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爬坡岁月 > 家长不好当

家长不好当

    欣欣从四年级跳到六年级,对于刚满八岁的她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六年级要把五年级的课程都补上,进度拉得很快。如果是智力超群、接受能力强、反应能力快、成绩拔尖的学生,这或许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欣欣显然不是这种类型的。她之所以那么小就上小学,并非她是什么神童,而是因为小时候没有人带。爸爸妈妈要上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抽不开身,家里又拿不出钱来请保姆,被逼无奈,她父母才把她当成负担扔给了学校。

    在邹肖小学上完一年级,转学到花园镇一小上二年级时,班主任曾以她年龄太小、成绩太差为理由拒收,甚至要求她“降级”。是王加根据理力争,向班主任拍胸脯作保证,才勉强留在二年级。

    为了让她尽快适应新环境,扭转学习成绩落后的局面,她父母加强对她的课外辅导,坚持每天检查和督促。不过,大人的这种热情并没有延续多长时间。大约辅导了半学期,欣欣的学习成绩进入班级中上游之后,他们就不怎么过问女儿的学习了,回到放任自流的状态。

    大人都有工作,有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务事,空闲时间本来就少。周末和节假日休息,又想娱乐放松一下。特别是方红梅,深陷打麻将的泥沼,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A银行大院,县一中校园,都有相对固定的麻友。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她白天去学校,晚上在银行,从上午一直搓到深更半夜。王加根自制力稍微强一点儿,一般不主动约别人玩,但只要有人邀,他还是会连滚带爬地参与,尤其是喝了酒之后。欣欣见爸爸妈妈出去寻乐子,就匆匆忙忙地写完家庭作业,去找她的小伙伴,玩的项目更是五花八门:跳房子,跳皮筋,弹玻璃珠子,捉迷藏,踢毽子……欣欣性格外向,活泼好动,是个典型的假小子。加上她喜欢看动画片和故事书,能够根据电视或者书里的情节,变着花样儿创造各种游戏,在小伙伴中有极高的威信和号召力。只要是不上学的日子,小朋友都会来家里找她玩。A银行大院里,总能看见她东奔西跑、蹦上跳下的身影,总能听见别人喊她的名字。

    花园镇是个小地方,即便升格为县城之后,也看不到在大城市里随处可见的教育培训机构。这里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课外辅导和培优的意识比较淡漠,对孩子的教育大多依赖于学校。寒暑假能够给孩子找个地方学画画,学弹电子琴,已经是非常稀罕的事情了。多数家长对孩子是放养——只要他们不打架、不惹事、不捣蛋就行。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欣欣是在外婆家度过的。直到假期快结束,大人才从方湾把她接回来。小家伙浑身晒得黑不溜秋,两腿满是蚊叮虫咬留下的疤痕。大人看了,煞是心痛,但欣欣却没事人一般,还津津乐道在方湾的快乐生活。去小河里捞鱼、捉泥鳅、玩沙子、找贝壳,跟外公去责任田里干农活儿,采摘蒲公英,扯狗尾巴草。那个兴奋劲儿,是平日难得一见的。她说,要不是忘记了带暑假作业,她才不愿意这么早就从方湾回来呢!回到家里,她快马加鞭地写作业。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只讲完成,无论对错。她每天向爸爸妈妈通报作业完成进度,可到了报名的前一天,作业只完成了三分之二。

    那天晚上,她急得哭了起来,手不停地写着,泪不停地飞着。

    女儿伤心着急的样子,搞得加根红梅一筹莫展,手足无措。方红梅自告奋勇帮女儿写作业,欣欣又不肯,说老师看出字迹不同,是要打板子的。王加根把没有做完的内容看了看,认为如期完成应该没多大问题。她劝女儿先睡觉,明天早上再起来做也来得及。

    “来不及!”欣欣声泪俱下,坚决不肯。

    “报名又不只半天,下午报名还不是一样的?”

    “下午报名也来不及,我还有这么多题目没做完!”

    王加根数了数还没做的题目,非常肯定地说:“来得及来得及。你看,总共还剩二十页,你明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到十二点半就有七个钟头时间,一个钟头做三页,不是轻飘飘的事情?”

    欣欣掐着手指头算了算,确信爸爸的算法有道理,这才答应上床,头一挨着枕头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望着睡得正香的女儿,王加根怎么也不忍心叫醒她。到了六点半,他把闹钟回拨了一个钟头,才喊醒女儿。

    欣欣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第一个动作就是看钟点。确定是五点半,便迅速起床,趴在桌子上奋笔疾书。

    趁她不注意,王加根又把闹钟往前调了一个钟头。

    到了中午,作业还是没做完。欣欣又哭又闹,怪王加根昨晚骗她那么早就睡觉,说事情总是坏在爸爸手里。

    亡羊补牢,为了保证女儿顺利报名,王加根开始耍弄小聪明。他怂恿欣欣把中间还没有做的题目撕几页。理由是:报名的学生那么多,老师只是随便翻翻,哪里会认真地去核对?

    欣欣当然不敢。

    爸爸又提起她在邹肖小学上一年级时,投机取巧写数字的事情。

    “还记得那次吧?老师要求你们从一写到一千,你中间丢了那么多数字,老师还不是没看出来?而且打了那么大个对号!”

    这个成功的案例欣欣当然记忆犹新。

    由于实在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她只好又听了爸爸的,把中间没有做完的作业撕了好几页。不过,她要求下午报名的时候,爸爸一定要陪她一起去。

    糟糕的是,那天负责报名的老师检查作业时,一页一页看得相当仔细。父女俩投机取巧的花招马上被揭穿了,报名费从窗口扔了出来。老师还狠狠地批评欣欣,顺带着把她爸也教训了一顿。

    王加根硬着头皮解释,点头哈腰地求情,希望老师网开一面,把孩子的名给报了。

    老师铁面无私,置之不理。

    欣欣拽着王加根的衣服角,一个劲地往外面拉。

    还没出校园,欣欣就哇哇大哭起来,坐在自行车后架上,用拳头两点般地擂爸爸的后背:“就是你!就是你出的馊主意!”

    王加根就是这样一个不负责任的家长。

    他不仅不配合学校老师,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还耍弄小聪明,蛊惑孩子糊弄老师,钻教学管理上的漏洞。亏他还是当过十年教师的人!如果在他教书的时候,学生家长也这样对付他,不知他会作何感想。他一直认为,小学阶段学习成绩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想学则学,不想学就不要强迫他们。如果采取高压政策,逼迫孩子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使他们害怕、厌恶、抗拒学习,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上小学正是孩子爱玩的时候,这个阶段应该以玩为主,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至于学习成绩,有个中游水平,能够过得去就行。学生真正的竞争和博弈,应该从中学阶段开始。

    基于这种认识和观点,从欣欣背起书包上小学起,他就不怎么关心女儿的成绩。考试得了多少分,在班上排多少名,他总是在在意。只要没有突破他的心理底钱,他就不会发表任何意见,更别说责备和打骂孩子。欣欣每学期的学习成绩单,他看都懒得看,不想知道班主任老师在上面写了些什么。作为学生家长,能够做到这一点,真的非常不容易。他宁愿自己挨老师批评,也不愿意让孩子背负过大的压力。直到有一次,他看过欣欣写给奶奶的一封信,才发现他这种不思进取的态度有问题。

    欣欣在信中告诉奶奶:“我从来没有当过班干部,没有得过奖状,没有评过三好学生,因此特别不开心。每当学期结束时,看到成绩好的同学上台领奖状,戴小红花,我是多么羡慕他们啊!”

    看到这几句话,王加根心如刀绞,既难受,又内疚。

    欣欣没有上过幼儿园,没有参加过任何校外培优辅导班。体育、音乐、美术方面没有任何特长,琴棋书画一样也不会。再加上她的文化课成绩平平,很难在学校里出人头地。对于处于争强好胜年龄的小孩子来讲,这无疑是很伤自尊的。

    王加根心里很清楚,表扬和鼓励对孩子的成长与进步至关重要。但是没办法,欣欣表现一般,不可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这些年,他和方红梅作为家长在外人面前谈起女儿,似乎也没什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东西。唯一可以炫耀的,就是她上学早,在班上年龄最小。

    这种年龄上的优势,曾经满足过他们的虚荣心,激发了他们让女儿考少年科技大学的梦想,因此让女儿跳级。不过,这种拔苗助长的代价也比较惨重。欣欣自从上了六年级,每天回到家里,完全没有闲着的时候。不是记公式、背课文,就是做习题、写作文,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上厕所也是手捧课本叽哩哇啦地读,没有哪一天晚上十点以前能够上床睡觉。

    为了保证女儿的成绩跟得上,加根又开始辅导女儿的功课,守着她完成作业。但时间一长,他又故伎重演,没有那份耐心。特别是他身体比较疲劳,或者工作不顺心的时候,欣欣找他求教准倒霉。他总是大声吼叫,骂女儿笨,让她自己去动脑筋。碰了壁的欣欣赌气地回到小房间,闩上房门,不吃不喝,不搭理爸妈,蒙着被子号啕大哭,把课本钢笔作业本往地上一扔,倒在客厅里满地打滚。

    每逢这种时候,方红梅就如局外人一般,坐山观虎斗,甚至幸灾乐祸地看笑话,不冷不热地撇清责任:“是你坚持要她读六年级的啊……”

    王加根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女儿上六年级后的压力,他早就意识到了。近一个月来,欣欣很少看电视,也没看课外书,户外活动明显减少。放学回到家里,包括周末不上学的时候,总是关在小房间,趴在桌子上写呀画的,像个虔诚的苦行僧。有时,她听到小伙伴们在楼下疯闹,就会跑到阳台上,伸长脖子看小伙伴们做游戏,开心地笑着,感受着小伙伴们的快乐,眼睛里羡慕不已……

    见此情景,王加根心里总是五味杂陈,可面对老婆的冷嘲热讽,他又鸭子死了嘴巴子硬,义正辞严地指出:“既然望女成凤,就不能怜香惜玉!”

    身为人父,他哪里又是铁石心肠啊!在内心深处,他已经有些后悔了。担心自己拔苗助长,欲速而不达,耽误了女儿的前程。但是,事情已经这个样子了,总不能再去学校找老师,要求他们让女儿回到五年级吧?那样做,别人肯定会骂他神经病!就算错了,也只能硬着头皮坚持。更何况,他也不肯轻易放弃女儿读少年科技大的梦想。

    国庆节快到了。一天中午,欣欣放学后回家,书包还没有放下,就缠着正在看电视的爸爸,要爸爸帮她写一首诗歌。

    “写诗歌?”王加根瞪大眼睛望着女儿。

    欣欣于是向她爸说明了缘由:花园镇一小要举办诗歌朗诵比赛,她想报名参加。

    “老师说了,诗歌可以自己写,也可以朗诵别人写的。爸爸你是作家,就帮我写一首诗歌呗。”欣欣小嘴巴抹蜜地恭维爸爸。

    原来是这情况!王加根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女儿一直没有显山露水的机会,正好借这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她展示一下才能,增强自信心。

    “我不久前发表了一首寓言诗,你就朗诵这首诗歌吧!”王加根起身进入卧室,找出刊载他诗歌的杂志,又指着那首题为《过河人与小木船》的诗歌说,“这首诗通俗易读,适合于小学生朗读。诗歌里面有情节,有意境,背起来也容易。我们共同努力,争取拿个一等奖!”

    欣欣从爸爸手里接过杂志,兴致勃勃地读起来:

    过河人来到岸边,

    弯着腰,脸上堆满了笑:

    “你的品德令人钦佩啊,

    最最高尚的小木船!

    你载过了千百万人,

    自己却在流水中浮泛。”

    木船沉默不语,

    让他踏在自己身上,

    划到了对岸。

    过河人放下桨,

    大摇大摆地离开了小船。

    “哎,且慢!

    请为我抛锚。

    不然,我会被流水冲走,

    被大浪掀翻。”

    回答是一阵冷笑:

    “哈哈哈——

    我再也不会过河了,

    铺在我面前的道路

    宽广又平坦。

    我管你掀翻不掀翻!”

    欣欣觉得这首诗歌挺有意思,就工工整整地抄在笔记本上,当天下午就背熟了。普通话读得不标准的地方,还借助字典注上了拼音。

    王加根自告奋勇,开始担任辅导老师,训练欣欣朗诵的快慢、语气的强弱和声调变化。边示范边讲解,让她体会过河人过河前的谄媚、过河后的冷酷等感情色彩。

    欣欣模仿得还挺像那么一回事儿。

    接下来,王加根又教女儿运用面部表情和简单的动作来刻画形象,教她如何出场和退场……

    整整一个星期,父女俩都投入到了诗歌朗诵比赛的准备里。每天晚上,他们都在小木船上进入梦乡;早晨眼睛一睁开,过河人又来到了岸边。茶余饭后的休息时间,全部被排练所占用。

    诗歌朗诵比赛那天,王加根比女儿还紧张,完全没心思上班。下班后回到家里,见女儿趴在桌子上写作业,就急不可耐地问:“怎么样?是不是一等奖?”

    “屁奖!”欣欣气呼呼地回答。

    “二等奖?”

    “狗屁奖!什么奖也没得到。”

    “怎么可能!你肯定是在骗爸爸。”王加根非常意外,怀疑女儿是在和他开玩笑。

    欣欣突然哭了起来,嘴巴子如机关枪一般扫射:“你写的什么狗屁诗歌!你歌颂了什么?赞美了什么?人家朗诵的诗歌,有的歌颂共产党,有的歌颂祖国,有的歌颂社会主义,还有的赞美学校、赞美老师、赞美好人好事。你却写什么狗屁过河人与小木船!别的同学照着稿子读,我还是背诵。他们的普通话没我讲得标准,朗诵得不如我有感情,结果他们都得了奖,我什么奖也没有拿到。呜呜呜……”

    见女儿哭得这么伤心,王加根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安慰。这个时候他才突然意识到,忽视了诗歌的主题思想。学校举办的这次活动是“迎国庆诗歌朗诵比赛”,是为了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他没有紧扣主题选择作品,自然得不到评委们的认可。

    想到这儿,他非常懊悔和自责,心里万分难受。另外,作为辅导老师,他也是不合格的。这种比赛,主是要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无所谓胜负。可是他呢?还没开始比赛,就说什么要拿一等奖,把女儿的期望值吊得很高,以至于失败后,心理上的落差太大。

    哎!合格的家长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哟!

新书推荐: 配角栏D组的路人甲同学 蝴*刀 此生有你足矣 揉碎春潮[上位者沉沦] [HP]我本该是个海盗的 把故事讲给风听 和反派身份对换后 与你 灼梧 【海贼】在伟大航路的攻略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