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灾降世,生灵凋敝的年代,人们“择丘陵而处之”,黄河以她的的凶狠与狂野横荡大地。大禹翻山过岭,淌水过川,开天一门铸就千秋功业。从此万里天水直下昆仑。在狼烟四起,群雄争霸的年代,“百川灌河,径流之大”,黄河静静地在那里,以自身的宏大与静默称明了人个体的渺小。于是河伯望洋兴叹,骄傲与燥气被剥夺下来。
在王朝覆灭,民反官倒的年代,“黄河结冰”,夜筑浮桥,闯王渡河。在黄河无声地注视下,历史的舞台搭建起来,谱就的美闻流传四方。在大厦既倒,狂澜将倾的年代,黄河像这个时代一样澎湃汹涌,日夜怒吼,在神州大地上划出一条无涯天堑。而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为黄河的愤鸣收结尾声。
中华文明这灿烂的几千年里,黄河的故事从未中断,她以从不动摇的态度陪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她或静默、或激动、或暴怒、或悲鸣,无论何时,无论何势,她的目光一直投放在我们的身上,她所哺育的孩子的身上。黄色的流水里不止有、不只是泥和沙,更有几千年来的中国人民的辛勤汗水,流过的血和留下的泪。这是我们的文明血脉,更是我们的文化魂灵。
至少在8000年前,青藏高原的先民就称黄河为“妈妈的河”,在河水依旧滚滚东来的现在,华夏儿女全都称黄河为“母亲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母亲”从未被中华儿女忘却。我们一直看黄河,看白日所依的滚滚江流,看环绕青冢黑山的万里长水,看披发狂叟所伫立的波涛骇浪,看皎皎明月下的恬静河水;我们一直叹黄河,叹世间雄壮者莫过于黄河,叹黄河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叹黄河之水解银汉,经天亘地九天上。勇往无前、迎难而上的黄河,坚韧挺拔、百折不弯的黄河,包容博爱、无私奉献的黄河,孕育了灿烂文明的黄河……我们感恩黄河,我们热爱黄河,我们拥抱黄河。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没有亲眼见过黄河。每每提到黄河,她的形象总是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并且是那么的生动、鲜活,仿佛灵魂早就到达过。直到一天无意间听到了朋友“真想去看看黄河”的期冀,这便立刻化作了敲醒我的大锤。于是当即出发,两天后便同朋友来到了黄河边。见到黄河,我的心立马被包围住。巨大的难以言喻的感情立刻充斥了我的心,随之而来的是浓郁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这是一种“回来”的奇妙情感,伴随着的还有“果不其然”的自得之意。这一刻,我几欲落泪。我想,即便是刚刚懂事的年纪,只要是中国的孩子,都可以轻易的想象出黄河的样子,都会在看到黄河的一瞬间,心里闪过不出所料的感觉。这种奇妙的情感化合已经是一种文化基因,在我们的血脉里流淌几千万个日日夜夜了。黄河带给中国人的情感体验是世界上任何一条别的河都无法比拟的,这种感觉如影随形,即使与黄河相隔了几千公里,即使与黄河相隔了几千年。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这是李白留下的句子,也是李白对于黄河的情感体验。我觉得每个人都该去看看黄河,听一听黄河的声音,都该有一场别样的情感体验,都该感受一把来自灵魂的颤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