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镇痛药 > wet everywhere

wet everywhere

    依旧是从篇名开始吧。

    还是没有什么意义,随机播放的歌。

    第一句歌词很不错,所以就把歌名用作篇名了——“baby you better konw,you looks so good in everyway。”

    我小时候其实并不是一个多喜欢写作文的人。

    我记得过去某天曾经在论坛或者其他什么平台上,看到有人讲,如果作文没有被当做过优秀范文,那最好还是不要写小说。

    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所以我当时讥讽的想,那我岂不是玩完了。

    当时已经在晋江了。

    在晋江写故事原因也特别简单。

    那个时候大一刚放寒假,染上了小说瘾,平均一天能看完两本,各种题材的(除了名著),疯狂摄入各种快餐文学。

    当年bl文的风潮正盛,我看得比较多的也是bl,看多了就会想,那我可不可试试写呢?

    事实上我从小学开始就看网络小说了,当年知名的三大刊物:《花火》,《爱格》,《最小说》,任何一本都能传阅半个教室。

    但后来我和朋友谈到这些,我们都感觉,现在想要完整的看完一本书太难了,但学生时代,初高中的时候,阅读题节选的文章我们都可以反反复复看很多遍。

    初中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是教语文的,于是要求我们每周都要写周记,什么题材都行。

    于是,我写了我人生中的第一篇小说。

    手写的,b5大小的本子,写了十多页(好像是),题材是小言。

    内容十分之狗血,集齐了娱乐圈,伪骨科,结局还是be。

    ——敲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感叹:当年年仅十四岁的我,还真是品味不凡。

    说回大一寒假,已经二十岁的渡冷汀,那个时候我还是En_a。

    让我萌生自己连载故事的想法,是因为看了太多文,选择晋江的原因也很简单:我当年孤陋寡闻,只知道晋江。

    而且当年晋江申请签约很简单,写满一万字,后台提交申请就好,不需要和现在一样,简纲人设看点创新点的。

    我并不是一个多勤快的人,当时也算不上多么热爱写作。

    如果需要我搞这么多步骤,大家现在应该是看不到我了。

    当时我还没有电脑,只有手机和平板。

    什么规则也不懂,也不知道新晋榜,三千多的平板配上三十块的蓝牙键盘,在晋江自带的更新界面上,敲下了第一章。

    长达一万多字的第一章。

    现在遇见一些刚开始写文的小朋友,帮她们看文的时候,我都会想:怎么好像除了我,大家都很清楚第一章控制在三千字就好了呢?

    如此炸裂的开局,它自然就腰斩了,申请了一次申签——是的,我当时对我的一万字无比自信。

    结果很显然了。

    编辑很善良,给出了三星的文笔。

    谢谢编辑。

    我自己也感受到第一章的离谱,火速锁文,同样的故事,我把它挪到了另一本上,换了一个符合频道调性的文名:开干!

    但还是被拒绝了两次。

    虽然预料之内,但还是受到了打击。

    这两本都是小言。

    我至今想起来都觉得神奇,明明是看bl看得想去写文,结果开的是小言。

    最后为什么写了百合呢?

    这也是个很有趣的故事。

    仍旧是在寒假,连连挫败的我,某天傍晚和小高一起压公园。

    我和小高相识于高二分班后,我们两个因为个子都很高,被班主任调成了同桌。

    变熟悉的契机是成为同桌的下午,第一节课前,我坐在座位上,无意识哼着winner的《really really》。

    她听了会儿,不太确定但又有点惊喜的问我:你唱的是不是winner的《really really》?

    也为难她能听出来,我唱歌跑调的。

    于是,我俩玩到了现在。

    现在小高已经成为苦哈哈上班的纯恨战士,但我们仍然是最好的朋友。

    感谢winner。

    压公园的时候,我们聊着大学的生活:上课,下课,喜欢侃大山的专业老师,爱情故事很容易上聊天记录的同学……她说,水课的时候她就看知乎小说打发时间。

    很短,剧情节奏快,过瘾。

    我那个时候也常看。

    她讲,她最喜欢的是穿书。

    我忽然灵光一现:我为什么不可以写写穿书呢?

    同时,一个有点八竿子打不着的想法也冒出来了——同样是同性题材,为什么好多人都在看bl,gl呢?

    拉拉也是电话本子。

    捍卫拉拉的通讯录权。

    一写写到了现在。

    感谢小高。

    于是,有了《白米饭与朱砂痣》——写《白米饭》的过程很快乐,我至今都记得完结的时候,是夏天,大概是端午假期。

    宿舍里只有我和大婷没回家,济南那个时候已经很热了,而我们宿舍没有空调,我们便跑到学校附近的商场蹭空调。

    回学校的路上我打开晋江,看了眼收益,三十块。

    我特别开心给大婷看,说:你看,够买两杯奶茶了。

    大婷:可不!要是蜜雪的柠檬水,够你喝半个月的!

    但现在,当初的开心是真的,求大家别去看也是真的。(扶额)

    第二本是《日落》,仍旧没有电脑,仍旧是平板配三十块的蓝牙键盘。

    那个暑假我认识了阿辞。

    和阿辞认识三年了,她是我最开始基友,现在仍旧是好友。

    她还在写作,我也是。

    感谢阿辞。

    《日落》完结的时候是1314收藏,仍然是快乐无比的一次连载,包括后面的《非典型》,到此为止,我还是凭着一腔热血,快乐的写文。

    但写文怎么会一直快乐呢。

    热血又不是鸡血。

    最痛苦的时候是创作《白昼》的时候,当时我正在医院实习,白天在科室当牛做马,下班回宿舍抱着电脑敲键盘,喜提第一个榜单,埋头苦干,然后第二个轮空了。

    毫不夸张,我感觉天都要塌了。

    同实习宿舍的舍友佳佳劝我,要不停一下吧。

    我听了,于是《白昼》停止连载了三个多月。

    我其实能感觉到,最开始的版本,是有问题的。

    事实上,每写完一本,我都能感觉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并且在下一本的时候修正,截止到《白昼》,那些问题都是我能够马上修正好的。

    但以我当时的状态,当时的能力,我没有办法改正《白昼》的问题。

    不恰当比喻,太监逛青楼的无力感。

    这个时候,我开始思考,去除激情后,文要怎么写才会好看。

    也是这个期间,我和佳佳从实习舍友,感情变质,升温成了好友。

    《课间十分钟》的雏形,最开始设定,包括后来的设定,也是和她□□,诞生的。

    但我没有好好完成它。

    感谢佳佳,

    以及,抱歉佳佳。

    重新恢复更新,是十二月。

    因为疫情,实习暂停,全部打包回家。

    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解决方案。

    停了三个月,我忽然知道怎么修改了。

    于是,有了现在大家看到的《白昼》。

    写到现在,关于我的写作心路,一半激情,一半数据。

    彼时我还是一个会被数据击倒的脆弱女子。

    《白昼》的完结数据其实也算不上好,但我整体很满意,直到《白昼》,我才隐隐约约感觉到,我讲完了一个算得上完整的故事。

    它也是给我惊喜最大的一本。

    签约了实体,被私信询问可否授权做非商广播剧。

    关于这个,《日落》其实还有个插曲,我在微博也讲过。

    《日落》我之前曾经自己问过一个社团,她们愿意做,但后来又有一些插曲,于是流产掉了。

    但很幸运,《日落》和《白昼》都遇见了特别好的阿鹿和工作室。

    感谢阿鹿,

    感谢云间猫工作室。

    没有作者会不希望得到一本印着自己名字的实体书。

    这两个消息,是去年一整年,和朋友们一起,支撑着我的好消息。

    写这篇随笔的动机,是因为评论区的阿壹同学(希望不要介意我这样称呼你)。

    悄咪咪地说,今天其实在存将夏的稿来着。

    我是一个很糊的作者,阿壹的名字我太熟悉了。

    所以,沾了阿壹的光,我也有了由头来总结一下自己的写作历程。

    虽然很糊的作者,但总归是写了很多字了嘛。

    我其实也回答不了我为什么会写到现在。

    写作对现在的我而言,已经不是一件绝对快乐的事了,但它很重要,特别重要。

    和我的生命同等重要。

    《白昼》停更的时间,我开始阅读一些女性主义相关的书。

    我至今都不敢称呼自己为女权主义者,但我应该可以称呼自己为在书写女人故事的人。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玫瑰的评论区里,有朋友指出:为什么是笑哥啊?

    讲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条评论的时候,内心很无语。

    ——只是一个称呼而已啊?我能有什么想法呢?

    只是一个称呼而已,为什么“哥”让我先入为主的感觉就是“洒脱”“干练”等褒义词,“姐”给我的感觉就是“年纪大”“啰嗦”等社会评价为贬义的词呢?

    这太奇怪了。

    万幸,我也意识到了。

    于是,有了置顶在《玫瑰》评论区的话。

    现在的我要说,敏感很好。

    敏感没什么不好。

    宁愿痛苦,都不要麻木。

    感谢在评论区指出这点的朋友。

    我曾经在和佳佳聊天的时候讲,我好庆幸,我有写作的能力。

    我仍然具有热情,也已经和数据和解。

    好与不好都好,我在书写我的故事。

    关于女人的故事。

    总有一些情节,会引发一些人的感触,那么便可以了。

    我不敢称自己为女权主义者,这个称呼很伟大,她们是为占据世界一半构成的人发声的人。

    而我,只是写了一些三流故事。

    但万幸,我还能书写三流故事。

    万幸,我还在写作,我的表达欲还没有死亡。

    所以,女孩子们,如果你们心中有了一个故事,无所谓性向,无所谓格局是否大,请大胆地写出来。

    世界需要这些声音。

    女人需要这些声音。

新书推荐: 赴汤蹈火 咒术界女魔头 相亲宴上逃跑,不如七年后瞒着所有人约会 愤怒的河流 末世靠做梦囤货日常[美食] 找到男主拯救他 杀手与千金闯江湖 女扮男装被男主发现后 斩月 星河耀眼,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