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他为什么(凭什么)有?
人们的眼睛永远向外看,与“羡慕嫉妒恨”的频率共振。
重“欲”or重“事”
“每个人的能量就那么多,有人把大部分能量都浪费在欲望,嗔恨,比较,嫉妒上,多么可惜,他们再也没有很想去专注的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了。”光说着,叹了一口气,“这使得多数人的一生都是被金钱驱使的碌碌无为的一生”
有些人能把多少能量用在嫉妒和嗔恨上呢?答案是全部,就是这个人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把别人比下去,嗔恨那些在任何领域比他们强大的人。
当然,这和家庭教育有关系,追名逐利的家长不是个例。“你看谁家的小谁,人家总是考第一名”多少人是在这样的噩梦中长大的:我们从生到死最亲近的人,却是把我们钉在“我是最差”的架子上的人,他们无时无刻的在思想信念系统里强调“你是弱者,你不行”
“我们在吃饭睡觉,上班下班的紧凑生活中,从来也没有精力去问自己几个重要的问题,因此错过了很多”光说着,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显化了这样的世界?呈现给我们的这些苦难是否可以改变?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改变?
当我们在内心比较某某比我更好,他凭什么更好,我怎么才能更好?就在这几个无意识的念头之间,很多能量就已经被消耗掉了。那么是什么在消耗我们的能量呢?
“浅显易懂一点来说,是我们造作的心”年迈的光说道:“在前几世的时候,我的心完全被情执所困,对于被爱的贪着心完全用光了我的能量”
管道
“我们像是一个器皿(管道),里面装着累世的各种感受,好的、不好的都在里面混杂着,而这些未经处理的感受,显化了我们的外在世界的一切,哪怕一阵风”
“而在所有的感受中,“我想要”的感受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
从出生起,我们就想要奶水,想要妈妈的拥抱,想要快乐,想要得到金钱美女香车......物质是迷人的,她是实实在在可以让人有好的感受的,为了这种好的感受,很多人不惜一切代价......
但是,“想要”只是一种感受,我们称之为“贪心”,这种感受只是流经我们器皿的“橙子汽水”(一种比喻)。但是多数人却认为这种想要就是自己的源动力,燃料,因此陷入“矩阵”的陷阱。变成了“重欲”的人。
你会吸引(显化)你如是的,而不是你想要的
我们的每个念头都在向宇宙发送信号。“想要”的念头在发射:我没有(爱、忠诚、金钱、地位、房子...),我很匮乏。那么宇宙接受到这组信号之后,只会帮你安排更多给你“匮乏”感受的人事物出现在你的生命中。
人们都只活在自己的宇宙,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是我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显化模型。
“所以佛陀总是教导我们本自具足的道理,所以总是让我们活在自己内在感受的觉性中,去矫正我们在轮回的过程中贪嗔痴这三种最重要的“负面”能量所引发的显化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