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亓,这可怎么办呀!搞不定朱总,以目前我们的情况来说,还没开始就会夭折的。”
张小钒的担忧并无道理,对他们而言,即使创业的内容与大学知识对口,但在社会上立足,站稳脚跟,还是要靠着人际关系维持。
朱总与表哥也认识了这么多年,能给他介绍的人,不然是有突出的能力,要不然就是需要帮衬的特殊关系,显然巫亓和张小钒是后者,在他看来,他们不过是出生的牛犊,如果没有点气魄,坚持的勇气、毅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弱不禁风,举步维艰。
“我们现在放弃肯定是不可能的,目前剖去商铺的租赁费用外,账上只剩下五十多万了,后期我们的原料供应方面,需要的也是大量的资金,还有员工工资。”
“天呐,我想过创业难,也没想过这么难呀!”
叮~
张小钒打开手机,看到一个学弟发过来消息。
“学长,方便接电话吗?”
“方便的!”
“这个学弟怎么突然给我发消息,挺奇怪的。”
张小钒接过电话。
“喂,学弟怎么了?”
“学长,我听我们系里有人说,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你发的招聘信息,我想问一下,我能去试试嘛?你放心,我的专业非常可靠!”
赵邢,张小钒记得很清楚,计算机系的,是个能脚踏实地的人,在一年前的某次辩论社打比赛,两人意外组队,最后在小组赛中获得第一名,除此之外,赵邢也是专业老师经常讨论的学生,专业能力的确没的说,今年他大四,临近毕业季,在和巫亓商量之后,张小钒也同意了对他的面试。
不过巫亓和张小钒并没有急着让赵邢入职,而是在和他讲述过目前公司的情况之后,等着和其他人一起面试,目前已经投简历的有八十多个人了。
巫亓心里五味杂陈,觉得不能被钱困住,不过也觉得对朱总有些冒失了,为了公司的未来,巫亓打开了朱总的聊天框。
“朱总,我对今天的话向您道歉,我们按您所说的一年七十二万的合约,您看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把合同签了,我们也是真心想要和您合作,也希望您别和晚辈见识。”
朱总感受到巫亓的诚意,成功与巫亓和张小钒签了两年的条约,由于亓钒账上困难,朱总也答应了,分期支付的要求,分三期,先给出了四十万,之后依次是六十二万和尾款的四十二万。
在创业初期,除了资金问题,就是人力。
为了解决创业资金紧张这一迫在眉睫的难题,巫亓和张小钒可谓是绞尽脑汁。
他们从自身的生活开支入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缩减。张小钒一向对咖啡情有独钟,每天都要喝上一杯,但为了节省资金,他毅然决然地戒掉了这个习惯。巫亓平时也很注重个人形象,喜欢购买新的衣物,但此刻他也收起了这份心思,不再为自己添置新装。他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精打细算,能省一分是一分。
到了面试的这天,今天刚好是周六,钒明工作室今天休息,经过和表哥的商量之后,表哥同意他们借用场地。
巫亓和张小钒,虽然已经开始节省资金,但为了留住这些应聘者,并没有把公司的财政真实情况告诉他们,一部分人发现亓钒目前的情况和自己预想不同,就直接离开了。但对于一些满腔热血的年轻人,在张小钒的铜牙利齿下充满斗志。不过巫亓和张小钒还是站在老板的角度,筛选出了五位,其中也包括赵邢。
亓钒在创业前期,线上线下结合,一共被分为三个部门,一个主管互联网的宣传,以及对后续小程序的开发,第二个是销售部门,第三个就是设计师,赵邢就是从属于第一个部门,而巫亓和张小钒就是起着统领作用,使得公司的平稳运行。
终究是纸包不住火的,在他们五个入职没几天,就察觉公司账户的欠缺,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创业比赛和项目申报。巫亓夜以继日地精心准备详细且严谨的商业计划书,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核对,每一个策略都深思熟虑。张小钒则充分发挥他的口才优势,在比赛现场激情洋溢、声情并茂地介绍他们独特的创意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经过一轮又一轮激烈的角逐,他们在一些创业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宝贵的奖金和资助。
此外,他们还巧妙地利用互联网平台。两人共同制作了吸引人的宣传视频和文案,不仅详细介绍了产品的特点和优势,更是饱含深情地讲述他们的创业梦想和背后的执着信念。这份真诚打动了不少陌生人,也为开业积攒了第一批客户。
为了增加收入,他们在业务不忙的闲暇时间,不辞辛劳地承接一些与行业相关的兼职工作。哪怕工作再辛苦再劳累,他们也毫无怨言,将赚到的每一分钱全部投入到创业项目中。
经过这一系列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东拼西凑到了足够的资金,成功缓解了创业初期资金紧张的燃眉之急,让公司得以在艰难的环境中继续顽强地运转下去。
在此期间,亓钒定制的牌匾就此揭开。
(未完待续…)