致,耗时更久,拼着拼着就没耐心了。
这会儿看到室内乐园,惊喜的不要不要的,嘻嘻……
陈达忙道:“等等,咱再洗洗手洗洗脚。”
三个崽崽听话地洗完擦干,还套了新袜子,然后“噗通噗通”地把自己抛进了海洋球里。
家里一直不让他们去外面的游乐场里玩,早就眼馋坏了。
要是敢和爹妈抱怨,他们就会说,大人和家里的哥哥们小时候都没玩过,所以没什么大不了的。
就是欺负小孩子还搞不清年代的差别,他们出生前后市里各商场和乐园里才有了越来越多的海洋球池。
虽然是……,但是……,唉,小孩子就想玩啊。
但有几次逛街时他们路过看到,里面的孩子玩得开心了会啃咬海洋球,还扑倒在海绵里流口水。
那都是很多大人小孩的袜子踩过的。
陈逸眉头皱的打结,严厉禁止两个弟弟去玩,看得家长们忍俊不禁。
李唐已经换了一身运动服回来,高高兴兴地跨进去。她也没玩过啊,嘻嘻。
陈达能怎么办呢,还是跟着进去继续看护崽崽们。
好不容易等四位小朋友尽兴了,懒洋洋地陷在球堆里。
他们想爬起来的,就是没力气了,哈哈。
只好让小叔一个一个地抱出去,横在沙发床上。
陈达抱起最后一个大宝宝走出了游乐间,摸了摸她额头上的汗,不由笑话她。
“嘿嘿,我歇一会儿。”李唐拉着人和崽崽们一起躺。
“小姑,中午我们不吃昨天的吧?”李牧扭啊扭地靠近他姑。
陈逸坐了起来,拉着弟弟爬到小叔身上。
“对,要吃不一样的。”
“就是就是。”
李唐笑着把大侄子托举到一二身边:“那去哪里?”
她有几年没怎么逛了,平时跟着家里回来,顶多是在亲戚家走动。
陈达想起来,问道:“要不去看看书屋和茶铺,额,你忘了?”
李唐蓦然:“我,还真没想起来……”
“旁边就是家里的饭店,可以点到茶铺里吃。对了,我哥说要是咱俩有兴趣可以自己再出出主意,当然不管也是正常运营的。”
“哦哦,好啊,咱去看看。”
李唐想起了书屋和茶铺是陈达和她中学时拿到的店铺,各家都给了每个孩子一人一个,自己能想法子最好。
要是不感兴趣就丢给三伯家一起经营,收收店铺分红和租金。
陈达当时有点中二,很有想法的开了家偏科的工具书屋。
着重涉猎历史、地理、天文、自然、科普、摄影、绘画、语言文字,还有一部分有声读物、盲人书之类的。
主营就是这几类的专业工具书、相关杂志报刊、光碟等等,总之是一家品类小众的特色书屋,很有意思。
而她的茶铺和书屋连通,茶铺里只有澄湖村产的龙井、辉白两种茶,同样品类稀少的十分有个性。
有传统泡茶静享品味的单间,也有新式茶饮自选搭配的厅堂。
牛奶是本地当天早上送到的,水果是对面自家的水果超市里下单现取的,一杯果茶制作好还会将余下的水果一起送餐上桌。
价格一向不低,基本上来的人都是自家书屋、饭店引流、占座的客人。
三哥陈明接手家里店铺的经营后,饭店的生意明显更进一步,忙起来的时候楼上楼下都不好再挤桌子了。
饭店左右两边都是自家的特产干货店和水果超市,他没必要收回再转手瞎折腾一番。
书屋茶铺则在饭店背面,以前的生意嘛,确实是一般般。陈达和李唐两人当时都忙着学业,没心思放在店铺里。
一事归一事,陈明正儿八经地租用了以后,也不改原本的书屋和茶铺设计。
他认为总有一部分年纪大一点或者单身前来的人喜欢更清幽的环境,可以引流到这两家店铺里就餐。
书屋本身是没有饮食区的,但两个店铺共享一个休憩大厅,所以也算是两边共有的生意。
剡城甚至越州市各区各县,有越来越多的常客搭乘澄湖广场直达大巴来书屋消磨上一个周末或小假期。
两家店铺里本来多的是闲置的隔间、座位,也逐渐的能在假期周末填满人了。
但非用餐时间人还不多,所以看起来,此处风光甚好,舒心雅致、悠闲清净。
书屋的工具书品类有限,但对于有需要的人就显得特别贴心。
还有些爱看书的小朋友,很喜欢跟着大人过来在这边待一天。
书屋里多半是只用于出售的工具书,但也允许人们翻阅查看,只要不折旧不弄坏。
而且一些摄影绘画类、科普类等等书籍和杂志,书店会特意放一批有点瑕疵的在出租专用书架上。
这些可以在现场长时间阅读,甚至可以租一本回去。每人每次限租一本,是绑定了澄湖广场的实名制会员卡的。
这种贴心的方式很受人欢迎,毕竟彩页很多的书籍相对来说价格更高。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没必要购买太多。
但租书阅读赏析,既能提升孩子们的眼界,又能丰富对于美的满足感,大人乐意、小孩开心。
现在大家在书屋里选书,随手挑一本出租书架上的,再到茶铺里点一杯茶,坐着慢慢赏读。
要是饿了,还能让饭店送餐。只要别脏了书,一般可以放到桌与桌间隔的架子上。真有不小心的,按书籍折旧程度买下即可。
陈达带着大家看了看两家店铺的生意和现况,然后去了茶铺二楼的包间。
李唐摇摇头道:“放着吧,现在没想法。”
陈达点头,他除了每次收到书单会增减些,也不插手具体经营的。当初就是想要有这样一家书屋,收益什么的凑合就行。
本身就没有租金成本,他哥还贴补了一块。没想到这些年收益一直不错,就不用改动了。
五个人美美地享用了一餐,孩子们不乐意在这里看书,就借了几本感兴趣的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