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超过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受到抑郁的困扰。所以不管是出于表面工作或是真心,心理健康都该走入教育中。
很多青少年其实对心理知识都会有一定的好奇心,这类科普工作其实效果比想象的会好一些。
科普结束后,沈未名正在收拾资料,有个身影走到了他的身边。
“沈医生?”
听到声音,沈未名抬起头回应了窦章一声。
“我听我姐姐说了,今天辛苦你了。”
说话也这么字正腔圆,沈未名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
“没什么的,资料都是现成的,我只是简单讲了一下。”
随意的客套话说完,沈未名以为就该道别拜拜,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但是窦章却还是站着不动。
沈未名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停下手里的动作,等待窦章的下一句话。
“我有在社区做义工工作,主要是跟青少年相关的。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加个微信,日后或许有问题需要请教你。”
啊,这如沐春风的声音。沈未名憋下了到嘴边的那句“不是有你姐姐么”,拿出了手机扫码。
“那下次再见,沈医生。”窦章挥着手要走。
“那个,”沈未名那个还是叫住了人,“你姐姐也是心理治疗师,你应该知道的,我不是医生,不用这么叫。”
窦章明显愣了一下,笑容里带着不好意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在医院里看见穿白大褂的人就会下意识叫医生。我以后会注意的。”
沈未名并不是批评的意思,但是在国内的环境下,这种区分却是有必要的*。
晚上窦雯要请沈未名吃饭,为了下午帮自己忙的事情,沈未名没有推脱。
两个人吃着饭,聊着医院里的八卦。
“我听说那个新来的张医生,结了婚了还在群里勾搭护士。”
“叼毛来的,哪天事情闹大了,自己工作不要啦。”
“那谁知道呢,估计搭上了哪条线也未可知啊。”
“丢。”
吃到一半时,沈未名装作不经意地问道:“原来你弟弟是老师啊。”
“是啊,”窦雯不在意地一边说一边剔鱼刺,“好不容易读完研究生才能当上老师。”
“那跟你一样住在家里啊?”
“没有,说要自己的空间,硬是从家里搬出去了。”窦雯抬头笑起来,“跟你一样,你们应该蛮有共同话题的。”
沈未名没有再问下去,再问就不礼貌了。
周末的讲座间隙时,沈未名点了点手机屏幕,一条联系消息都没有。大好的周末,连个饭搭子都没有,自己只能在医院里听讲座,还花了不少钱,so sad啊。
晚上沈未名在楼下小区跑了几圈,尽可能消耗自己的体力。周一周三周五都是主任的门诊日,会异常忙碌,他想早点睡觉养精蓄锐。
果然刚过11点,他就握不住手里的专业书,一个个文字像天书一样一点都不进脑子。
一直到下午三点,兵荒马乱才算过去。主任只看诊上午,但是因为加号的人多,主任会午饭都不吃,看门诊一直到下午两点。
沈未名正在自己的治疗室里处理病历单,手机突然震了一下,他打开手机,是窦章给他发的消息。
“沈先生你好,我是窦章。是这样的,我做义工的社区准备办一个青少年心理知识讲座。听说您是专攻这方面的,我们想要邀请您来参加这次讲座。”
这段话看得沈未名挠头。自己什么时候成了专攻青少年心理的?
这个时候有人敲了敲门,并且自己打开了。
窦雯的脸从门缝里露出来。
“三点几啦,饮茶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